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新闻视觉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深度观察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视觉 > 深度观察
8张老照片带你见证中国女性服饰百年变迁

  女性服饰,不仅代表女性群体的审美,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发展程度的标准。当社会更加多元、发达、民主,女性服饰也婀娜多姿、百花齐放;社会相对单调、落后、专制,女性服饰便黯然失色、保守沉闷。本期图志挑选了几张具有时代特征的女性“时装照”。从晚清到民国,从“文革”到改革开放,在这一幅幅倩影中,我们看到女性身体和整个社会从禁锢走向解放的过程。

 

  

清末贵妇盛装

 

  清代旗女梳髻,头发里插入架子呈扁平状,俗称“旗头”。到清末,为求方便,改用青缎或黑绢做成帽子代替。基本款式并不像影视剧中那样,在正中放一朵大花,而是点缀各式各样的花朵珠钗,不求左右对称。帽子越高越显时尚高贵,行动起来却颇有不便

 

 

19世纪香港女子

 

  1880年,香港,三名女子正在喝茶。她们穿着晚清汉族女子的典型长袄:领口低且镶边,袖口和裙摆极宽大,完全看不出身材胖瘦


   

元宝领,马蹄袖

 

  清末,旗袍迈出改良第一步:腰身收窄和马蹄袖;“元宝领”,高至两腮,显得脖子修长,亭亭玉立。不过敢穿得这么“夸张”的多为风尘女子

 

清纯学生

 

  1932年,长沙。这名刚满18岁的姑娘为自己裁了新衣拍照留念。她在领口绣了小花,清纯时尚。

 

 

旗袍美韵


  1933年,电影皇后胡蝶身着旗袍尽显女性温柔之美。旗袍源于满族女性传统服装,在20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汉族女性改进,民国以后,上海、北平等地的汉族女性在其基础上予以改良。1949年之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认为封资修象征大量毁坏。

 

 

“布拉吉”

 

  1957年,哈尔滨亚麻纺织厂的女工在试穿“布拉吉”——俄语连衣裙的音译

 

 

60年代的“潮服”

 

  1967年10月,两个年轻女工在天安门广场合影。她们穿着当时最“潮”的衣服:绿军装

 

 

花裙“盛开”

 

  1986年,北京。那年《中国纺织报》登载了题为《北京流行黄裙子》的文章,在此之前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上映。女子争穿鲜艳的裙子,大街上如百花盛开。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