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行业运行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运行
山东高青:桑蚕养出“虫草”价值

 

 山东省高青县是全省闻名的优质蚕茧产区,桑蚕生产历史悠久,“金条银条不如青城桑条”之说,自明末清初就广为流传。

  近年来,高青依托黄河淤背区,大力扶持植桑建园,将桑蚕产业列为全县十大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两园五基地和生态县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培育,为全县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目前,该县已成为全国小蚕人工饲料育示范基地县、国家桑蚕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为全省桑蚕生产发挥示范作用。

养蚕比种粮赚得多

 6月17日,记者来到高青县和润丝绸有限公司蚕茧站,工人们正在分拣刚收上来的蚕茧,等待卖给缫丝厂。“农户一年养三季蚕——春蚕、伏蚕、秋蚕。这是前几天刚收上来的春蚕茧,已经烘干了,便于储存。”公司副总经理尹遵伟告诉记者。

 “高青县桑园主要分布在常家、青城、木李、黑里寨、唐坊和花沟六镇,常家等沿黄四镇,发展较快。”尹遵伟说,截至2013年底,全县有桑园1.3万亩,涉及138个村、2650家养蚕户,年产茧130万公斤。

 随后,记者来到常家镇艾李村。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堂告诉记者,他们村1997年就开始发展桑蚕产业了,现在90%以上村民从事该产业,蚕种由丝绸公司统一供给。

 村民李成祯今年60岁,1997年开始养蚕,尝到不少甜头。如今,他除了包3亩地养蚕3.5张(一张合28000头蚕),还有9亩地用于种粮。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丝绸公司以22元每斤的价格把我的蚕茧收上去,这价格相当于4斤棉,20斤粮食。亩桑一年收入五六千元,而一亩地种粮,只能收入一千元左右。”

“投入450元的桑树苗费用,就能实现一次投资,多年受益,因为桑树成长年限为15年。”李国堂介绍,艾李村养蚕户已实现200万元以上的年产值。艾李村是高青县的一个缩影。据介绍,在高青县,桑蚕区农民人均桑蚕收入6130元,年产值6500万元,生产规模居全省第五。

产业链条拉长

尹遵伟告诉记者,高青县在养蚕方面很有优势。“自然条件适宜,光能丰富。土壤为壤质潮土,适合植桑养蚕。”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这里养出的蚕茧具有鲜茧茧层率高、解舒好、净度高、出丝率高等优势,为桑蚕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合理的运作,则直接推动了产业化进程。李遵伟介绍,和润公司与每户蚕农签定长期技术服务和蚕茧收购合同,实行每公斤蚕茧36元的最低保护价。

同时,他们注重科技创新。与山东农业大学、省蚕业研究所和山东广通蚕种集团等科研机构合作,先后进行淤背建园、桑林采摘观光园建设、小蚕人工饲料育、桑芽茶研发、桑苗繁育、桑蚕良种合作繁育、蚕虫草规模化生物技术开发、蚕丝制品开发等创新示范或新产品研发,拉长产业链条。

2011年,和润投资300余万,建起占地100余亩的桑林圣果采摘观光生态园,栽植古老大桑树、中干桑、龙拐桑等15万株。2012年起,他们开始进行桑芽茶研发生产。现在,年生产桑芽茶2万盒,蚕农每亩桑园增收150元,实现公司和蚕农的共赢。

产业链的拉长,加上近年来国家对农业、林业的惠农扶持政策,助推了高青桑蚕产业的健康发展,使其在全省桑蚕规模不断萎缩的情况下,保持稳步发展。

目前,高青县已建成120处桑蚕标准化示范基地,省级现代蚕业示范园区正在创建中。并与世界最大的山东广通蚕种集团合作,建成2500亩桑蚕良种合作繁育基地,年生产优质种茧20万公斤,成为全省最大的桑蚕良种合作繁育基地,实现蚕农、场家、公司三满意。

市场前景广阔

山东省丝绸协会统计,近年来,省内蚕茧远远满足不了本省企业的加工需求,全省每年外购蚕茧数量占需求总量的40%以上。《山东省桑蚕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中提出,到2020年,全省桑园规划目标是60万亩、年产茧5000万公斤,而全省现仅有30万亩桑园、年产茧2500万公斤,面积和产量皆有50%以上的缺口,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除了蚕茧之外,蚕虫草规模化生物技术开发成了高青县桑蚕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冬虫夏草被称为‘仙草’,有补虚损、益精气、保肺、益肾等功效。但野生冬虫夏草资源稀缺、价格昂贵,难于普及。”和润公司便计划着采用生物工程技术人工培养蚕虫草。从2013年开始,在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蚕业研究所有关专家的指导下,他们进行了蚕虫草生物技术开发,实现了桑蚕产业和虫草培育的结合,提高了附加值。

 记者来到田镇蚕茧站,这里的蚕虫草放置在一个个小瓶里,已经实现不间断的循环生产。“将一种感染菌注入活蚕或活蛹体内,感染菌吸收它们的养分,生长周期80天左右。”田镇蚕茧站站长段立平告诉记者,在高科技营造的环境中,虫草生长不受外界不利条件影响,有效成份不受损失。

 “高青县年养蚕2.6万张,有蚕或蛹资源7.8亿头,有充足的蚕、蛹资源可以用于规模化开发培育蚕虫草。”尹遵伟称,蚕虫草主要营养成分与野生冬虫夏草相近,可作为冬虫夏草的替代品,且价格相对较低,能满足中等收入者需求,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