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行业运行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运行
改善簇中环境 提高茧丝品质

簇中保护环境与蚕儿营茧状态和茧丝品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簇中环境不良,往往造成蚕茧解舒困难。

所谓解舒就是蚕茧在缫丝时茧丝离解难易的程度。

解舒不良的蚕茧,在缫丝过程中,茧丝离解时中途切断,这叫落绪,落绪的多少表示解舒的好坏。解舒不好的蚕茧不但缫丝工效低,屑物量增加,丝量减少,而且生丝品味低下。

用显微镜检查落绪茧丝的断头,其中75-85%的落绪是在茧丝形态异常的部位被切断的,而茧层内茧丝异常形态,主要受簇中保护环境优劣所决定。因此,要提高解舒率必须做好簇中的环境保护。

影响蚕儿结茧和茧丝质的环境主要有温度、湿度、气流和光线,现分述如下:

一、温度

簇中温度过高或过低都能引起蚕茧解舒率的下降。因为簇中温度过高,能引起丝胶蛋白质的变性,使原来容易溶解的物质变成难溶解的物质,增加茧丝胶着力,离解困难,落绪增多。如果再加上多湿,解舒更加不良。

同时,蚕儿吐丝的速度是随着温度的升降而有快慢,簇中遇低温,随着温度的下降,熟蚕从吐丝缓慢变为停止吐丝,吐出丝失去牵引力作用。但由于丝腔内还有一定的内压作用,绢丝物质还会继续向外吐出,这种胶状物质因未被牵引而形成肥大的畸形茧丝,这种畸形茧丝强力弱容易造成落绪。尤其是昼夜温差大时,这种情况更为严重。所以簇中要避免温度激变。

簇中温度一般在上簇初期宜偏高,保持24.5-25,茧框形成后宜偏低,一般保护于23-24中。偏低温度保护,熟蚕吐出丝量多,体内残存丝量少,温度过高或过低除影响解舒外,过高还能增加双宫茧,超过30死笼增加,茧质下降。温度过低,蚕儿营茧缓慢增加穿头茧。

二、湿度

湿度是影响解舒的主要因素。簇中多湿引起蚕茧解舒不良,主要因为茧丝间胶着面积增大,胶着力增强的缘故。茧层是由茧丝交叉重叠排列而成,茧丝的外围被覆着丝胶,丝胶具有粘性,蚕儿刚吐出的丝呈膨大湿润状态。如簇中多湿时,丝胶不易干燥,而蚕儿营茧时要反复移动,以体重加压于茧丝上,加压次数越多,茧丝胶着面积越大,胶着点越深胶着力越强,煮茧时彭润溶解越困难,解舒越不良。若簇中适当干燥,茧丝胶着面积小,解舒优良。但簇中过干,湿度50%以下胶着面积过小,容易形成浮松的绵茧。簇中多湿(湿度超过80%),除影响解舒外,还能引起死蚕增多,上茧率下降,茧色变黄,茧层含水率高,生丝量减少。

簇中的湿气来自蚕体本身的排泄,据调查,二万头蚕结茧时通过蚕粪、蚕尿、呼吸和茧丝干燥排出42kg水分,其中蚕粪、蚕尿排出26.67%的水分靠簇草处理掉的,还有呼吸,茧丝干燥排出占73.33%的水分是在2-3天内吐丝期间以气体形态排放出来,这些水分的处理是簇中管理的关键,因此簇中容易陷于多湿,必须及时排除,保持干燥环境。

二万头蚕排泄的水份量

 

造成蚕茧解舒不良的条件,莫过于高温多湿的双重作用。据调查,簇中温度、湿度对蚕茧解舒的影响如下表:

簇中温湿度对蚕茧解舒的影响


 

如表所示:解舒率最低的是高温多湿区,比对照区低47.67%,其次是低温多湿区,比对照区低19%左右。由此表明影响蚕茧解舒的温度与湿度两个因素中,尤以湿度显得突出。多湿,尤其是高温多湿蚕茧解舒就差;过于干燥绵茧增多,也不利于缫丝。所以簇室湿度以60-75%为宜,不宜超过80%。

三、气流

通风换气是排除簇中湿气的主要方法,对提高解舒率具有重大的作用。尤其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其效果更为突出。

簇中气流与解舒的关系

如表所示,要提高解舒率,不仅在多湿条件下需要有气流,即使在适温适湿条件下也需要有一定气流。


如上表可知,多湿无气流,解舒率最低,但是即使在65%那样的环境下,有一定气流,也能提高解舒率。所以在必要时要进行人工换气。

簇中常温常湿通风对丝质的影响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常温常湿条件下的解舒率人工通风区优于自然通风区,不通风区解舒率最低。

在农村上簇,常常有簇中关门及地上簇蚕营茧的习惯,以致影响簇中气流,降低解舒率。所以要提倡上高簇、吊簇,不要上地簇,杜绝关门上簇等不良现象。因此地上簇蚕湿度大,温度低,通风不良,排湿不易,加温困难,容易造成低温多湿,降低解舒率。

不同上簇处理对丝质的影响


 

一般上簇一昼夜茧框形成后,便要注意通风换气工作。当茧壳见白,蚕已逐渐进入内层吐丝,茧内湿度更需要排出茧外,所以第二、三、四天均要做好通风换气工作,特别要重视第三昼夜的换气,这是减少内层落绪的主要环节。换气时,应把前后门窗同时打开,使空气对流,气流强度以1米/秒以内为适当,即脸上稍有微风的感觉。但任何时候均不能强风直吹,上簇当时强风直吹,会使熟蚕密集一方,增加双宫茧;营茧时强风直吹会造成蚕儿停止吐丝,影响解舒和生成多层茧。

四、光线

上簇要避强光和偏光。光线很强熟蚕集中于簇底下结茧,会造成下茧增多,造成含水率增高,色泽不良;如簇室一侧偏光,熟蚕往往趋向暗处,增多双宫茧和结茧厚薄不匀。所以,簇室要求自然分散光线并保持偏暗状态最为合理。

综合以上所述,簇中保护环境与茧丝品质关系极大,其中尤其是解舒率更为敏感。但影响解舒的时期仅在营茧阶段,营茧之后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簇中保护的全期来讲,排湿保温是主要的,但不同阶段的环境控制也有所侧重。上簇初期,近在茧框形成之前,主要控制好温度和光线,并防止强风直吹和震动;上簇一昼夜茧框形成后,则做好通风换气和排湿保温工作,对提高解舒率具有显著作用。所以,簇中环境保护应从提高解舒率为中心,在不同阶段掌握不同重点,以提高茧丝品质。

此外,在实际生产中常常发生不结茧蚕,产生不结茧蚕的原因,固然与蚕品种、饲育期高温、饲料过嫩、病原体的侵入以及接触不良气体与农药有关,但在上簇过程中主要是湿度问题。不结茧蚕的发生随湿度增高而增多,在多湿的情况下,高温比低温显著,所以簇中闷热较易发生不结茧蚕。

如果上簇密度大,其危害程度更为严重,这是由于上簇过密造成簇中多湿所致,所以为减少不结茧蚕的发生,关键在于簇中通风排湿。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