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行业运行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运行
乘势而上 阔步前行 书写新篇 破茧成蝶 凉山蚕桑产业大有可为

南丝路集团谊兴丝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宁南养蚕专业农场——“月华农场”的工人正在喂养大蚕

  回溯华夏历史,一蚕一桑都曾凝聚先民的智慧和汗水,在亚欧相连的大陆和海洋上,书写过“丝绸之路”的辉煌;轻柔绚丽的丝织品架起了东西方交流互通的桥梁,为加快人类交流和发展点燃了希望。

 今天,在位于川西南腹地的凉山,在南方丝绸之路的重地,桑蚕这一古老产业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成为了年均创造数十亿产值,惠及四十余万名养蚕人的“金产业”;成为了产业扶贫路上的“金抓手”,正在凉山这片六万余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书写一段关于蚕桑产业的新传奇。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凉山蚕桑产业的发展之路,前行的每一步都是坚定有力的。一步一个脚印,向前的步伐带着凉山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智慧和力量,推动着凉山蚕桑茧丝产业蓬勃发展。

 48万亩桑园,养蚕57.7万张,产茧2.625万吨,2017年我州桑蚕产业规模、产量连续15年位居全省第一,质量被评为全国最优;3.9万亩的果桑,2018年桑椹产量达到了7.3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5%以上,实现售果收入2.76亿元;95.8万张蚕种的生产量,让我州成为了全省最大的优质蚕种生产供应调节基地。

 为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我州桑园基地规模、蚕种生产量、蚕茧产量、桑椹产量、行业综合效益均列全省第一,让我们看到了凉山桑蚕业辉煌的“今日”;不断夯实的产业基础,不断壮大的产业规模,让我们可以预见凉山桑蚕业更加美好的“明天”。

春蚕“织梦” 做大做强蚕桑产业,凉山底气十足

 “把凉山建设成为全国一流,世界闻名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优质蚕种、优质桑椹、优质蚕茧和优质生丝生产基地。”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条件,扎实的产业基础,成熟的产业模式,让凉山在制定蚕桑产业发展目标时,底气十足。

 凉山独特的光热资源和气候条件被蚕桑专家誉为“发展蚕桑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既然是“宝地”,自然不能浪费这“天赐”的自然优势。

 在我州大力发展桑蚕业,成为了共识。

 优质的桑叶是桑蚕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凉山尤其适宜桑树生长,宜桑面积达238万亩,发展潜力大;现已有的45万亩桑园,为我州发展桑蚕业储备足了“粮食”。

 地处四川省攀西生态高效蚕桑产业核心示范区和国家“东桑西移”的重要承接地,我州蚕业基础好、产品质量优、市场竞争力强,是高品位生丝和高档丝绸原料基地。

 着眼当下,我州桑蚕业发展成绩喜人。

 养蚕农户与茧丝龙头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利益连接机制,二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基础设施完善,标准化生产比重高,良种覆盖率高,蚕桑茧丝产业产值高,产业发展相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

 管理和服务体系健全,发展环境良好。我州围绕蚕桑产业规范化发展制定了多个地方标准,健全和完善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协调机制和技术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了“二次返利”、“保护价收购”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连结机制,蚕业科技水平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全州成立了18个负责蚕种、蚕茧、桑椹质量监管、综合执法、检验检测等的监管机构,建立了蚕种质量监管体系,完善了蚕种、桑椹、蚕种质量监管制度,定期开展桑蚕茧质量安全执法监管抽查;大面积推广标准化种植,实现了生态绿色桑园全覆盖。

 全州24个研究推广机构,与西南大学、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重庆市蚕科院、浙江省农科院蚕研所、四川省农科院蚕研所等教学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同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凉山桑蚕茧”2009年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凉山州和宁南县、德昌县先后被中国丝绸协会、中国蚕学会批准命名为“中国茧丝之都”、“中国蚕桑之乡”、“中国果桑之乡”。“凉山桑蚕茧”在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获得14.17亿元人民币品牌价值,宁南“南丝路”、会东“锦绣缘”等茧丝品牌分别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四川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

 蓄势“破茧” 抢抓发展机遇,迈开追赶超越的步伐

 当前,我州蚕桑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品多样、产业绿色、产区分布广泛的蚕桑茧丝产业作为我州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成为我州实施“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必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有作为。

 发展,是必然的;发展,是迫切的。

 我州蚕桑产业必须要牢牢抓住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桑蚕业资源优势,增强贫困地区蚕业发展内生动力,依托田园综合体,围绕特色化、精致化、融合化的目标,开拓新思路、新模式、新途径,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业态,走出一条资源消耗低、带动力强、经济效益好、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化桑蚕业发展之路。

