• 1
  • 2
  • 3
新闻视觉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深度观察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视觉 > 深度观察
新常态下纺织业还好吗?

■ 本报记者 陈楠 整理/摄影

  编者按: 新常态下,中国纺织强国建设的内外部环境如何?纺织行业上下游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纺织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和应对办法是什么?3月31日,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林毅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先后在中纺联第三届第五次理事会议上作主题演讲,让与会者对纺织业自我提升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林毅夫:加工业“走出去”会更好

 “2020年,工人工资至少达到1000美元/月,纺织行业在国内或许还可以再持续发展10~20年;成衣业则在国内会丧失非常多的比较优势。”

  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在哪里?

  林毅夫: 我认为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还有15年平均每年经济增长率达到8%的潜力。但由于出口增长放缓等因素,实现上可能会少于8%,但7%的目标是合理的。尽管外部的增长不太好,但是我们可以依靠内部拉动。内部拉动有投资和消费,从投资来看,我们作为中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空间,即使失去劳动力等比较优势的产业,也可以往中高端升级。从内部来看,我们不但有很大的增长潜力,还有很多的投资空间。

  为了避免就业问题、金融风险问题以及地缘政治等问题,7.0%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不仅是合理的,实际上也是必要的。此外,我们在十八大的时候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两个翻一番的目标,一是国内生产总值,是城乡居民的收入。目前在7%的增长速度下,企业已经感觉压力很大了;如果经济增长率继续往下走,而劳动者的工资水平继续提升,企业的盈利状况会更差。盈利状况差,就可能导致就业安全、金融安全受到威胁。

  这些年世界上总有一些声音唱衰中国经济。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最新公布的研究,2015年中国经济的增速是7.2%,印度的增速是7.8%。2016年中国的增速是7.0%,印度的增速是8.2%,比我们高1.2个百分点。由此,大量资金可能会从中国跑到印度。

  怎么应对这种情形?我们应该比较快地进入到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因为高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比发展中国家慢是天经地义的。如果我们在2015~2020年之间,能够实现超过7%的经济增长,就可以达到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高收入国家人均GDP超过12615美元的标准。

  7%的增长率对纺织业意味着什么?

  林毅夫:如果能够保持7%的高速增长,很可能到2020年,中国会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也是最大的市场,中国还会是全球市场扩张最大的驱动力。

  在此状况之下,全球对纺织品服装甚至是纺织机械的需求一定会快速增加。中国近水楼台先得月,会得到更多机遇,但同时也会有很大的挑战,因为工资水平会提高得非常快。过去10年,每年工资都是两位数的增长,现在一般工人每月的工资已经达到500美元、600美元,甚至这样的水平都很难找到工人,我的判断是到2020年,我们一般一线工人的工资至少为1000美元/月。由此,纺织、纺机、成衣三大行业将出现不同的发展条件。

  首先,纺织业规模经济比较大,资本和技术的密集度都比较高,技术升级的空间也相当大。因此,我认为这个行业在国内还可以持续发展10~20年,但同时需要满足市场对纺织品质量提高的需求。

  其次,纺机行业也是资本、技术都比较密集的行业,工人工资所占的成本比重相对较低。在此情况下,纺机行业可以依靠技术深化实现自动化。因此,我认为纺机行业在国内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而最具挑战的就是成衣业。

  服装企业做好去非洲的准备了吗?

  林毅夫:成衣业最大的成本就是劳动力成本。如果劳动力成本在未来6年时间会再翻一番,达到1000美元,那么成衣业在国内会丧失很多比较优势。因此,部分做好品牌、具备微笑曲线的服装企业尚有发展空间,而加工型企业则势必向成本新洼地转移。

  事实上,能做微笑曲线两端并具备高附加值的成衣企业数量非常少。目前,我们有几十万家成衣企业,但真正能打响知名度、让大家记住的品牌大概不会超过20个。可以说,绝大多数成衣企业是做加工的。虽然自动化可以缓解劳动力工资成本上升的问题,但是我们自动化的成本依然可能会比低收入国家的成本高,因此还是无法改变产业转移的趋势。

  那么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加工厂应该去哪儿?非洲可能是最好的选择,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需要转移出去的规模太大了。我国制造业工人的数量是1.24亿,而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整个制造业雇佣人数是970万人,80年代的时候韩国雇佣人数是230万人。据我了解,仅纺织成衣业就有2000万名工人。

  近几年,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往东南亚的越南、柬埔寨等地转移。但由于这几个国家规模有限,承载量很快就会饱和。此外,这几年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等地工资的上涨幅度一点不比我们慢。因此,综合各种因素,我认为最合适产业转移的地方就是非洲。其一,非洲有10亿人口,发展水平跟我们上世纪80年代初非常像。农村有大量的廉价剩余劳动力,且非常年轻。其二,非洲可能是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产业的最后一站,因为全世界不会再有比这里的工资水平还低的地方。

