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行业运行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运行
宁南蚕桑小镇:德治先行 优化乡村治理格局

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的松新镇碧窝村,上世纪70年代全村开始栽桑养蚕,因“户无余土桑满庄、遍野金叶无穷碧”而得名“碧窝”,是全省养蚕第一大村,宁南县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坐落于此,今年年初该园区升格为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宁南县的松新镇碧窝村一隅。

碧窝村先后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省级“文明村”称号,连续多年获得州县级蚕茧总产第一、人均产茧第一等称号,是宁南蚕桑产业发展的亮丽名片。依托蚕桑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了碧窝村文旅产业与乡村治理、生态环境深度融合,充分展现宁南独有农桑文化,实现一产带三产“抱团发展”。

作为凉山州乡村治理现代化试点村,碧窝村党委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突出德治体系建设,融合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和乡村德治工作,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退休老干部参观党史文化长廊。

健全治理组织体系

碧窝村党委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教育培训等基本制度,深入推进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构建“村党委+园区党工委”新格局,采取交叉任职等形式,村企决策共同参与、责任风险共同承担、发展成果共同分享,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在规模大的合作社、家庭农场所在区域建立党支部,把小规模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关系密切的党员农户等纳入下辖范围,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协调解决土地流转、矛盾纠纷等问题,推动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村企联建不仅及时解决的园区土地流转、项目建设、纠纷调处等问题,还加快了村企党员结对帮带、学习交流等活动的开展,对企业发展、产业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宁南县金桑庄园党支部书记戚华介绍道。

强化治理制度建设

完善镇、村、组三级民主协商机制,碧窝村党委主导,积极组织开展9次村规民约集中修订,进一步完善了矛盾纠纷化解、环境卫生、护林防火、移风易俗等18条内容,进一步丰富治理内容。

充分发挥道德信用评价机制,强化群众的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德治促善治。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方面的表现作为奖惩赋分标准,共开展道德信用评比活动12次,红榜公示表扬村民23人;对一些法律意识淡薄、阻扰征地、乱丢垃圾等不道德、不文明行为进行“张榜公示”,通过道德信用评价加强约束,正向激励与反向惩戒功能相结合,扎实推进治理的制度化建设进程。

党史文化长廊。

丰富载体宣传引导

建立村、组两级道德宣传阵地,以村、村民小组为单位打造“微道德广场”,营造良好德治氛围。多形式全覆盖开展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等教育,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坝坝电影13场,960余人参与观看。

累计投资40万元,在碧窝村建设党史文化长廊、中国精神等特色教育基地2个。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百堂党课讲党史、百名书记作承诺、千名干部办实事”、村党委书记上党课、身边人讲碧窝村变化等主题活动20余场次,进一步坚定了村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撸起袖子加油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念。

“在现代农业园区打造141米的党史文化长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展现党的光辉历程、以伟大建党精神为首的中国精神,为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提供了新的阵地,不仅让大家更直观、形象、生动地接受教育;同时还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群众日常生活,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谈及到党史文化长廊的建设理念、目的和意义时,宁南县委组织部组织一股一干部如是说道。

示范引领夯实德治

碧窝村党委先后开展道德模范、好邻居、优秀志愿者等评选活动60余场次,引导群众崇德向上、孝老敬亲、邻里和睦、见义勇为、志愿服务。同时,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活垃圾分类、农村产业发展等工作有机结合,组织开展村域卫生整治50余次。

深入挖掘全国劳动模范张连云、养蚕大户王作海等先进个人的事迹,用榜样力量带动村民奋发向上,营造风清气正淳朴乡风。开展先进个人故事会活动10期,利用坝坝会、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等开展宣讲500余人次,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出乡村文明的新气象。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号-1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