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行业运行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运行
四川桑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试行)

 为做好桑树病虫害防控工作,确保养蚕用叶质量和用叶安全,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围绕桑树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内容,制定本防控技术要点。

 一、农业防治

 1. 选择桑树品种。新建桑园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虫桑品种,减少桑病虫的发生。内地重点推广川桑98-1、川桑48-3、实钴11-6、川826、川桑83-6、川桑99等“川字号”桑树品种及湖桑系列、农桑14号等桑树品种,攀西地区重点推广云桑1号、云桑2号等耐旱耐瘠高产桑树品种。

 2.控制土壤湿度。低洼桑园应降低地下水位,注意高厢深沟,排水降湿,可降低蜗牛、桑里白粉病、桑白蚧、桑紫纹羽病、桑根腐病、桑褐斑病、桑赤锈病、桑粉虱等喜湿病虫的发生。长时间干旱,及时做好桑园灌溉,可减轻桑叶螨、桑蓟马为害。

 3.增施有机肥料。增加桑园有机肥使用,合理搭配氮磷钾肥,桑树树势健壮,枝条粗壮结实,提高抗病虫能力。

 4.合理密植采摘。桑园合理密植,保证亩桑万米条长。立地条件好的桑园,桑树按622规格栽植(即宽行6尺、窄行2尺、株距2尺),亩留条5000—6000条;坡地或土壤条件一般的桑园,桑树按6215规格栽植(即宽行6尺、窄行2尺、株距1.5尺),亩留条6000—8000条。桑树发芽及时疏芽,每个拳部留2-3个健壮芽形成枝条,采叶时适时疏采下部叶片和细弱枝条,增加桑园的透光度,可降低桑瘿蚊、桑叶螨、桑蓟马等害虫为害;早秋及时疏采中下部尚未硬化的桑叶养蚕,提高桑叶利用率,可减轻褐斑病、桑里白粉病的发生。

 5.实行冬夏轮伐。调整养蚕布局,合理分片实行夏伐与冬伐轮伐,可提早养蚕时间,抑制病虫为害。夏伐桑树产叶量高,桑叶成熟早、硬化迟,可抑制桑褐斑病、桑里白粉病、桑污叶病、桑螟、桑毛虫、桑尺蠖、桑介壳虫等病虫发生。对于桑花叶萎缩病,冬伐时剪留下半年生长的枝条长30-50cm,可增强树体抗病能力,抑制萎缩病发生。桑赤锈病多发年份,采取彻底夏伐,可减少侵染和发病。

 6. 桑园清洁冬管。日常清除桑园杂草,可避免往返于桑园、杂草之间的害虫如金龟子等为害。夏伐和冬伐剪下的桑枝及时清出桑园,冬耕前严格清洁桑园,修去死拳、枯枝、枯桩、病虫枝,清除落叶和杂草,带出桑园销毁,可消灭大量潜藏在其中越冬的桑毛虫、桑螟、桑蓟马、桑象虫、桑叶螨等害虫及桑褐斑病、桑污叶病等病原菌;结合冬季施肥进行冬耕翻晒,可杀死绝大部分越冬或化蛹害虫,降低病虫基数,有效减轻翌年病虫为害。

 7.合理布局套种。桑树病原除侵染桑树外,还可侵染其他作物。新建桑园、桑园间套种应兼顾当地病虫害发生特点,避免种植易感染作物。桑紫纹羽病病原可侵染马铃薯、花生、萝卜、洋芋、大豆、红薯等作物;桑青枯病病原可侵染豇豆、蕃茄、绿豆、辣椒等作物;桑根结线虫病原可侵染花生、大豆等作物;果桑园间作油菜、蚕豆、向日葵、草莓等易感病作物或桑园邻作为易感病作物,易发生桑椹菌核病;桑园间作大豆、芝麻等作物易造成桑菱纹叶蝉发生。

