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行业运行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运行
重庆黔江精准帮扶选对路 残疾家庭建起蚕桑产业园

 

  庞建华夫妇在采摘桑叶。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 摄

  庞建华夫妇和工人一起喂蚕。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 摄

  庞建华还喂养的两头黄牛。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 摄

  华龙网8月6日16时26分讯(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3年前,当地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帮助庞建华建起蚕桑产业。在3年后的今天,重庆黔江庞建华这个多残家庭,通过自身的努力,把蚕桑产业翻了整整5倍,每年卖蚕茧、养猪、养牛和养蜂的收入超出10万余元。其自强不息的精神,荣登2017年第64期“重庆好人榜”。

  传统种植 走不出贫穷这道坎

  “种蚕桑很适合我们这个家庭,劳动量小,收入也还不错!”近日,在一个新建的蚕棚喂蚕的庞建华很开心地说。现年55岁的庞建华,家住黔江区鹅池镇南溪村3组。因肢体残疾,不能外出打工和从事重体力劳动。以前靠种一些传统的农作物,解决一家人的生产生活之用。

  庞建华家现有5口人,其母亲肖玉莲,今年78岁,2012年因病双眼失明,日常生活都需要人照顾;妻子胡艾娥,先天性聋哑,她是这个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两个儿子,一个在职教中心就读,一个在鹅池中心小学读六年级。

  2010年,当地党委政府为庞建华一家,解决5口人的农村低保。自黔江区扶贫攻坚工作启动后,在2014年把庞建华家确定为村里的建卡贫困户。

  精准帮扶 政府帮他建产业

  2015年初,庞建华在当地党委政府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依托荒山和农作物养猪养牛,还种了6亩蚕桑。庞建华在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精心管理,当年喂养4张蚕,收入了6000多元。另外卖2头肥猪,收入了4000多元。

  庞建华家里的责任地较宽,属于当地典型的广种薄收的石壳地。他觉得这些坡地适合栽桑养蚕,2016年又新栽10亩蚕桑,全年养蚕16张,收入24000元,当年实现脱贫越线。

  2017年,庞建华将离房屋较远、撂荒多年的14亩地,请人重新开垦出来,全部种上蚕桑,当年养蚕30张,全年收入近6万元。当年,庞建华将养蚕卖的收入,大部分用于搭建一个400余平方的标准化钢架蚕棚。

  脱贫越线 扩建蚕桑产业园

  今年,由于基地的桑叶正值丰产期,他第一季蚕就卖了15000元。现在养的是第二季蚕,共有14张,再等10天就开始吐丝了。庞建华计划全年分四季养54张蚕,蚕茧收入实现8万元。

  在村里,庞建华是很多村民佩服的一个很勤劳的人,他家的3间木房是他在20多岁的时候修建的。老屋旁边的2间平房和门前宽阔干净的水泥院坝,都是他近年来靠发展蚕桑产业修建的。

  除了养蚕,庞建华在每年卖猪、卖牛及6桶蜂蜜的收入,一年差不多有2万元。他计划明年把附近村民的荒山荒地,流转一部分,把蚕桑规模发展50亩。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