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资讯新闻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新闻 > 新闻中心
2017年【6月】丝绸行业大事要闻

1111.png

为推进“一带一路”重大倡议, 全面展示中国茧丝绸产业创新发展历程,加快推动新时期茧丝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在茧丝绸行业方面的务实合作,6月9-12日,商务部(国家茧丝办)在“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期间举办了“中国茧丝绸行业创新发展成果展”,由外贸发展局承办。这是商务部(国家茧丝办)近年来首次以展览形式对茧丝绸行业创新发展成果进行宣传,为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增添了“中国元素”。

本次展览以“中国丝绸、联结世界、织就梦想”为主题,共设置综述、农业、工业、贸易、文化传承交流、未来展望六大板块。通过文字、图表、图片及实物等形式展现“十二五”以来,中国茧丝绸行业在深化贸工农一体化改革、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品牌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中国茧丝绸行业与中东欧国家及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紧密联系、加强合作取得的成果。

 (商务部)

2.png

6月24日,由中国丝绸协会、浙江省丝绸文化研究会主办,浙江省丝绸协会、杭州市丝绸行业协会、江干笕桥丝尚小镇协办,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一带一路”丝绸文化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

这是国内首个以丝路文化发展为主题的高端论坛。国家相关部委领导、地方政府文化官员、丝绸文化专家学者、相关高校研究机构及西安等地的丝绸文创产业龙头企业代表、影响力媒体代表等百余人汇聚一堂,共议“丝绸之路”文化与中华丝绸文化的挖掘传承,共建以“丝绸之路”为内容核心的文创产业联盟,共同促进以丝绸为重要载体的国际经贸交流合作。

中国丝绸协会会长杨永元,省人大常委会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坚,非遗宋锦织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钱小萍等特邀嘉宾,从丝绸产业发展、丝绸文化挖掘、丝绸技艺传承等多维度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整个产业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万事利集团)

3.png

6月9日,湖南省茧丝绸行业协会在长沙成立,湖南省的30余家桑蚕茧丝企业代表参加成立大会。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深入和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加大蚕桑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湖南蚕桑产业呈快速发展态势。为了充分发挥茧丝绸行业资源、信息、科技和人才优势,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发起成立湖南省茧丝绸行业协会,搭建蚕桑行业公共服务平台。

成立大会后,协会还举行了技术研讨会。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钱有清作了“国内外茧丝绸行业市场分析”报告;国家蚕业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亚太蚕业培训中心主任、华南农业大学刘吉平教授分享了“世界蚕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的现代新丝绸;江苏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国家蚕桑茧丝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正高级经济师陈忠立则从“现代蚕业发展模式与技术”诠释了精细蚕桑产业新方向。

(湖南省茧丝绸行业协会)

5.png

6月12日,2017越南-国际丝绸文化节在越南会安丝绸村隆重开幕。此次文化节由国际丝绸联盟创始成员单位-越南会安丝绸集团主办,已经成功举办第二届,由去年的亚洲国际文化节升格为今年的国际丝绸文化节。作为国际丝绸联盟的官方活动,来自中国、越南、日本、泰国、印度、柬埔寨、缅甸等国家的企业代表、政府代表、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活动。联盟部分成员单位和丝绸企业代表20余人参加了文化节。

开幕式结束后,越南广南省副省长、宝禄市市长、越南(宝禄市)丝绸协会会长、广南省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会安丝绸村董事长等主要领导邀请国际丝绸联盟秘书长费建明及代表团成员进行了会晤,双方就越南丝绸产业的国际化之路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沟通。随后,所有代表和嘉宾参观了越南-国际丝绸博览会。以“海上丝绸之路和国际合作”为主题的国际丝绸论坛在会安丝绸村会议厅如期举办,国际丝绸联盟秘书长费建明首先发表了题为“交流合作 携手发展”主旨演讲,阐述了国际丝绸联盟的宗旨和定位,介绍了联盟成立以来开展的工作及近期的工作计划。

