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新闻视觉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深度观察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视觉 > 深度观察
打造南中国丝绸产业带

——访广东丝绸纺织集团董事长蔡高声

 

  编者按:作为传统产业,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不断进行产业升级,实现了品牌化和国际化。进出口总额连续12年位居全国丝绸纺织行业首位,历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十二五期间,广东丝绸集团将继续推进贸工农一体化,下大力气打造南中国的丝绸产业带。丝绸产业的发展为解决南中国的“三农”问题,发挥了极为重要作用。在十二五的第一个春天,记者来到生机勃勃的广州,专访了广东丝绸集团董事长蔡高声。

 

  记者: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是以生产和经营茧、丝、绸、纺织服装为主业,集贸、工、农、科、教、旅于一体的省属大型国有企业,连续多年居全国丝绸纺织行业外贸出口第一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245位。您能简要介绍一下广东丝绸改革发展的历程吗?

  蔡高声:丝绸是传统产业,我们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如今已经实现了贸工农一体化。广东丝绸过去是事业单位,政企不分,80年代初组建丝绸纺织集团。2000年转制为省属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资产的运行质量不太好,因此,在2000年的时候,要不要保留这个产业,有些争论。我当时是丝绸公司的负责人,我觉得,丝绸有5000年的历史,总不能在我手里毁掉了。我就找省长游说,丝绸有灿烂的文化,广东丝绸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珠三角的桑基鱼塘曾经写进了科教书,目前的广东还需要蚕桑,需要外贸,还需要丝绸,把它并掉了、弱化了,十分可惜。我说,我不能当末代总经理,不能当千古罪人。省领导被我说动了,采纳了我的建议,保留了丝绸。那时丝绸的资产很小,运行质量也差,2000年,我们对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实现了产权多元化。从改制到今天已经10多年了,十几年间,我们不断发展壮大,现在的年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了40多亿美元。

 

  记者: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要么不改革等死,要么不适应改革,改死。改革成功,获得新生也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置死地而后生,凤凰涅磐才是最高境界。企业成功的关键是打造品牌,成为世界级的品牌。广东丝绸的目标是什么?

  蔡高声:是的,我们改革、改制后,不但牌子保下来了,实现了产权多元化,资产质量得到了优化,80多家企业被砍掉了一半,转制分流了4000多名员工。改制不久,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配额取消,整个贸易放开,丝绸这个传统产业再一次受到了冲击。为了应对冲击,我们选择了重组纺织进出口企业。2007年,我们又重组了广西丝绸、湖南丝绸这两个省级的丝绸集团。最近,我们又到海南、云南。为了把丝绸这个传统产业打造好,我们将从东部沿海向西部转移,特别是向南中国转移,我们的目标是两广、湖南和云、贵、川。目的就是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使我们从丝绸大国向丝绸强国迈进。下一步,我们将兼顾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在稳定外贸进出口业务的同时,着眼于转变发展方式、商业模式创新、结构调整、自主创新、树立品牌等长远目标,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记者:“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是贸工农一体化,贸工农一体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推进产业升级的过程。在推动贸工农一体化的过程中实现产业升级,这是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的成功经验。您能谈谈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以推进贸工农一体化,实现产业升级,推动南中国的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吗?

  蔡高声:传统产业怎么升级?我认为,我们不能一说创新就是一味地去搞高科技,都搞高科技,谁做传统产业?转型并不是不要传统产业,而是如何把传统产业做好、做精、做强,这就是我们的责任。企业要赚钱,这是硬道理,但是赚钱的同时如何兼顾这个产业。我们下一步的目标,紧抓国内外两个市场,继续推进贸工农一体化,这也是我们作为一个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丝绸这个传统产业在贫困地区有市场,农民有积极性。现在不是计划经济,你叫农民种他不一定种。因此,作为龙头企业,我们的责任是引导农民去做。在欠发达地区,种桑养蚕与其它经济作物的比较价值还是有很大优势的,如在海南的五指山,当地农民种绿橙,产品虽然很好,销路却不好,收购难、运输难、保鲜难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产业化,因此,每一个产业都需要龙头企业带动。

