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资讯新闻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新闻 > 新闻中心
丝绸让震泽人更荣光

 11月18日,第十届震泽旅游文化节暨苏州丝绸小镇启动仪式,将在新落成的太湖雪蚕桑文化园举行。

  十年办佳节,十年磨一丝。一路走来,震泽人不断见证着自己美丽的蜕变。尤其是2014年以来,震泽接连拿到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景区、全国重点镇、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全国美丽宜居小镇、中国特色小镇六块国家级牌子。


  “震泽现象”的背后,到底蕴藏着怎样的奥秘?在著名编导刘郎看来,这些属于震泽的荣誉,每一个都脱不开与蚕丝的渊源。桑蚕的故事,其实就是震泽的故事;桑蚕之美,才是震泽真正的地标。


  这两年,围绕蚕丝古镇、科技新城、田园乡村的发展定位,震泽为自己量身定制了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的“小目标”,从提升干部精气神着手,通过政企融合推动产业发展、打造丝绸小镇催生文化自信,让创新与坚守成为引领前进的强大动力。

  创新理念机制和管理,一般预算收入今年将增50%


  11月7日,全省智慧城市、智慧乡镇、智慧社区现场会在震泽召开。

  一个省级会议,为何让震泽现场“示范”?


  自今年9月“智慧震泽”管理指挥平台建成以来,震泽把涉及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的各项内容纳入管理范围,实现了“一个平台总服务、一个广播送平安、一个系统巡全镇、一支队伍管执法、一条专线通到底”的功能整合,完成了从“经验化”到“智慧化”治理的跨越。


  不仅如此。震泽还在全镇开展镇村干部述职述廉,亮成绩、找差距、比不足、促干劲;推行基层干部300分考核,用更精准评价,更精确考核,增强干部担当意识;推行机关新人“双选制”,在更开放的平台上做到人尽其才;有效利用“ABC”榜单,牵住面广量大的小企业“牛鼻子”,腾退“C类”涉污落后产能,抓牢安全、环保底线,为下一步“三优三保”打基础。


  新常态下,震泽依托一系列创新的理念、机制和管理,改变了镇村干部的工作态度和处事方法,增强了执行力。同时,“管理者”变成“服务员”,观念的转变也获得了百姓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各项工作快马加鞭、事半功倍。


  “三优三保”提前一年完成落地规划、“农土保并轨”在吴江率先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在各镇区排名第一……,尤其在古镇保护开发过程中,震泽遵循“百姓的古镇”,“发展旅游不能影响居民生活”的原则,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吸纳金点子,不仅让古镇居民分享到了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更让他们得到文化和精神上的富足。
成绩和荣誉,印证了吴江区委书记梁一波的话,“美誉度,来自于工作实绩”,更增强了震泽人的发展信心。

  围绕全镇经济创新发展的“丝绸+”“资本+”“智能+”“榜单+”理念,今年以来,震泽镇政府、企业和百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年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将突破7亿元,同比增长近50%。


  用蚕桑园留住丝绸之“根”,再现古镇千亩桑田盛景

  11月18日,太湖雪蚕桑文化园将开门迎客。4000平方米蚕桑科技馆、300亩桑园……今后,市民和游客不仅能在这里观赏到太湖流域悠久的养蚕历史、蚕的一生、制丝工艺、拉绵制被、扎染刺绣以及丝品展示等,还可以游桑园、采桑果、品桑茶、喝桑酒,享受生态农家乐。

  从设计建造到装修布展,蚕桑园仅耗时1年半,便“破茧成蝶”成为震泽新的地标。难怪国家茧丝办主任陈国凯调研后发出这样的赞叹:“去年,一切还停留在图纸。今年,就已全部落地,震泽人踏实的作风和显著的成效让人钦佩。”
而对于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毓芳来说,踏实的背后是因为情感的表达、成效的背后更是责任的担当。“蚕丝是老祖宗赐予震泽、苏州的‘宝贝’,决不能丢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胡毓芳说,绫罗绸缎,再美的丝绸都来自于蚕茧。在震泽,能保留一块优质桑蚕种资源,是“一根丝”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为苏州守住最后的丝绸之“根”。

