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行业运行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运行
建强现代农业园区 宁南撬动28亿元蚕桑产业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兰嘉

 “今年初,宁南县碧窝蚕桑现代农业园建成了两个工厂化养蚕房,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我租用了这两个蚕房,全年养蚕5批,效益40万元左右。农闲时,住在附近的农户也帮着园区修建养蚕房,大工300元/天,小工150元/天。最近园区又有两个蚕房建好了,我明年还准备租过来使用,养蚕效益将在今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近日,宁南县新村乡碧窝村1组蚕农王作海开心地说道。

 作为我省茧丝第一大县,宁南蚕茧品质和总产量均居全省首位,其中桑园面积23.5万亩,龙头企业南丝路集团的蚕茧和生丝产值达到10.2亿元,全县蚕桑产业总产值达28亿元。今年初,宁南县在新村乡碧窝村打造碧窝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占地面积10005亩,以蚕桑为主导产业,通过对园区基地建设、设施装备、农产品加工、农业新业态、品牌培育、科技支撑、主体培育等七个方面进行补短提升,形成产业特色化、生产标准化、技术科学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品牌化、发展融合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示范引领现代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碧窝园区鸟瞰效果图。

 建农业园区 补齐产业短板

 12 月 1 日,宁南县碧窝蚕桑现代农业园区里,水、电、道路等硬件设施建设已进入尾声,4个工厂化养蚕房早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据悉,为进一步推动宁南蚕桑产业转型跨越发展,该县积极开展了现代蚕桑产业园区创建相关工作,并制定了全县园区创建总体规划,拟定了“一轴一核四基地”的园区创建方案,2019年在新村乡碧窝村建设省级现代蚕桑产业园区,并在2020年继续打造黑水河轴线、梓油核心区和其余三个基地,争取创建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

 宁南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宁南县碧窝蚕桑现代农业园区按照“重抓关键、发挥优势、强补短板”的原则,对基地建设、设施装备、农产品加工、农业新业态、品牌培育、科技支撑、主体培育等七个方面进行补短提升,形成产业特色化、生产标准化、技术科学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品牌化、发展融合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示范引领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发展样板和经验借鉴。

 在板块建设方面,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将园区划分为门户区、蚕桑文化主题公园、蚕桑科技园、蚕事体验园、高效节水灌溉区、“蜀风桑韵”农居风貌展示区等六个主题区。
门户区将以错落有致、别具一格的小型景观和生态停车场满足游客集散需求。

 蚕桑文化主题公园主要体现农耕、农桑、嫘祖文化,以及蚕桑发展历程和本地蚕桑文化,为宁南蚕桑产业提供历史文化载体。

 蚕桑科技园着重打造智能化、省力化养蚕体系,并配套建设良种示范、科研试验、产业培训基地,为产业技术提升夯实基础。同时容纳文化信息服务、产业社会化服务载体,为蚕农提供全方位的产业信息、技术指导和机械作业等服务。

 蚕事体验园及高效节水灌溉区主要依据园区实际情况,按高标准农田规范建设规模化、标准化桑园,大幅度改善生产条件,为全县蚕桑产业发展建立标杆,推动全县蚕桑产业转型跨越发展。

 “蜀风桑韵”农居风貌展示区主要以本地风土人情为参照,对农户建筑进行统一风貌打造,融入产业历史文化,改善人居环境,进而通过集中打造,带动第三产业发展,逐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

 截至目前,宁南县碧窝蚕桑现代农业园已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

 强化技术支撑 联农带农共奔小康

 走进蚕农彭顺美位于宁南县新村乡碧窝村1组的桑园,今年3月栽下的90多亩桑树长势喜人。彭顺美说,她严格按照“6215”模式种植标准化桑园,今年桑园里还套种了黄豆等农作物,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所谓“6215”,即“6215 宽窄行载桑模式”,具体标准为“宽行6尺,窄行2尺,株距1.5尺”的三角形错位栽植,宽行按季节可套种黄豆、花生、马铃薯等矮杆经济作物。

