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丝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丝绸文化
复原两千多年前的纺织机,总共分几步?

1.jpg

一座中国西汉时期的古墓中,
几台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织机,
让考古专家们大喜过望。

2.jpg

古老的丝绸之路上,
一匹匹畅销的蜀锦,
是用什么样的工具织造出来,
并传承至今的?

《国宝档案》为您破解

中国古代蜀锦织造技术的传承密碼

在四川省成都市博物馆中,有这样一台机器,长4.7米,高有2.8米。从大小来看,它足足可以塞满一间会议室,这就是汉代用来织造蜀锦的机器,它的名字叫做“连杆型一勾多综提花木织机”。虽然是一台复制品,我们还是能够看到,这台织机结构复杂而精巧,充分反映出汉代中国四川地区发达的织锦技术水平。

从结构上看,这台机器与目前蜀锦织造业中仍在使用的、大名鼎鼎的丁桥织机有很多相似之处,专家们认为,这台汉代织机,称得上是丁桥织机的祖先。可是,汉朝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时间了,人们是如何得知汉朝时期蜀锦织机的具体模样的,而且还能准确地将它复制出来呢?这还要归功于2012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北郊的一次重大考古发现。

4.jpg

2012年仲夏的一天,大批考古人员带着文物保护设备,来到成都市北郊一个俗称老官山的地方。在修建地铁的工程中,人们意外地在老官山发现了四座西汉时期的古墓。由于古墓浸泡在地下水中,考古学家们意识到,各类文物在出土后,一旦不能得到及时的保护,会造成如变色、收缩等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考古队在现场准备了各种文物保护设备,希望能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当编号为M2的椁室底箱被慢慢打开时,4台小小的织机模型映入人们的眼帘。其中的一部织机,高约50厘米,长约70厘米,宽只有20厘米左右。而另外的三部织机,尺寸则更小一些。虽然已有心理准备,面对着这4台小巧如玩具般的宝贝,文物保护专家们还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当织机终于完成修复,展现在大家面前时,纺织专家和考古学家们饶有兴致地对这几件来自两千年前的文物展开了分析。很明显,这么小的织机只可能是模型,不会真的用来纺织,而是墓主人的随葬品。那么,墓主人是谁,又是什么身份呢?

这方小小的玉质印章,是与织机同时出土的,上面刻有“万氐奴”三个字,应该是墓主人的名称。而墓中的遗骸显示,墓主为女性,50岁左右。专家推测,她很可能是一位纺织能手,或者是从事纺织行业的古代企业家,这几台织机模型,就是为了纪念她的成就,而被放入墓葬中的。

5.jpg

根据这几台微缩版的织机模型,专家们顺利地复制出了一台实际大小的汉代织机。可是,他们又是如何从模型的尺寸,换算出织机实际尺寸的呢?答案就在这些小小的彩绘木俑身上。刚刚出土时,在织机模型周围还有15 个小小的彩绘木俑,从它们的姿态上可以判断出,这些小木人应该都是织工,仔细观察还能发现,在每个木俑的胸前,都有不同的铭文,写着各自的职务,好像上岗工作证一样,用来区分各自的工作职责。

6.jpg

这些小小的木俑围坐在织机模型的周围,构成了一幅汉代蜀锦纺织工厂中,壮观的工作场景。于是,专家们根据彩绘木俑和织机模型之间的比例关系,巧妙地换算出了汉代织机的实际尺寸。站在这座大型织机面前,人们不禁要问,用这样的织机,纺织出来的蜀锦,对于成都乃至整个四川地区,究竟有多重要呢?

7.jpg

汉朝时期的中国,丝绸制品已经享誉世界,四川地区出产的蜀锦,更是成为东西方贸易中的畅销商品。不仅如此,到了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甚至把蜀锦变成了蜀国的支柱产业。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蜀国建立了。在魏蜀吴三个国家中,蜀国是最弱小的,无论是国土面积、人口数量还是经济发达程度,都比不上魏国和吴国。增强国力成了蜀国的当务之急,丞相诸葛亮颁布了各种政策,发展农业,鼓励耕种,增加粮食储备。

8.jpg

可是,魏国和吴国也在争相发展国力,大家都在开垦农田种粮食,相比之下,蜀国还是没有优势。于是,诸葛亮把眼光落在了蜀锦身上,他打算靠蜀锦来增强蜀国的国力。可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时的统治阶级都有一种“尚本抑末”的思想,对于手工业和商业却有着先天的“歧视”,认为这些要耗费粮食、占用大量的劳动力,对国力的增强没有实质作用。

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没有陷于流俗,他敏锐地发现了蜀锦所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坚信蜀锦的对外贸易将成为蜀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于是,他顶着压力,为蜀国开辟了一个新的生财之道。建兴初年,诸葛亮在《言锦教》一文中说,“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意思是说,国库空虚,打仗的钱,全靠蜀锦了。

9.jpg

在他的鼓励之下,蜀国开始允许官办、商办和个体家庭手工业等不同的经济体从事蜀锦生产,甚至亲自动手在自己府邸的周围种了800 株桑树,作为示范,号召大家种桑养蚕,为蜀锦生产提供原料。

除此之外,他还在成都设置了专门的“锦官”,对织锦行业实行规范化的管理,从此成都有了一个别名,叫做“锦官城”。相传,锦官城里最重要的商业区被称为“锦里”,而锦里旁边这条穿城而过的河流,则因为当年的织工们在这里濯[zhuó]洗织好的蜀锦,而被称为“锦江”。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