(世界丝绸网)

6.png

6月17-18日,2017丝路国际联盟大会在杭州举行。由国际金融论坛倡议发起设立的丝路国际联盟正式成立,联盟总部及有关实体机构落户杭州萧山湘湖金融小镇。丝路国际联盟将定期举行国际会议,永久会址也落户在湘湖金融小镇。

根据浙江省政府与国际金融论坛的战略合作协议,丝路国际联盟将发起设立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与的丝路联盟母基金,管理规模达千亿元,将在促进浙江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产业和资本引进来和走出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基金、子基金及管理公司等机构均明确落地萧山湘湖金融小镇。

 (浙江日报)

8.png

土耳其当地时间6月1日上午10点整,第四届中国(土耳其)贸易博览会在伊斯坦布尔世贸中心正式开幕。土耳其农业销售联盟丝绸和蚕茧合作社主席杜木思·伊尔马斯先生,土耳其对外经济委员会主席穆拉特赫西尔马斯、开塞利商会主席穆罕穆德、杭州市商务委主任刘晓明、经商处商务参赞黄松峰、国际丝绸联盟主席李继林、杭州市丝绸女装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建军等,出席了本次开幕式。

杭州市商务委主任刘晓明先生首位发言,刘主任说,目前,土耳其已经成为杭州企业出口重要国家,超过1000家杭州企业在土耳其发展,促进了双边经济、贸易的发展。开塞利商会秘书长塞拉尔·哈斯那撒希作为土方代表发言,“中国是土耳其第二大贸易伙伴,2016年中土双边贸易企稳回升,这其中中国(土耳其)贸易博览会的贡献不可或缺;土耳其十分欢迎中国企业的到来,祝愿展会圆满成功。”

  (中国经济网)

9.png

6月5日,由国家文化部、教育部批准立项,浙江理工大学承办、《丝绸》杂志社协办的“中国非物质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织锦技艺传承及创意设计研修班”开班典礼在浙江理工大学隆重举行。出席仪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国家级丝绸专家钱小萍、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陈文华、万事利丝绸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廷方、材料与纺织学院、丝绸学院党委书记祝成炎、院长傅雅琴、《丝绸》杂志社副社长李启正、学院部分专业教师及来自四川、江苏、浙江等地的20位织锦技艺传承人。开班典礼由材料与纺织学院、丝绸学院院长傅雅琴教授主持。

副校长陈文华教授回顾了浙江理工大学120年的风雨历程、介绍了浙理的办学理念及校训校风,指出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织锦技艺的深远影响和意义,并表示浙江理工大学将在丝绸技艺与文化传承方面发挥更多积极的作用。

研修项目负责人祝成炎教授介绍了研修班的政策背景、培训内容、培训要求及安排,详细分析了目前织锦的产业优势和困境,非遗传承人、从业人员的现状,并指出本次非遗研修班将采用“艺工结合”模式和“以织锦创意设计研发为导向的跨课程项目化教学”方式,以“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为教学原则,提升学员的传承能力和传承水平,促进织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

(《丝绸》杂志社)

10.png

6月11日,由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主办,《丝绸》杂志社参与协办的2017年“东方文化论坛·中国(浙江)丝瓷茶与人类文明研讨会”在杭州隆重举行。海内外丝绸、瓷器和茶叶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和丝瓷茶产业界代表人士齐聚杭州,共同探讨中国丝瓷茶文化尤其是浙江丝瓷茶文化的历史文化遗产与人类文明发展。

本次研讨会吸引了上百位国内和美国、日本、德国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收到论文、案例90多篇,从历史学、考古学、文化学、美学、人类文化学等学科和科技、文创、产业、企业等角度,深入探寻丝瓷茶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传承和创新,其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论坛除在杭州举办开幕式、大会发言和丝瓷茶《文化:历史与遗产》《互鉴:传播与影响》《产业:文创与科技》三个主题的六场次分论坛外,还移师到丝瓷茶首要发源地湖州举办了三个分论坛和闭幕式,发表关于中国丝瓷茶文化的论坛共识。通过这次会议,东方文化论坛也实现了新起点下的转型升级,更高更好地对接“一带一路”战略。