  非洲有54个国家,企业可以先从那些政策条件、社会条件比较稳定,且政府比较积极的国家入手。不得不说,非洲的情况很复杂,由此我认为行业协会可以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单个企业前去非洲国家谈判很难,而如果是行业协会牵头十几或二十几家企业抱团去,为当地带来一两万个就业机会,当地政府就会非常重视,很容易谈到比较好的条件。

  纺织行业不管是往高端走还是走出去,面临的最大的问题都是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面对这个挑战,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还有产业集群等都可以做一些人才培训的工作。

  通过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企业过去多年“走出去”的实例看,充分利用海外的廉价劳动力,企业是可以积累优势、创造第二春的。“走出去”,大企业仍将是大企业,小企业或将成长为大企业。

王天凯:创新发展才是真的好

 “综合生产要素、招工情况及政策环境等因素,如果今年行业整体运行不出意外,纺织行业可能保持去年相对的平稳甚至略好。”

  开局平稳增强行业信心

  3月对于中纺联来说是忙碌的一个月。首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7个调研组,共计上百人前往30多个集群,走访了约300多家企业,一起对“十三五”面临的问题以及今年行业的走势进行了探讨。

  根据今年联合会春季调研结果,企业订单及开工情况基本正常,尽管部分中小企业春节后开工时间稍晚于去年,但大型生产企业开工率达到80%。今年1月起,纺织服装行业出口退税率提高,以及安徽、江苏、浙江、河北、河南等多省先后推行“高征低扣”改革,为纺织服装企业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3月18日举办的春季四展在上海首次亮相。从北京搬到上海,将4个展览会整合到一起,我们做了大量筹备工作。22万平方米的展出面积,以及来自30多个国家的4000多家企业的参展规模,获得了国内外展商的认可,让行业更加增强了信心。

  2014年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呈现个位数增长的态势,这没有问题,但关键是如何提升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统计数据显示,服装、家纺、产业用三大终端行业的整体运行均有提高,优于产业链前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市场结构因素,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支撑了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原料市场一路下滑,对产业链前端确实造成一些影响。今年的调研工作发现,无论是企业开工情况、订单情况还是企业家信心指数等,都反映出行业发展相对平稳,甚至今年还略微会有一些增长。

  尽管中国的增长潜力无需质疑,但从总体上看,今年纺织行业面临的外部形势依然较为复杂,既存在国际经济逐步回暖、国内全面深化改革等有利条件,也存在内需增长不足、国际竞争加剧等诸多风险因素,行业促增长、调结构和提质增效的任务依然艰巨。

  首先从生产要素方面来看,棉花种植直补措施实施,将促进国内外棉价差逐步调整至合理区间,长远有利于保障纺织原料供应,稳定行业运行态势。但是,国内棉花市场在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波动调整周期,纺织企业仍面临内外棉价差偏大、棉花价格下行增加库存亏损等不确定性风险。

  随着国内市场消费升级,作为生活必需品衣着类消费总量增速难以大幅提升,预计内需零售规模增速基本与2014年持平,消费者对于纺织服装产品个性化、差异化的消费需求将成为内需消费的主要变化特征。此外,今年相当一部分地区反应招工情况比去年有所好转。企业集中反映的问题还是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不仅是中小企业,大企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而放眼国际,2015年,世界经济总体复苏缓慢态势难有改观。其中,发达国家对纺织服装产品需求增长的带动作用有限;而新兴市场因宏观经济波动较大,需求增速大幅下滑的局面也难以好转。尽管如此,我国出台的对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增加一个点的政策对企业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创新驱动转型迈向中高端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造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纺织行业同样面临着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发展的紧迫任务,要加快推进传统生产领域的技术改造,化解部分过剩产能,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纺织行业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这次调研后,我们共同的感受是动力转换加快,创新是关键。目前很多企业对于创新驱动都有很好的做法。比如常州的远东纺机有限公司,已经实施了用计算机远程监控产品的运转和维修。此外,机器换人也在一些省市、企业开始实施,效果很好,不仅减少了用工,而且在产品质量和综合水平上都有所提高。我们需要从中进行总结和提炼,在“十二五”收官之年,加快行业包括技术、设计、研发到营销等方方面面的创新脚步。

  纺织行业应形成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全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当前,纺织行业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经营模式的创新,从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型。二是科技研发的创新。纺织行业科技创新仍然面临着基础研究相对薄弱,产业创新缺少基础支撑。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瓶颈需要突破,尤其是对行业转型升级关系重大的先进适用技术和成果需要加快转化。如数字化、智能化的装备,高性能纺织品,以及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都需要加大开发力度。对于单个企业承担开发有难度的项目,联合会将加大力度,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联合创新,发挥更大作用。

  此外,要积极开展“互联网+纺织”行动,推进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互联网+”一定是“十三五”的一个工作重点,我们需要理清思路,寻找到关键点。”智能制造是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通过网络互联支撑的先进制造方式,可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目前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也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纺织行业要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新机遇,加快融入“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纺织服装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引导纺织服装企业运用互联网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思维”下的纺织业,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互联网特性,构建纺织行业新的生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