 这对我州蚕桑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建立了“新的目标”。眼看,我州已迈开了蚕桑产业追赶超越的步伐。

 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发展,是凉山发展蚕桑茧丝产业一次极好的机遇。

 同时,国家和省的系列扶贫开发规划和政策的颁布实施,也为凉山扶贫攻坚带来了新希望。

 为此,我州将进一步发挥桑蚕业资源优势,抓住国家加大力度支持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和扶贫开发的重大机遇,加快推进蚕业精准扶贫,全力打造主导产业、名牌产品、优势产品,合理开发蚕业资源,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承接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贫困地区蚕业发展内生动力。

 夯实发展基础,乘势而上,凉山蚕桑产不断向前迈进。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在产业融合上求突破,在提质增效上做文章,势必将让我州桑蚕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欲化“成蝶” 构建全新发展格局,产业前景一片大好

 “我州蚕桑茧丝产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有扎实的发展基础,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强劲的发展动力,凉山蚕桑产业的“明天”值得期待。

 放眼未来,我州桑蚕业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以基地建设为基础、科技创新为驱动、产业富民为目标,立足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培育茧丝品牌,推进产业融合,着力发展以桑、蚕、种、茧、丝、果为基础,副产物综合开发利用相配套的茧丝产业体系,推进蚕桑茧丝产业可持续发展。

 到2020年,全州桑园种植面积将达到50万亩,蚕桑茧丝综合产值达到50亿元,蚕农茧款和桑椹收入达到12亿元,着力把蚕桑茧丝产业打造成农民增收、生态建设、精准扶贫的优势产业。

 到2030年,全面实现“四个100”发展目标,全州桑园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生产优质蚕种100万张以上,优质蚕茧100万担以上,蚕桑茧丝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把我州蚕桑茧丝产业打造成为产业优势突出,产业化水平高,产业链完整,市场竞争力强的百亿产业集群。

 以建设优质蚕桑生产基地为基础,着力培育蚕业新型经营主体、蚕桑专业村、特色乡镇、基地县市和茧丝龙头企业,推进优质蚕种、优质蚕茧、优质茧丝、优质桑椹和综合开发利用基地建设,引导产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大力开发桑、蚕、种、茧、丝、果等资源新用途,拓展产业发展领域,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现代蚕桑茧丝产业链,大幅度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

 坚持走“提质增效、节本增效、增产增效”路子,转变低效粗放的增长方式,依靠科技手段提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依靠装备和工艺提档升级等科技手段提升蚕桑茧丝加工产品的精度、档次,提升产品附加值,降低加工成本,增强蚕桑茧丝产业市场竞争力和产品占有率。

 依托会理云甸、德昌永郎、西昌月华等基地乡(镇)和州、市蚕种场、蚕种冷库,以桑蚕品种更新换代、原蚕基地、蚕种冷库及制种、保种软硬件配套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建设年生产和冷藏优质蚕种100万张,全省第一、全国知名的优质蚕种生产供应基地。

 立足资源优势,通过技改扩容,招商引资等多渠道、多形式扩大缫丝规模,整合茧丝资源,新建丝绸织造企业,加快对茧丝产品的深加工,建成年产5000吨优质生丝和6000万米绸生产基地。

 以中心县辐射带动县市适宜区,以桑椹标准园建设为重点,制定和落实桑椹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推广早、中、晚熟优质桑椹品种,培育有实力、有担当、带动力强的桑椹加工营销企业,与专业科研机构合作,整合生产要素,产学研用结合,推进果桑全产业链开发,建设10万亩优质桑椹种植基地,年生产加工营销20万吨桑椹,40万吨桑叶加工基地,构建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相配套的新型产业体系。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内引外联,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加快副产物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和培育以桑为基础的新兴产业,积极发展蚕丝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以桑为主,以桑为媒,集栽桑养蚕、桑椹采摘、休闲观光、科普体验为一体的千里桑园旅游环线,拉长加宽茧丝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在满山绿桑的山坡,在干净讲究的蚕房,我们看到勤劳的农户甩开了膀子,用汗水浇灌致富的希望,他们尝到了蚕桑产业带来的甜头,他们坚定了发展的希望,他们相信这是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破茧成蝶,我们相信凉山蚕桑产业大有可为,我们期待书写凉山蚕桑产业的新篇。本报记者 刘昌宁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