 8.挖除病株轮作。桑园中部分桑树发生桑萎缩病、桑青枯病和桑根腐病等情况,应全园逐株检查,及时挖除病株,集中烧毁,对病穴及周围土壤用含1%有效氯的漂白粉液消毒。病害严重的桑园,应挖除病株,拾净病根,土壤消毒,休耕或轮作。通常桑紫纹羽病发生地块轮作水稻、麦类、玉米等禾本科作物,3-5年后再种桑树;桑根结线虫病发生地块轮作水稻、玉米等作物,3-4年再种桑树。

 二、物理防治

 1.人工灭杀。利用桑毛虫幼虫、桑叶螨幼螨喜群集特性,人工采摘虫叶集中销毁。桑尺蠖在2-3月数量较少时人工捕捉。桑天牛在成虫出现期人工捕杀,卵期刮除产卵巢,幼虫为害期通过铁丝钩杀幼虫。桑褐斑病、桑里白粉病、桑疫病等病害,发病初期及时人工摘除“发病中心”病叶,控制病原扩散。晚秋蚕饲养期间,将稻草或杂草捆扎成小把,置于桑树树丫处,诱集桑毛虫、桑尺蠖、桑螟、桑蓟马等害虫潜入越冬,到翌年初害虫活动前取下束草集中烧毁,可有效降低越冬害虫基数。桑膏药病、介壳虫可用抹、刷、刮等方法控制为害。

 2.灯光诱杀。利用害虫趋光性诱杀害虫是重要的生态防控技术。3月初按每1hm2(100m间距)安装一盏频振式杀虫灯,从3-10月每晚定时开灯,可诱杀桑螟、桑毛虫、桑尺蠖、野蚕、红腹灯蛾、金龟子、象甲、叶甲等,开灯时间在20:30至23:00之间,各园区可根据害虫发生情况适当调整,既有效杀灭害虫又保护天敌昆虫,每10天清除虫袋和罩网一次。

 3.色板诱杀。从3月初开始,按5m×6m的间距安插黄板,诱杀粉虱、蓟马等小型害虫,定期检查粘虫效果,及时更换黄板。在蚕房四周桑园安放黄板,诱捕麻蝇,可减轻家蚕蝇蛆病发生。

 4. 食诱诱杀。利用桑螟、桑毛虫、桑尺蠖等蛾类成虫期的趋食性,将红糖、酒、醋、水按1:1:2:6比例制成糖醋液,分装在废罐头瓶、饮料瓶等开口容器中,挂于桑树上诱杀。专用食诱剂诱杀桑螟,以春、夏蚕期为重点,在高峰期连续多次使用,可控制和压低桑螟的的虫口基数。

 三、生物防治

 性诱防控。目前技术较成熟且效果较好的是性诱剂防控桑螟。成片桑园挂放桑螟性诱捕器,释放雌性诱激素,诱杀桑螟雄成虫,降低成虫交配产卵机会,减少受精卵发生,达到控制桑螟为害桑叶目的。同时,桑螟性诱剂只诱杀桑螟,对生态环境不造成破坏,是绿色有效防控技术。

 开春前,在桑螟越冬老熟幼虫羽化(第一代)前在桑园完成挂放安装。具体时间:攀西蚕区宁南县2月中下旬,川南蚕区在3月上中旬,川中北蚕区3月下旬左右。安放数量:每亩桑园安装成虫诱捕器1个,配套安装桑螟诱芯1个和可用于诱捕器固定并升降的PVC管1根(长3-4m)。注意事项:随着桑树生长情况及时调节诱捕器高度,一般在离桑树顶部15cm以内最佳;保持诱捕器始终处于垂直状态;定期更换诱芯;至桑树冬季落叶休眠后,取回诱捕器,清洗,妥善保管,翌年再用。