 近年来,为强化科技支撑,推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宁南以龙头企业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平台,积极联合省蚕研所、省丝科院、四川大学等科研院所,致力于创造新生产模式、应用新产业技术、开发新资源产品等工作,推进科技与生产力的有效转换,不断促进茧丝产业科学快速发展。各乡镇蚕桑辅导员、各村组中心技术员和共育室长在蚕业主管部门和龙头企业技术骨干的指导下,组成一支3000多人的技术队伍,通过全年定期体系培训、实地教学、上门指导等方式为蚕农组建全覆盖的技术服务网络。同时,发改经信、农业、财政、教科、水利等县级主管部门主动与上级部门对接,积极推动产业项目落地实施,促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

 在联农增收方面,宁南首先坚持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带动战略,以完善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建立科学的“农、工、贸一体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坚持由龙头企业南丝路集团公司对蚕桑发展进行长期补贴的扶持政策,每年投入2000万元对育苗、栽桑、养蚕、蚕用基础设施建设等10多个方面进行补贴,确保蚕农“少投入”“零风险”,促进企业与蚕农“捆绑式”“帮扶式”发展。其次,建立完善龙头企业经营体制,稳定鲜茧收购价格,维持本地产业市场环境,保护蚕农的利益,保证产业长期健康发展。全县多个部门成立联合巡察组,配合各乡镇村组维护蚕业生产和收购秩序,严厉打击蚕种侵入、蚕茧外流等危害市场稳定的行为。通过全方位的产业帮扶和市场稳定措施,消除蚕农的后顾之忧,从而一心一意谋求蚕桑产业发展,为产业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提升产品加工能力 融入现代旅游业

 近日,在南丝路集团位于宁南县茧丝绸工业集中区的厂房里,缫丝作业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这里产出的生丝中,有近三成多出口到法国、意大利等欧盟国家,六成多则发往浙江、江苏等地。

 产出高品质生丝,离不开相应的加工能力。目前,南丝路集团生丝加工实现全年运转。南丝路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林平透露,宁南蚕农一年能养五季蚕,基本能满足工厂加工需求,全年能产生丝1100吨,目前每天加工生丝近4吨。

 “去年南丝路集团的蚕茧和生丝产值达到10.2亿元,宁南县蚕桑产业总产值达28亿元。”林平说。

 宁南是四川省茧丝第一大县,也是“中国蚕桑之乡”。当前,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生丝市场,宁南特别注重提升蚕丝品质,做大做强品牌效应,强化助农增收,坚定蚕农养殖信心,取得了突出成效。

 宁南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在产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园区创建过程中,宁南探索创新了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党建抓总,协调统一,全面促进产业发展。全面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党建服务保障中心工作作用,通过“三会一课”“五大行动”等有效载体,将党建工作和中心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将产业发展的重大事项切实贯彻和落实;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蚕农切实按照技术规程开展蚕事活动,抓产业提效益,推动产业发展。

 有的放矢,适度规模,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近年来,宁南涌现出了以张连云、王作海等为代表的20余个蚕业专合社、家庭农场,以及以苏嘎色日为代表的10余户贫困地区养蚕大户,带动了当地大批返乡青年加入到蚕业生产中,大大改善了蚕桑产业劳动力缺乏、年龄老化的问题。

 挖掘资源,绿色发展,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本着“宜桑尽桑”的原则,积极在二半山区特别是彝族贫困地区,建设标准化桑园,同时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开展驻点“一对一”式的帮扶。通过技术、资金等的注入,让贫困地区农户见证蚕桑产业的良好前景,积极加入到蚕业队伍,从而实现了“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的转变。2018年,全县3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养蚕达到11925张,产茧10811担,售茧收入1890万元,贫困人口户均养蚕收入达到16755元。

 积极探索三产融合,产业转型迈出新步伐。按照“旅游为载体、文化为灵魂”理念,宁南将蚕桑丝绸文化融入现代旅游产业,培育出了凯地里拉国家4A级景区,并且继续以农耕、农桑文化为主要内容逐步开展文化产业示范园和文化小镇的打造。下一步还将结合省级、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打造现代蚕业休闲旅游田园综合体,全面打响“中国最美蚕桑之乡”旅游品牌,充分挖掘产业新增长极,形成特色鲜明、结构优化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体系。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