(《丝绸》杂志社)

11.png

6月24日,“机杼——当代艺术展”在苏州金鸡湖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邀请了近三十位当代艺术家,在回顾丝绸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探索文明与生命的意义,并用他们各自独特的语言与之展开了一次全新的对话——是对古今生活与艺术的意趣呈现。这次以丝绸为主题的当代艺术展“机杼”,由吕越、章燕紫策展,生动展现丝绸从古到今的艺术历程。此次“机杼”展览邀请中国最优秀的当代艺术家,在回顾丝绸的发展史的基础上,探索文明的意义和生命的意义,从自身的角度重新面对“化茧成蝶”的过程,并用他们各自独特的语言与之展开一次全新的对话,传统文明在这里以一种新的形式得以传承,也与当代文明碰撞出新的火花。

(苏州丝绸)

12.png

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推行生态设计,显著提升产品节能环保低碳水平,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发展目标,在国家工信部的统一部署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积极推动纺织行业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标准体系的制定,为纺织行业绿色设计产品评价工作广泛开展打造坚实基础。6月26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环资委组织的《绿色设计产品评价规范丝绸(蚕丝)制品》(征求意见稿)标准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环保处副处长郭庭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副主任孙锡敏、产业部副主任程晧,以及丝绸、毛纺、针织、产业用、家纺、服装、长丝织造等有关专业协会、科研院校、企业代表等近40人出席了会议。

中国丝绸协会、东华大学、四川大学、万事利集团、嘉欣丝绸、淄博大染坊、鑫源茧丝绸等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积极发言,对《绿色设计产品评价规范丝绸(蚕丝)制品》(征求意见稿)的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要求进行了认真讨论,并达成共识。会后根据意见整理修改后即发布征求意见稿,并拟在8月底向工信部提交送审稿。

(纺织服装周刊)

13.png

据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官网6月17日消息,2016年下半年,该局对江苏省流通领域的蚕丝被商品进行了质量检测,共计抽检68个批次,合格48批次,合格率为70%。

本次抽检依据《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蚕丝被商品质量抽查检验细则》、GB 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 纺织品和蚕丝被使用说明》、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等标准。工作范围涉及无锡、徐州、苏州、淮安、泰州、泰兴、沭阳等7地。抽检项目为使用说明(标签标识)、禁用偶氮染料、甲醛、pH值、纤维成分和含量、耐汗渍色牢度(酸碱)、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水色牢度、填充物品质、填充物质量偏差率、填充物含油率等。

本次抽检发现20个批次不合格,商标涉及小绵羊、品旺、蔓特妮佳、森翔、澳丹奴、圣布凡、安睡宝、富安娜、北极绒、鸿润、晋帛家纺、蓝丝羽、好伴侣、悠优、棉质巢。不合格项目涉及使用说明、pH值、纤维成分和含量、含油率、质量偏差率。

(中国质量新闻网)

15.png

近日,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公布首批11个江苏纺织服装行业特色小镇,苏州市占7席。其中,常熟碧溪、梅李和古里分别获评“毛衫小镇”“经编居家小镇”“羽绒休闲小镇”,此外还有“毛衫小镇”张家港市塘桥镇、“丝绸小镇”吴江区震泽镇、“针织服装小镇”吴中区临湖镇、“婚纱小镇”虎丘区婚纱城。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16.png

近年来,海安县纺织产业积极响应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走科技创新、智能化制造、新材料应用和绿色发展的道路。目前,海安县色织布年产量3亿m,国内第三;锦纶丝产量20多万t,占全国八分之一;真丝面料产量3 000万m,全国第一。

(海安日报)