 四、化学防治

 1.春季防治。桑树萌发后到燕口期,桑红蜘蛛、桑粉虱、桑蓟马、象虫类(桑大象虫、桑象虫、桑小灰象、蒙古灰象等)、鳞翅目昆虫(桑螟、桑毛虫、桑野蚕、桑尺蠖等)常见害虫开始活动,有向新芽新梢聚集的特性,在燕口期至不超过五片叶时,使用77.5%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残效期5-7天,稚蚕延长)或者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液(残效期15天,稚蚕延长)+73%炔螨特2000-3000倍液(残效期5-7天,稚蚕延长)防治上述害虫。此时用药量少,劳动投入少,效果最佳,可把第一代虫原总基数控制在较低限,降低夏秋虫害防治压力。

 2.夏秋季防治。夏秋季(春蚕结束到桑树开始落叶)连续多次养蚕,桑病虫繁殖快数量多,用叶量大,桑园治虫与桑叶养蚕矛盾突出。为保证夏秋桑叶质量和养蚕安全,防治措施应根据养蚕布局安排,选用高效、残毒期短的农药,严格划片防治,养蚕前采叶试喂,防止家蚕农药中毒。

 春蚕上蔟后,春伐桑园可用77.5%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残效期同前)、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残效期15天,稚蚕延长)、73%炔螨特2000-3000倍液(残效期同前)等药物防治叶螨及其他害虫,夏伐桑园在桑芽萌动后可用77.5%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残效期同前)等防治象甲。

 5月下旬、6月上旬,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残效期2-3天,稚蚕延长)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残效期2-3天,稚蚕延长)防治褐斑病。

 6月下旬至7月初是鳞翅目害虫如桑螟、桑毛虫、桑尺蠖等第2代或第3代盛孵化期,或害虫处于幼龄虫阶段,是“防前控后”最佳防治关键期。夏蚕结束后,喷施60%敌·马乳油1000-1500倍液(残效期10-7天,稚蚕延长)或77.5%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残效期同前)等防治桑粉虱、桑蓟马、桑螟、桑毛虫、尺蠖等害虫。瘿蚊为害较重桑园,在养蚕期间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灭蚕蝇,残毒期7-5天,稚蚕延长)喷桑树芽尖或顶芽浸蘸。发生桑褐斑病、桑里白粉病、桑污叶病、桑轮纹叶病的桑园,采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残效期同前)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残效期同前)喷洒,隔10天后再喷1次防治。

 3.冬季防治。秋蚕上蔟后桑树落叶前,害虫尚未冬眠时,用菊酯类农药(残效期90天以上)全面封园治虫,可减少桑螟、桑毛虫、桑尺蠖等越冬虫口数,降低翌年桑园病虫害发生率。时间在11月上旬完成,越早越好,重点喷洒桑树树干、枝条、桑拳及地面等,不留死角,提高防效。

 石硫合剂对桑园越冬病虫害有广谱杀灭效果。在冬季桑树休眠后桑园喷施石硫合剂(波美4-5度)可杀灭部分越冬病虫。石硫合剂+20%石灰浆刷白桑树主干,在桑树上形成保护壳,可封杀在树干缝隙中越冬害虫,亦可防治桑介壳虫。介壳虫发生严重桑园,可先人工刮刷主干越冬成虫,再用石硫合剂加石灰浆刷白,彻底清理越冬桑白介。

 4.注意事项。一是正确选用农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知名厂家农药,并参照说明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二是桑园喷雾器械专用。严禁与大田作物用药喷雾器械混用。三是注意用药时间方法。晴天早、晚施药,避免高温时施药,施药均匀、周到,药应根据害虫为害特点,采用重点喷顶梢(如野蚕、桑毛虫)、喷叶背(叶螨类)、塞灌蛀孔(天牛)等。四是注意用药浓度。按农药使用说明正确配制药液浓度,不得加大药液浓度,每亩药液量充足;严格农药二次配兑,使其农药充分均匀溶解乳化,保证使用浓度和效果。五是注意养蚕安全间隔期。留出稚蚕专用桑园,划片防治,按期用药;用药达到残效期后,应采少量桑叶试喂几头蚕,蚕不中毒后,再大批喂蚕。六是注意正确农药搭配。多菌灵与杀虫(螨)剂混用时要随混随用,不宜与碱性农药混用,不能与铜制剂混用。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