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行业运行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运行
这一针一线,登上央视向全球推介

色彩斑斓、细腻如画。柔丝细线、线线相扣。一针一线在她们手中,散发出独特的层次感和质感。一幅幅蜀绣作品宛如画卷般绚烂展开。

在四川天府新区万安街道,城南坡社区的“军嫂绣坊”有这样一群特殊的“绣娘”。她们由残疾人、宝妈、军嫂组成在同是军嫂的蒋梅带领下组成“川军绣”团队。

川军绣所依托的国家级非遗蜀绣项目,顺利入选天府新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成功登上中央电视台“国货档案”栏目向全球推介每一个“平凡又特殊”的她都在非遗技艺传承和助力国货品牌崛起中贡献着难能可贵的“她”力量。

1.png

“特殊”的她们组成一支特殊的“川军绣”团队

走进位于万安街道城南坡社区的“军嫂绣坊”,细腻丝线在“绣娘”们手指间穿梭,每一个针脚都经过精心雕琢,层层叠叠的细节、眼花缭乱的纹路,勾勒出一个个精致而又柔美的蜀绣图案。闲暇之余,大家围坐在一起,互相观摩对方的作品,一边探讨绣法,一边闲话家常,轻松愉悦的氛围是这间绣坊主基调。

2.png

2021年,作为军嫂的蒋梅受邀来到天府新区培养残疾人群蜀绣技艺后扎根于此,在万安街道城南坡社区建立“军嫂绣坊”,长期传承蜀绣制作技艺。在新区、街道和社区的支持引导下,绣坊从培养天府新区残疾人群体开始,后引入军嫂、宝妈、失业妇女等群体共同学习蜀绣技艺,后续分别注册“梅居夫人”“川君绣”商标,并成立川君绣蜀绣文艺创作工作室。

谈及为何取名“川军绣”,蒋梅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说:“我们这支队伍主要由残疾人、宝妈、军嫂组成,是一支比较‘特殊’的队伍,所以我们就把这支队伍命名为——川军绣,商标注册为‘川君绣’,想通过我们自己的双手从内而外达到一种君子自尊,用我们的付出赢得自己人生的意义。”

从社区绣坊到登上央视栏目一针一线绣出非遗新传承

蜀绣又称川绣,蜀绣起源于川西民间,有着3800多年的传承历史,是见诸文字记载最早的绣种,蜀绣在明清时期,与湘绣、粤绣、苏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于2006年第一批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png

“军嫂绣坊”自成立以来,一直不间断专注培训蜀绣技艺,多次参与承办各种蜀绣文化交流活动,联合专业培训学校开展残疾人蜀绣技能培训班和技巧提升班,在提升社区居民就业能力同时,也逐步扩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4.png

“作为四川天府新区的非遗蜀绣代表性传承人,我有这个义务和责任把这项优秀的非遗技艺传承和弘扬,让更多的人领略到蜀绣的魅力。接下来,军嫂绣坊会以更加专注的态度,培养更多热爱并擅长蜀绣的人才,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实现自我价值。”蒋梅说。

5.png

如今“军嫂绣坊”作为“川军绣”品牌队伍蜀绣技艺培训生产基地已成为四川天府新区非遗工坊,与四川省级“非遗体验基地” “军嫂绣坊”文艺创作工作室通过产品甄选,成功与中央电视台“国货档案”栏目签约,通过央视对“川军绣”产品开箱评测、录制、推广,奠定川军绣品牌发展力,助力国货品牌崛起。

6.png

聚力非遗品牌建设实现工匠艺人培育与居民就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们正在探索将蜀绣技艺与珠绣、国画、雕塑等技艺相结合,开发更多具有传统特色与时代气息相融合的创新产品。”蒋梅谈到,同时,工作室也在积极与国际艺术策展积极接洽,未来将以常态展出、世界巡展、IP授权、衍生品销售等形式将“川军绣”蜀绣技艺推广到全球各个角落。

7.png

↑国际留学生在军嫂绣坊体验蜀绣文化

8.png

↑市民游客参与蜀绣体验

现“川军绣”正以优先培养军嫂绣艺,继续吸纳其它有意愿创业、就业的残疾人群和其他人群加入学习蜀绣中,在不断地传承千年蜀绣非遗文化的同时,以蜀绣为载体,培育更多的蜀绣“工匠艺人”,着力壮大品牌队伍,打造独有非遗品牌,全面扩宽居民增收渠道。

“近年来,万安街道城南坡社区通过建立军嫂绣坊、老兵盖碗茶、社区医疗康养服务中心、融乐阳光家园等,解决了辖区内80余名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提供家门口的各类就业培训200余次。”据万安街道城南坡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吴大燚介绍,下一步,城南坡社区将常态化开展各类就业活动,为辖区困难、特殊群体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进一步将就业创业和社区服务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
协办单位: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号-1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