  太湖雪和震泽镇共建蚕桑园的消息,传到了钱小萍耳中。欣喜之余,这位国家级宋锦传承人主动要求担任顾问;苏绣传承人梁雪芳则把刺绣学堂搬到蚕桑园,以期传承丝绸文化,培养更多优秀人才;震泽当地村里的“土专家”沈惠芬更激动,原本已经转行的她,又重拾当年师从费达生的养蚕技艺,手把手教给年轻一代;苏大生命科学院也闻讯而来,“高校科研成果需要依托企业产业化,既然能在本土安家落户,谁还愿意‘背井离乡’”。


  有了高人的悉心指导与帮助,有了政府的全力支持与推动,蚕桑园的发展完全超出胡毓芳的想象。秋茧成功养殖,一年三季蚕总量达270张;养蚕实现规模化,有效解决土地资源紧张,劳动力成本问题。更让胡毓芳开心的是,当地农民又重操旧业,倚靠园区种桑养蚕,创效增收;当地生态越来越好,蚕桑回来了,丝绸的“根”留住了。


  “蚕桑园的建设,堪称政企融合、共建共享的典范。”陈国凯说,透过蚕桑园,不仅看到了太湖雪的初心,也充分感受到了震泽人对蚕丝深厚的情感。蚕桑园为震泽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在不远的将来,震泽将再现当年那个江南丝绸重镇坐拥千亩桑田的盛景。


  上榜首批中国特色小镇,重拾千年古镇文化自信

  10月14日,住建部公布首批127中国特色小镇名单,震泽成为江苏仅有的七个之一,成功上榜。正当“同行”纷纷点赞时,震泽人却非常淡定,“这是多年来用心、用情做好一根丝的最好回馈。”震泽镇党委书记陆斌说,震泽有成熟的产业集群、有传承的文化因子。震泽的丝绸小镇不是平地建起的,而是在古镇的内生肌理中蓬勃生长出来的。

  “天下丝绸品,震泽占三成”。经过多年发展,震泽已聚集太湖雪、慈云、山水、丝立方、辑里等为代表的上百家丝绸企业,形成“金花领衔、小花紧跟、百花齐放”的良好发展格局,拥有种桑养蚕、煮茧缫丝到织服成被的完整产业链,全行业年销售突破10亿元,连续5年保持20%以上增长,创造近万个就业岗位。


  正是基于这样的“利好”,2016年初,震泽顺势而为,委托浙江大学编制规划,启动丝绸小镇建设。如今,伴随着富有民国时期风情的震泽老街“新丝路”,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和现代蚕桑科技园这对“姊妹园”,文化体验中心、湿地公园生态休闲中心、丝绸企业创意定制中心“三大中心”构成的“一路两园三中心”格局日渐成形,震泽正串联起散落在古镇、古街、古宅中的蚕丝记忆,打造一条集农业观光、工业旅游、美食体验、生态休闲等于一体,丰润灵动的绿色经济产业链。


  “一丝兴三业、三产绕一丝”。震泽镇镇长陈琦说,“如果以前的震泽,更多体现在形态的美丽,那么现在的震泽,则因为这根丝,产生了由内而外的美丽蜕变。”


  最近,震泽人又忙开了。他们找到苏州丝绸博物馆,希望将馆内的优质藏品定期放到震泽展出,让震泽的“姊妹园”成为流动的展区。同时,与对方合作,共同开发文创产品,让丝绸走入寻常百姓家。他们还找到苏州丝绸协会秘书长商大民,希望把苏州古老的漳缎、缂丝、宋锦和濒临失传的人工织机等“宝贝”引入震泽,在传承与创新中与丝绸小镇共同前行。


  “常有一丝牵挂在震泽。这几年,震泽人始终在抱团中坚守,在传承中创新。”陆斌说,凭着千年积淀的古镇文化、雄厚的丝绸产业和震泽丝绸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震泽有信心建设一个产业创新、三产协调、生态绿色、格局开放、发展共享的“丝绸小镇”,重拾千年古镇的文化自信,再聚震泽市民的荣光。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