  中国的丝绸产业有5000年的历史,有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基础。今天的丝绸产业,一头连着国际市场,一头可以带动广大的农民脱贫致富。作为传统产业,我们广东丝绸虽然规模比较大,利润并不高,但我们的社会效益却很好,社会贡比较献大。广东丝绸之所以能够取得大发展,关键是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在广东,从谢飞同志,李长春同志,张德江同志,到现任的汪洋书记,四任书记对我们公司都给予了大力支持。李长春离开广东的时候,我去送行,他亲切地握着我的手说:“老蔡,你来了!”,鼓励我们继续做好丝绸产业。汪洋书记到广东的第六天,去广东欠发达地区清远去调研,在那里,他看到我们在瑶胞办的缫丝厂,很高兴,肯定了我们。海南的卫留成书记、罗保铭省长,湖南、四川、云南、广西的主要领导同志对我们都十分支持。

  在广东省内,我们抓住茧丝行情向好的机遇,发挥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在“双转移”战略实施后凸显的比较优势,完善和扩大“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加快推进产业链上中游的资源整合,搭建了27个市县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平台,通过以工哺农、以农促工、以贸易拉动产业,带动18个基地县、6600多个自然村、35万农户、150万农业人口种桑养蚕,桑园面积稳定在80万亩,为“三农”工作和“双到”扶贫工作做出新贡献。在省外,抓住国家“东桑西移”工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借助泛珠经贸合作平台,重组控股了广西、湖南丝绸集团,在海南五指山地区发展蚕桑生产,初步搭建了横跨华南四省区贸工一体化区域平台,联结带动130万户、600多万农业人口,四省区域平台的桑园面积占全国桑园总面积的1/3,蚕茧产量超过全国总产量的1/3。下一步集团还将在云南发展茧丝绸业,着力打造南方茧丝绸产业带。

 

  记者:中国是“丝绸大国”,丝绸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丝绸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产业虽然是传统产业,但它的发展空间依然十分广阔。产业升级,文化先行。近年来,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是如何处理产业升级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的?

  蔡高声:丝绸产业,国际市场需要它,国内市场也需要它,虽然丝绸只占总量的千分之三,但农民也欢迎它,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因此,我们一直通过努力来维护丝绸产业。我们这样做,开始社会上对我们也有看法,别人都转型,你们还搞什么传统产业。我们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咬定丝绸不放松,坚持做这一行,我们有着对丝绸事业的执着,决心把这个传统产业做精、做强、做大。为此,我们不断地向产业链的前端后端延伸。我们为什么要与湖南、广西合作?目的就是做行业的领跑者。我们的目标就是做丝绸大王。前端后端延伸到位了,我们就有了定价权,话语权。这样才能打造品牌,形成了品牌,传统产业自然就升级了。有位省领导为我们举过一个例子,作为传统产业的产品,一件衬衣的价格是100元,成为品牌之后,它就能卖1000元,甚至几千元、上万元。我们能说它是落后吗?传统的产业注入新科技,新理念,升级之后就是先进,就是现代产业体系。因此,我们做企业千万不要跟风,我们不要农民工,大家都当白领,谁来管我们吃饭、穿衣,谁来为我们保洁?我们本来就是传统产业,在丝绸产业做了几十年了,上万名员工,叫我们去开航空公司,我们搞不过南航,东航,海航。企业有句名言叫不熟不做。一个企业,如果轻易进入陌生行业,风险很大。

  为促进中国从“丝绸大国”向“丝绸强国”转变,弘扬丝绸文化,集团于2008年底创建了深圳 中国丝绸文化产业创意园,创意园集设计制作、科研创新、展示交易、旅游休闲、情景购物、青少年科普教育等于一体,向世界推介中国丝绸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中国首个丝绸文化交流服务平台。创意园吸引了全国30多个丝绸品牌企业,集聚了中国顶级高档丝绸与刺绣制品及其延伸产品,有效地拓展国际贸易,促进了丝绸内销,也圆了行业人多年的梦想。中丝园模式得到了商务部、文化部、中国丝绸协会领导、行业专家及丝绸品牌企业的一致认同。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