17.png

宜宾市狠抓关键技术落实,春茧获得丰收。全市春蚕发种12.5万张,同比增发3.3%;产茧11.2万担,同比增长10.9%;蚕农茧款收入2.6亿元,增收0.8亿元,同比增长44.4%;单产达45 kg/盒,同比提高3 kg;鲜茧收购综合均价47元/kg,同比增加5元;蚕农户均养蚕收入4 300元,比去年同期增收1 300元。

近年来,宜宾市大力推广《宜宾市优质桑蚕茧生产技术规程》集成技术,“小蚕共育+仪评收茧”蚕桑提质增效模式覆盖全市主产区。全市小蚕共育面达95%以上,仪评收茧占主流。珙县、兴文小蚕共育面达100%,仪评收茧全覆盖,优质茧率达95%以上。针对市场对高品位蚕茧的需求,积极推广芳·绣×白·春、川山×蜀水、秋·华×平30等优良品种9.5万张,占发种量的76%,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积极推广农桑14号、强桑1号、川桑48-3、98-1等优良桑品种,良桑率达到90%以上。兴文县“根接嫁接体”一步建园试点取得成效后,将成片推广5 000亩。

(四川省农业厅)

18.png

6月11日,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暨第七届成都市蜀绣技能大赛在郫都蜀绣文化广场举行。来自成都100多名蜀绣师同台一展刺绣技艺。

据悉,此次节会以“创新产品、融入生活”为主题,传统手工技艺为重点,聚焦“蜀绣创新”,探索蜀绣融入生活的发展路径,推动刺绣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和生活化传承。开幕式进行了“蜀绣创新研发基地”揭牌仪式、“我为郫都增光添彩”蜀绣大师齐绣郫都区美景开针仪式、“传统蜀绣与现代纤维艺术展”启动仪式、“第七届成都市蜀绣技能比赛”开幕、非节目巡演等活动。

第七届成都市蜀绣技能大赛分“绣”(选手现场刺绣技艺展示)、“赛”(选手参赛作品评选)、“奖”(现场为获奖选手颁奖)、“展”(获奖作品专场展示)四个环节。该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蜀绣从业人员从业技能,同时大力传承、发展和创新蜀绣文化,在文化创意、现代旅游、传统手工业等领域,挖掘优秀的创新创业创意人才和项目,激发创新创业创意活力。

(中国新闻网)

19.png

6月6日,陕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在宝鸡市千阳县,对西北农林科大动物学院(蚕桑丝绸研究所)苏超研究员主持选育的果桑新品种“红果2号”进行了现场测产和初审。初审专家组一致同意该品种通过初审,并建议提交陕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红果2号”是苏超研究员及团队,历时20多年,采用60Co-γ射线照射桑树萌动冬芽,辐射诱变选育出的果桑新品种。该品种是通过对引进的广东地方良种伦教408的萌动桑芽进行60Co-γ射线连续照射并单芽嫁接分离,发现的一变异株系,经过多年系统选育和多点多年区域试验。 该品种树型直立紧凑,发条数多,枝条长;皮青褐色,节距4.3 cm,叶序3/8;冬芽三角形,饱满,红褐色,尖离,副芽少而大。叶卵圆形,叶长16.6 cm,叶幅14.3 cm,叶面光滑有光泽。雌花,花柱长,果大而多。单芽着果6~8个,坐果率85%。成熟桑椹紫黑色,长筒形,果长3.4 cm,果径1.3 cm,单果重3~4 g,最大果重10 g,米条长产果量300~400 g。桑果5月中旬成熟,果期30天左右。桑果亩产量2 t左右,亩产桑叶1.3 t左右。较抗旱,耐寒性明显强于对照品种大十,栽培适应性较广。果实酸甜爽口,鲜果Vc及Fe 、Ca 、Zn 等微量元素含量高,品质优良,鲜食和加工兼用。专家组实地测产亩产鲜果达2 400 kg。目前该品种已被全国20多个省市区引进示范推广。

(汉唐丝绸网)

