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丝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丝绸文化
蜀绣绣“活”国宝熊猫 探索非遗市场之路


5月31日,经过4个多月赶工,成都蜀菁馆两位绣娘终于完成了蜀绣创新作品《在异域的宝贝》。这是两幅以大熊猫为主体的蜀绣作品,两只大熊猫几乎与真实大熊猫1:1大小。让人惊讶的是,仅运用覆盖针、丝毛针等蜀绣传统针法,就让大熊猫看上去憨态可掬、栩栩如生,让人忍不住好想“摸一把”。作品还将人工智能的图片处理技术与刺绣、织锦结合,产生的抽象油画效果也让人眼前一亮。

 6月10日,《在异域的宝贝》将在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的大师精品馆展出。

 两种针法 绣“活”大熊猫

 “现在提到中国四大名绣,大家往往想到的就是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苏绣。”成都蜀菁馆馆主钟明介绍,其实蜀绣不仅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它还曾经发明了很多独有的针法,绣制鲤鱼、大熊猫的逼真表现力,已成一绝。

 然而,随着各种以次充好的绣品打着“蜀绣”旗号在旅游市场上泛滥,蜀绣所能创造的艺术感染力,也渐渐为公众陌生。这两幅蜀绣大熊猫,堪称蜀绣的“正名”之作。

 “这次用到的蜀绣针法,基本只有覆盖针和丝毛针两种,但采用的丝线颜色却有六七十种。”负责指导此次创作的蜀绣大师邬学强说,在蜀绣针法中,丝毛针最能绣出动物皮毛蓬松而有光泽的真实质感。而为了绣娘能够准确用针线“画”出这种质感,大熊猫形象由画家画出之后,邬学强和另一位蜀绣大师赵崇延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各自徒弟读稿:根据大熊猫毛发走向,确定分别使用何种针法以及颜色。

 《在异域的宝贝》尺幅达到120厘米×80厘米,仅完成一双眼球的刺绣,就要耗掉一天时间。赵崇延说,传统的蜀绣大熊猫,在绣制眼睛时,往往直接采用车拧针来表现眼球的圆圈状,但绣出来的眼睛达不到“炯炯有神”。而绣这两只“宝贝”,是按照眼球晶体从中心向外发散的结构进行走线,眼球的颜色也被细分为蓝灰、浅蓝、古铜、皮蛋灰等四五种层次。当两位绣娘忙活了一天,大熊猫眼睛活灵活现,仿佛就在画中呆萌地盯着人看。

 在表现大熊猫皮毛的光泽时,绣娘不厌其烦,用丝线层层覆盖。邬学强说,为了体现大熊猫毛感的蓬松,要使用覆盖针、丝毛针绣制至少4层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多达十几层。在黑白两色之外,还要用细不可查的细丝线,一层层绣出棕色的老毛和新长出的白色绒毛。

 创意发明 探索非遗走市场

 与此同时,《在异域的宝贝》还注重创新,探索非遗的市场之路。

 与传统蜀绣大熊猫背景留白的处理不同,这两幅作品用锦绣结合再加上人工智能的图片处理技术,让背景呈现出抽象的油画肌理。

 蜀菁馆虽然以蜀绣、蜀锦等传统工艺为主业,但最近几年一直在尝试各种创新。两年前,蜀菁馆尝试将蜀绣和蜀锦结合,并在第五届国际非遗节上推出了巨幅锦绣结合的《南方丝路图》,运用蜀锦传统工艺中彩经渐变等独特工艺,让其在非遗节上大受关注。

  “此次《在异域的宝贝》最大的创新,就在于用锦绣结合的工艺来呈现油画的背景效果。”钟明说,这种油画效果,并不是抽象派画家的创作,而是一个专门的人工智能拍摄软件处理的结果:只需要用手机随手拍下风景或人物,就能将原本写实的画面变得抽象。

  这种人工智能的图片处理技术与刺绣、织锦相结合的工艺,还被蜀菁馆申请了国内的发明专利。在钟明看来,这是蜀绣、蜀锦未来可以拓展的市场方向,“锦、绣结合的表现力比纯绣更有效果,还节约人工。最关键的是,只要你用手机拍照传给我们,我们就能设计出不同的风格,最后把你的摄影作品转化为锦绣结合的非遗作品。”

 而钟明的最终目标,则是申报国际专利,并最终将专利运用到衣料市场,“蜀锦、蜀绣代表的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活品质时,传统工艺与时尚的结合,就会产生市场。”(记者 吴晓铃)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