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行业运行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运行
德阳中江白果乡以种桑养蚕为主 产业“多点开花”

记者 雷倢)“要致富,栽桑树”,在中江县白果乡,这句话正成为现实。

 种桑养蚕曾是白果乡主业,后因各种因素,蚕桑产业逐渐萎缩,成片的桑树成了“伤心树”。近几年,随着市场供需的转变,蚕桑产业发展迎来了好机遇。白果乡抓住契机,将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密切结合,以中江县编制的现代农业产业规划中“2+2”产业发展方向为指导,重塑白果乡蚕桑产业发展新模式,形成以蚕桑产业为主,多点开花的产业新格局。

image.png

 政策扶持村民返乡栽桑养蚕
 5月的白果乡黄桷村,一片片桑园把田野扮绿。此时,正是全年第一个养蚕季,在村民李霞的养蚕基地,成千上万只蚕正是食欲最好的时候,一天需要100公斤左右的桑叶才能喂饱它们,李霞不得不雇些人手来帮忙。

 1986年出生的李霞是黄桷村养蚕带头人。两年前,她还在外打工,听说县上对发展蚕桑产业有好政策,便回乡承包土地开始栽桑养蚕。

 和父母辈传统养蚕模式不一样,李霞决定建一个养蚕基地。为此,她贷款近40万元,用于流转土地、栽桑苗、建蚕棚。如今已栽桑60余亩,建起1200平方米的蚕棚。

 今年第一季,李霞养了10张蚕。她告诉记者,过去养蚕一般一年只能养4季,而现在最多可以养6季。按她目前的规模,一年可以净赚7万多元。

 未来,李霞打算通过扩大基地养蚕规模,鼓励其他村民栽桑并将桑叶卖给基地,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奖补鼓励村民重拾发展信心

 白果乡乡长沈陆军介绍,蚕桑产业曾是白果乡支柱产业,上世纪90年代鼎盛时期全乡蚕种发放量在9000张左右,后来由于市场竞争等原因,蚕桑产业逐渐衰落,不少人含泪将桑树挖掉。

 2016年中江县编制的现代农业产业规划中明确“2+2”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粮油、水产、中药材和蚕桑产业。白果乡以此为指导,重拾养蚕“老本行”,并计划将其打造成当地主导特色产业。为此,乡上通过引导养蚕大户集约化养殖、加大奖补措施等鼓励村民养蚕,同时还多次前往浙江等地的丝绸公司考察,谋求合作。

 为鼓励村民养蚕栽桑,乡上制定了专门的奖补政策,如鼓励土地流转,流转30亩以上并栽种桑树,在县上每亩900元的基础上再奖补300元;450平方米以上的蚕棚,每个补10万元……目前,白果乡快活村、金马村、黄桷村已流转土地近900亩发展蚕桑产业,“我们鼓励土地整村流转,全乡计划种植蚕桑3000亩。”沈陆军相信,有了良好的市场前景和政策支持,白果乡村民会重拾种桑养蚕的信心。

image.png

 多点开花脱贫增收产业生根

 当前,脱贫攻坚正在白果乡如火如荼开展,如何让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在沈陆军看来,只有大力发展产业。根据中江县“2+2”产业布局,白果乡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相联系,由政府组织引进企业建立基地,基地起示范带头作用带动产业发展。

 除了蚕桑产业,白果乡也在努力让农业产业更多元。去年腰店村引进精准扶贫产业扶持项目流转土地300余亩种植丹参。据腰店村党支部书记唐明军介绍,这300亩土地以前只能种植玉米、红苕等传统农作物,因为缺水等原因,产量极低。“流转后一亩地一年收入450元,村民还可以通过在丹参基地务工增加收入。”

 在黄桷村,一座占地2800平方米的扶贫养殖车间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这是一座标准化养猪场,建成后养殖规模可达2000头。据黄桷村村主任顾良达介绍,这座养殖车间是由20多户贫困户通过免息贷款筹资建设的,建成后将由一家养殖公司运营,贫困户可按投资比例分红。

 目前,面对产业基础设施差、劳动力不足、村民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白果乡计划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加快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出台系列奖补政策,引进外部力量和资源,鼓励集约化经营,为白果乡产业发展谋求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