20.png

6月12日,在桂林农科院的蚕房里,一个个金黄色的蚕茧挂在木扣板上。上万只蚕茧聚在一起,金灿灿的一片煞是好看。

据介绍,这种金黄色的蚕茧是桂林市引进培育的新品种,通过中、日、越三国的蚕混血,这在桂林种桑养蚕的历史上还是第一回。而且,这种金黄色的蚕茧还是优质的手术缝纫线材料,可以用于制作防弹衣。这种天然彩色蚕茧的名称叫“桂蚕H9”,是桂林市引进刚培育成功的第一批。与普通的蚕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吐的丝是金黄色的。

“这种蚕的培育过程并不简单,首先用我国的本土蚕与日本的品种杂交,再与越南的品种进行杂交,最终才得来。”谢振奖说,目前在杂交得来的蚕类品种上,金黄色是最稳定的,桂林市从2017年年初开始引进培育,如今结出了第一批蚕茧。此品种相对普通结白色茧的蚕要娇贵一点,饲养环境、温湿度控制更有讲究,上蔟时机把握也需更准确。

(广西新闻网)

21.png

6月1日晚,由四川省文化厅、南充市人民政府、国际木偶联会亚洲太平洋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南充国际木偶艺术周开幕式在南充大剧院隆重举行。46支国内外艺术团队的演员代表、享誉国内外的专家、观众代表千余人观看了由南充演艺集团公司大木偶剧院(原创剧目《丝路驼铃》)。

“盛唐时期,对外实行睦邻、友好、交流的国策。果州守将唐昊,主动向朝廷请缨,率领商队,携带大量果州丝绸,由长安出发,开拓一条连接欧亚友邦的通道,史称陆上丝绸之路……”6月1日晚上8点30分,随着一段雄浑的朗读声响起,大木偶剧院历时两年时间原创的精品力作《丝路驼铃》正式开演。

《丝路驼铃》主要讲述了唐代果州守将唐昊携带丝绸出使西域,历经磨难,途中邂逅罗马公主互生情愫,并与当地人结下友谊的故事。在神话故事中又有写实主义风格,成为川北大木偶在创作上的又一突破。《丝路驼铃》是国内唯一一部以“一带一路”为题材创作的木偶剧。

(南充市丝绸文化研究会)

22.png

6月2-5日,四川省丝绸协会会长、省丝绸科学研究院院长陈祥平率协会秘书处及省丝绸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前往四川蚕桑三大主产片区之一的川南片区调研茧丝绸生产情况,与蚕农和企业共商产业发展。调研中,陈祥平会长对兴文县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指导下,准确将蚕桑产业定位为精准脱贫主导产业,提出“人均两亩桑、脱贫奔小康”, 桑园面积在三年时间里翻了一番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赞赏;对高县、珙县、宜宾县作为四川省传统蚕桑大县,在标准化桑园建设、小蚕共育、 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新模式及发展适度规模蚕桑家庭农场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对同为传统蚕桑大县的乐至县在推进小蚕示范农场生产等方面所作的探索给予了积极评价,对乐至县茧丝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建议。

(四川省丝绸协会)

22.png

6月10-15日,2017东方文化论坛·“中国(浙江)丝瓷茶与人类文明研讨会”在杭州举办。大会围绕《丝瓷茶文化:历史与遗产》《丝瓷茶互鉴:传播与影响》《丝瓷茶产业:文创与科技》的三个主题六场次分论坛展开。另外在湖州举办了《茶圣陆羽与湖州茶文化》《湖州丝织业历史与产业》《湖州德清窑与原始青瓷》三场次分论坛。本次论坛传承了“丝绸之路”的文化使命,对接了“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立意高远、视野开阔,古今结合、东西互鉴,聚焦文化、关注产业,名家云集、成果丰厚。论坛发布了《湖州共识》。

