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行业运行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运行
隆邦友:关于再建富顺桑蚕产业大县的提议

 富顺曾是名副其实的桑蚕产业大县。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尽管还是“以粮为纲”的年代,富顺仅靠农村的“四边”桑,年养蚕量达到15万多张,产鲜茧6000吨,按2018年市场价格,全县养蚕收入2.4亿。再加上全县5个缫丝厂1个丝绸厂的深加工,产值上10亿。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富顺桑蚕产业没落了,主要原因是本地丝绸企业技术落后,蚕茧企业又没有及时把蚕茧原料推向全国市场。

 其实,几十年来,在全国,在全世界,桑蚕产业一直都是发展的。丝绸制品不仅更多的进入千家万户,而且已经进入兵工航空、医药医疗、食品保健等众多领域。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世界蚕丝制品消费量每年将以3%的速度递增。

 桑蚕产业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瑰宝。自从老祖宗“嫘祖始蚕”,5千年来,中国一直都是桑蚕产业大国,中国的丝制品产量世界第一。虽然,在民生领域的丝制品消费水平,中国还远远落后于世界,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的丝制品消费需求正在快速增长。

 富顺周边的高县、珙县、资中诸县区,抓住“东桑西移”机遇,种植蚕桑面积都在10万亩以上。南充、绵阳诸多老区的蚕桑面积一直居高不下。

 重振桑蚕产业,富顺县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富顺县曾经是四川省桑蚕产业大县的老六,赵化镇曾经是富顺县桑蚕产业的老大(赵化地区年养蚕5万张以上)。当年的赵化丝厂、怀德丝厂、童寺丝厂、文井丝厂和县丝厂,其红红火火的景象,显示了富顺县桑蚕产业根深的社会基础。飞龙镇和赵化镇,很多农民一直坚持栽桑养蚕,近几年,大量眼红的农民积极跟进,2018年养蚕11000多张,产鲜茧400多吨,蚕农半年的收入高达1600万以上。飞龙镇的促进村所以脱贫,主要靠的就是栽桑养蚕。

 较之其他种养殖,桑蚕实属生态产业。桑园点缀青山,极具吸废增氧功能;蚕宝宝娇生惯养,必然促进环境改善;桑枝是培育食用菌的上等材料;桑枝叶、蚕宝宝食用后废枝叶及粪便,经粉碎发酵是上等回园有机肥料;小蚕宝宝的便便----蚕沙,更是上等药材;桑叶还是绿色食品,做出的汤菜炒菜味道鲜美,桑叶茶早 已进入了千家万户。

 较之其他种植,桑树很“烂贱”,“四边”都宜居。其更新换代的周期很长,五六十年的老树,依旧发出茁壮新枝。

 较之其他种养业,栽桑养蚕来钱最快。年初栽下的桑苗,当年就可养一季蚕,三年就进入了丰产期;小蚕共育,大蚕分养,20天就见钱。

 较之其他农业产业,桑蚕产业的劳动力要求不高。桑园和蚕房管理,老少皆宜;过去,一年养蚕三四季,劳动力需求集中,现在,只要组织协调得好,一年可以养蚕八季甚至十季,劳动力需求就分散了。

 较之其他农业产业,桑蚕产业最大的受益者不是业主,而是广大农民。

 一个产业的形成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帮扶引导。但是,要有企业介入,产生龙头效应,以经济效益为导向,以合作抱团为手段,走共同致富的道路。

 富顺县少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少云合作社),以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让利帮扶农民,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造桑蚕产业园,甘当再造富顺桑蚕大县的排头兵。少云合作社是一个新型的股份制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是回乡投资人隆邦友流转了赵化镇普安村八组全部土地,除了向农户缴纳流转费,还向村民小组缴纳公积金和公益金,使无地农民与有地农民获得同等收入,再以借支现金的形式帮扶普安村八组集体和全体村民个人成为合作社股东(村民小组集体持股20%,全体村民个人持股20%)。少云合作社还流转了飞龙镇跳蹬村100亩土地,免费返还农民,组织农民建造示范蚕桑园,同时向跳蹬村村民委员会缴纳公积金和公益金,组建“富顺县少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跳蹬分社”,拓展桑蚕产业。

 少云合作社计划投资人民币1500万元,打造以赵化为中心的“少云桑蚕产业园”。计划在5年内,向农民免费赠送价值1000万元的蚕桑苗,成片规模种植与分散“四边”种植并举,建成4万亩蚕桑园。8年以后,产业园年养蚕15万张,加上现有全县养蚕13000张,基本实现再造富顺桑蚕大县目标。按2018年单产量和市场价,年产鲜茧6000吨以上,蚕农收入2.4亿元以上;小蚕共育服务收入1000万元以上;鲜茧烘干加工服务收入3000万元以上。而6000吨的鲜茧,足够新建2个年产生丝800吨的中型缫丝厂,收入将超4亿元。再适时发展制绸业,将使富顺县的桑蚕产业收入超过10亿元,纳税过亿元。

 当前,少云合作社已经投放资金100多万元,启动产业园核心区基本建设。农田灌溉大功率电力提水设施及相应的250KVA变压器正在安装,集蓄水种植养殖为一体的农田整合基本完成,4000多米的产业道路已经推平,200亩土地整合初步完成,100亩示范桑园已近建成,蚕茧烘干自动生产线及2000平方米场地正在施工。少云合作社愿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做块“试验田”,当个排头兵,为富顺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