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行业运行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运行
创新驱动 转型发展 扎实推进凉山优质蚕桑基地建设

 

  蚕桑产业是凉山州农业中产业基础较好,产业效益突出的优势特色产业。多年来,凉山州坚持实施持续稳定的蚕桑产业发展政策,在基地建设上下功夫,在融合发展上求突破,在提质增效上做文章,蚕桑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18年,全州生产优质桑椹7.36万吨,预计蚕茧产量可达53万担以上,蚕农茧款和桑椹收入可达15亿元以上,成为凉山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重要支柱产业。

  一、发挥资源优势,推进基地建设

  一是扎实推进优质蚕桑基地建设。积极争取和整合相关项目资金,依托龙头企业、重点乡镇和蚕业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企业建园、反租倒包、大户经营等形式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优质蚕桑基地。现已建成“6215”粮经复合种植桑园20.5万亩,果叶兼用桑园3.75万亩,形成了以7个主产县市为主体,50余个基地乡镇为核心,100余个重点村为支撑的蚕桑产业发展格局。

  二是扎实推进优质桑葚基地建设。坚持茧丝生产与桑椹生产互融共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桑椹产业快速发展。2018年,全州桑葚产量达7.36万吨,比去年翻了一番,桑椹收入2.76亿元,比去年净增5716万元,在市场低迷、运输困难、价格下降的情况下,仍实现增产增收,成为我州蚕桑产业多元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是扎实推进优质蚕种基地建设。切实加强原蚕基地基础设施和制种、保种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改善蚕种生产条件,形成了以会理县云甸、德昌县永郎、西昌市月华等乡镇为中心,州、市蚕种场为依托的优质蚕种生产基地。今年1-8月,全州已生产优质蚕种75万张(净种),蚕种检验检疫合格率达100%,预计全年蚕种生产量可达85万张以上,蚕种生产稳定、质量保障、供应充裕。

  二、强化科技兴蚕,打造特色品牌

  一是抓技术措施落实。制定发布并认真组织实施了《凉山州桑蚕饲育技术规程》等六个农业地方标准,狠抓“五化六配套七统一”技术措施落实,强力推进蚕业标准化生产,全州小蚕共育面达到100%,纸板方格簇推广使用面达95%以上,省力化蚕台推广使用面达85%以上,蚕茧仪评收购实现全覆盖。

  二是抓蚕业新技术推广。围绕省上主推、州上主抓的智能化共育、机械化养蚕、桑树快速成园三项重点工作,我州新建桑树快繁试点示范基地10个,培育嫁接桑200余万株,新增小蚕共育室智能化改造试点8个,组织召开全州桑园快繁快植速生丰产技术培训暨工作推进会,明确任务、落实措施、扎实推进。

  三是抓桑螟综合防控。高度重视桑螟综合防控工作,先后邀请中蚕所、浙江大学、省厅产业处、植保站、蚕业站的领导和专家到我州开展实地调研,探索防控方法,制定防控对策。宁南、会东、普格三县蚕区统筹协调、多措并举,扎实开展了桑螟综合防控,成效十分显著。

  四是抓特色品牌打造。依托凉山茧丝和凉山桑椹的质量优势,扎实推进茧丝、桑椹特色品牌建设,全州蚕桑茧丝行业先后创建中国驰名商标1个,国家地标产品3个,四川名牌和著名商标3个,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各1个,我州蚕种和生丝分别出口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和意大利、罗马尼亚,茧丝品牌优势突出,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

  三、创新机制模式,提升产业效益

  一是创新蚕桑种养模式。大力推进“6215”粮经复合种植桑园、“果叶兼用”桑园种植模式和多批养蚕、大棚养蚕,工厂化、专业化养蚕等省力化、优质化、集约化养蚕新模式,大幅提高了蚕业比较效益,宁南、会东、德昌、冕宁等县部分蚕区亩桑效益突破1.5万元,形成了桑园立体种植、养蚕省工省力、效益大幅提升、粮经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是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充分借鉴和学习省内先进蚕区的发展经验,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基地+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等产业发展新模式,不断建立和完善经营主体、受益主体、服务主体相统一的生产经营机制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连结机制,使龙头企业与蚕民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三是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以各县市已建成的蚕桑产业基地为基础,以提高蚕业综合生产能力,扩大桑、茧、丝、果等产业加工规模、培育观光蚕业、休闲蚕业、桑葚采摘和社会化服务为重点,推进蚕桑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德昌德州、宁南黑水河、冕宁沙坝三个蚕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已初具雏形,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蚕桑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四是落实蚕业惠民政策。制定和完善蚕业生产系列扶持政策,形成了“相对市场价格+最低保护价”的鲜茧价格形成机制。今年,面对跌宕起伏的茧丝市场形势,大幅上调了鲜茧收购价格。全州春夏两季鲜茧收购均价达到54.2元/公斤和52.8元/公斤,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5元/公斤以上,秋茧价格虽然作了适当调整,但仍处于较高价位运行,中准级价格较去年同期增加10元/公斤,蚕农收入大幅增加,茧丝企业承担了较大的经营风险。

  四、深化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凉山州同中蚕研所签订了蚕桑茧丝产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依托国内知名专家组建了蚕桑产业专家服务团,先后与国内蚕业专业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建立了叶用桑、果叶兼用桑品种对比试验园和蚕桑新品种、智能化小蚕共育室、机械化养蚕试验示范基地,启动了抗浓病桑蚕新品种研发组培工作,加大了“芳绣×白春”、“华康3号”和雄蚕等新品种推广示范力度。同时,建立并完善了川滇蚕区蚕业经济协作机制,区域协作覆盖两省三地13个市区县,新形势下,我州蚕桑产业发展秩序基本稳定,运行态势良好。

  五、推进产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凉山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凉山州把蚕业发展同产业扶贫有机结合,统筹规划,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引导宜桑地区贫困户发展蚕桑产业,同时启动并实施了茧丝龙头企业帮助深度贫困县发展蚕桑产业的“帮扶行动”,通过对口帮扶,资金支持,技术服务,引导贫困地区大力发展蚕桑产业,深入推进蚕桑产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