《湖州共识》

23.png

丝绸、瓷器、茶叶是华夏先民的三大原创发明,丝瓷茶文化是“四大发明”之外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另一伟大贡献,在世界文化和人类文明版图中具有鲜明的中国印记和文化特征,堪称是中华文化的三大符号。丝绸蕴含的柔和、流丽、优雅、大气等文化特质,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温厚仁和、开放包容的国家形象的最好诠释。瓷器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是土与火交融的结晶,是人类认识、利用自然资源,满足生活、生产需要的实践智慧取得的巨大成就。茶叶的发现和利用源于原始采集经济时代,与华夏文明相伴而至,茶的中式热饮在中古、近世时期对人类预防水源性疾病、促进人口增长和提高生产力,发挥了巨大作用,可谓是人类的保护神和福音。丝瓷茶对人类生活和人类文明的作用,无论怎么评价都不为过,是中华民族奉献给全人类的三大福泽惠宝。

丝绸、瓷器、茶叶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对外贸易输出的三大宗商品。古代东西方之间人员往来、物流运输、文化交流、宗教传播的通道“丝绸之路”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千百年来,中国丝瓷茶文化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被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成为世界文化和文明版图中独具东方特质的中国文化载体。在中华文化走出去、发挥文化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先导作用和民心相通,树立文化话语权、提升国家形象、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等的方面,丝瓷茶和丝瓷茶文化必将发挥更大的媒介、平台和载体作用,如春风化雨一般“润物细无声”地为全人类带来恩泽。

浙江是丝绸、瓷器、茶叶的首要发源地,自古迄今是这三大宗产品的主产区和重要出口地,在丝瓷茶文化遗产和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位于浙北太湖南岸的湖州,迄今为止的湖州钱山漾遗址、德清窑窑址等考古发现和研究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湖州先民就开始了种桑养蚕、缫丝织绸和原始青瓷的生产,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丝绸、瓷器发源地;历史上湖州温山“御荈”和大唐“贡茶院”也是我国最早的皇家贡茶生产所在地,标志着茶学和茶文化体系确立的《茶经》就是“茶圣”陆羽在湖州完成的,湖州因此被誉为“茶经故里”;汉语文献中最早出现的“茶道”二字、考古发现最早的带“茶”字铭文的茶器出土地也都在湖州。湖州在我国乃至世界丝瓷茶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开源发祥的重要历史地位。

会议对加强丝瓷茶文化研究,提升中国丝瓷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接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激活丝瓷茶文创文旅产业发展和特色小镇建设,助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丝瓷茶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更好地惠泽全人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自2014年开办以来,“东方文化论坛”先后成功主办了“杭州与新丝路研讨会”“茶与人类文明研讨会”和“中国(浙江)青瓷与海上丝路研讨会”。本次论坛在前三次会议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把学术研究与智库研究相结合,通过调查研究征集案例报告,聚焦丝瓷茶文化,兼顾丝瓷茶文化传播和产业发展,在探索浙江丝瓷茶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历史经典产业的转型升级、丝瓷茶特色小镇建设,实现丝瓷茶产业的包容性增长,更好地服务浙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会议认为,丝瓷茶和丝瓷茶文化具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双重属性,涉及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文创与科技、生活与艺术、东方与西方乃至人类未来等多个领域,内涵博大精深,影响巨大深远,值得加以系统深入研究。本次论坛首次把丝瓷茶集成一个主题,置于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一带一路”的当下战略中来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并取得了初步的学术和智库双重成果。

鉴于丝瓷茶在现代科技和工业、医学应用等领域有着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如丝绸的非服饰面料开发、丝胶蛋白在神经外科移植中的培养基应用,瓷器在航天材料、绝缘材料和耐高温材料等新材料开发应用,茶叶的内含物质萃取和医药保健品研发及功能性饮料、食品辅料研发等方面,都将对人类未来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会议认为,本次论坛在上述相关领域的探索相对缺乏,需要在以后的论坛中予以加强。

(《丝绸》杂志社)

编辑:汤旭辉、蒋舒颖

责编:李启正

全国丝绸信息中心

《丝绸》杂志社

华章丝绸文化协会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