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新闻视觉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深度观察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视觉 > 深度观察
打造“绸都品牌”的“南充优劣”

 

(1)辉煌的产业历史。南充是传统的丝绸之乡,素有“巴蜀人文胜地,秦汉丝锦名邦”的美誉。唐宋650年间,南充更是“天上取样人间织,满城皆闻机杼声”。新中国成立后,南充丝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 “无地不见有桑,无户不事养蚕”的局面。鼎盛时期,南充丝绸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上交利税超过8000万元,出口创汇超过5000万美元。2005年,南充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绸都”称号;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南充丝绸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3年,南充丝绸及制品成功申报为国家第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这也是全国第一家丝绸类的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2015年,西充县荣获"中国丝绸之乡"称号。

(2)坚实的产业基础。在唐宋时期全国的两大丝绸中心,一为浙江湖州,一为四川南充,丝绸,曾为南充“看家之宝”,被誉为嘉陵江畔的“活化石”。目前,桑园总面积99万亩、13.2亿株桑树,缫丝机6.256万绪(其中自动缫5万绪),丝织机3800台(其中箭杆织机400台),工业平缝机近1000台,丝绸年印染能力8000万米。同时,建设有高坪区都京镇丝绸工业园和南充市城南丝纺服装工业园,招引31户丝绸及制品企业入驻园区。去年以来,南充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着力创新驱动,加快传统丝纺产业转型升级。2014年,全市产桑蚕丝2000吨、丝织品3500万米、服装310万件(套),成为国内最大的真丝绸生产基地,丝绸总量居四川省第一,服装产能居四川省第二,丝织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全市70户规模以上丝纺服装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52.5亿元,利润8.6亿元,入库税金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9.7%、11.3%;全市丝纺服装出口1.497亿美元。形成了集原料供应、织造、染整、服装及家纺用品、出口贸易, 科研教学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3)凸显的产业优势。一是“龙头地位”依然雄踞。南充是全国第一家丝绸类的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产业链配套齐全,产业集群度高,是西南地区最具规模、最全配套的茧丝绸产区,丝织产量、 蚕具研发及蚕桑综合利用全国领先。二是“政策利好”正当其时。国家提出了构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宏伟战略,国家商务部等八部委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抢抓政策大好机遇,正当其时,不容错过。三是“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丝绸以其优良的性能和高雅华丽的外观,被称为“纤维皇后” 和 “人体第二肌肤”,但因其产量有限而显得“物以稀为贵”。我国是丝绸生产大国,但人均丝绸消费量还远不及世界平均消费值。茧丝绸行业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以及丝绸制品天然、舒适的特征,也将进一步成为新型消费需求。同时,资源综合开发开始起步,以桑枝纤维为代表的纺织新材料、以桑叶桑葚等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医疗保健产品开始进入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

(4)面临的产业壁垒。发展优势明显,但发展瓶颈亦存。就全市产业现状来看,主要矛盾集中表现在:一是蚕桑基础不稳。近年来,蚕茧产量明显萎缩,较建市前减少60%,由过去的全省第一位下降为第四位;同时,蚕茧质量普遍不高,且每年有50%以上的原料缺口需要外购,制约了蚕桑产业的稳定发展。二是产业结构不优。主导品种结构单一,缫丝、织绸等初级产品产值仍占全行业70%,服装、家纺用品、旅游制品等仅占全行业的30%。三是产品竞争力较弱。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能力还不强,丝绸印染后整理技术依然较弱,丝绸出口企业尚未摆脱主要以量的增长来争夺市场份额。四是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南充走贸工农一体化模式的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实力不强,对产业扶持力度弱,蚕桑发展投入严重不足,不能有效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机制,难以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的带动作用,缺乏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五是劳动力结构失衡。熟练工十分缺乏,从业人员集中于“40、50”年龄段,40岁以下的专业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设计人才极少,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六是企业融资困难。企业难以在银行贷到足额的资金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和技术改造,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紧张,流动资产缺口5亿以上,企业几乎没有大的技改项目研发投入,多数生产设备以80年代老设备为主,从而削弱了企业把控市场风险的能力。因此,在当前形势下,适应新常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实现行业健康、平稳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