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行业运行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运行
蚕蛹育出虫草 蚕丝做成面膜 创新,让一条蚕“变”出一个新产业

提到蚕,人们总会想到“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诗句,的确,在大多数人看来,蚕的用途是纺丝,但在杨祖根看来,一条蚕的价值远不止如此。在他的“点金手”下,“蚕宝宝”贡献的不仅有着常见的蚕丝被,还衍生出了蚕蛹虫草、蚕蛹虫草药酒,甚至蚕丝面膜。依靠科技创新,杨祖根在蚕桑产业日益萎缩的现实情况下,活生生把一条蚕打造成一个有着广泛应用的新产业。

杨祖根,今年55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人,苏州家和农业生物科技研究中心“掌门人”。老杨原先是做蚕丝被的,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但单纯弄蚕丝被,他感到“不过瘾”。一直想着做大“蚕文章”的杨祖根在多次思考后,打起了蚕蛹的主意。蚕蛹蛋白质含量很高,以前往往只能作为饲料和肥料使用,不能物尽所用。2008年,在一次科技局产学研对接活动中得知,上海市农科院在培育蚕蛹夏草。“我能不能人工培植蚕蛹虫草。”他就主动上门攀亲,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软磨硬泡求合作,被他诚心感动,上海农科院同意合作开发蚕蛹虫草。

蚕蛹虫草,简单地讲,就是将虫草菌种植入桑蚕蛹体内,培植出虫草。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大有讲究,特别在生产工艺和环境控制上,要求非常严格。一个蚕蛹,得经过灭菌、削茧、接种、培养等十几道环节,才能育出蚕蛹虫草。

在家和的实验室里,杨祖根细致地讲述了蚕蛹变虫草的历程。用来培植蚕蛹虫草的茧子必须是鲜茧,最好是蚕宝宝刚化蛹后结成的茧子。在培育的过程中,湿度、温度、光照这三个条件都离不开,而且在接种的时候很有讲究,一个是剂量、一个是注射的位置。刚接种后的蚕蛹,要特别防止细菌感染。一旦被感染,那这个蚕蛹就“报废”了。

在经历多次颗粒无收、全军覆没后,杨祖根终于成功培育出蚕蛹虫草,他又通过反复试验完善,总结了一整套技术工艺。检测证明,家和的蚕蛹虫草主要营养成分均达到或超过野生冬虫夏草的含量,而价格仅为野生冬虫夏草的1/10。

从蚕丝被到蚕蛹虫草,都来源于一条蚕,但科技含量不可同日而语。蚕蛹虫草培育推出后,老杨又在考虑消费者如何方便使用和营养成分充分吸收的问题,开始了蚕蛹虫草深加工的开发,2010年与上海同济大学合作开发了蚕蛹虫草胶囊;2011年又与同济大学合作开发了蚕蛹虫草浓缩液,为国内黄酒企业配套,生产养生黄酒;2013年与上海复旦大学合作开发了像咖啡机一样便捷的智能蚕蛹虫草养生茶萃取系统,可以使蚕蛹虫草的营养成分充分吸收,实现了农业生物科技与智能茶饮科技的完美结合。

可以说,家和的每一项成果都是杨祖根脚板底下跑来的、口干舌燥说来的。2014年,不甘寂寞的老杨,又在蚕茧上做足文章,材料与苏州大学合作研究,解决丝绸吸湿性差的难题;配方与上海农科院合作,解决蚕丝蛋白分解提取难题。历时一年多开发出蚕丝面膜,又一次颠覆了大众对蚕丝用途的认知。

如果说农业新产品开发是寂寞的,那么农业新品的推广更是痛苦的。2009年开始,老杨凭着一股执着的干劲,带着蚕蛹虫草四处到各大展会推销,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把人们的观念从不懂到接受再到买。现在,蚕蛹虫草的销路渐渐打开,拥有了一批客户。蚕蛹虫草还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和原产地认证。

看到蚕蛹虫草红了,杨祖根顺势将其进行产业化推广。通过“科研院校+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将蚕蛹菌种供应给农户,形成一个培植和深加工产业链,带动当地近400户农户一起致富。为了让更多的农民掌握这个技术,他起草制定了江苏省蚕蛹虫草生产技术标准。2014年,杨祖根还发起成立了苏州吴江区家和残疾人扶贫创业服务社,为残疾人提供合适的岗位,目前已经安排21名残疾人灵活就业。

如今的家和,成为一家集蚕桑种养殖、蚕蛹虫草、蚕丝被、生物农业新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型企业,被苏州市授予“苏州知名字号”,并成为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承担单位。

在杨祖根看来,“蚕文章”永远做不完,在担任吴江区政协委员后,他感到肩负的责任更大了。现在,他着手规划一个建筑800多平方米的集展示、科普、体验于一体的蚕桑养生文化博物馆,尝试产业与文化的融合,让桑蚕产业传承和发展下去。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