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行业运行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运行
遂宁射洪金华镇:万缕蚕丝织出农民增收网


    面对一度停滞不前的种桑养蚕缫丝产业,射洪县金华镇积极转变观念,通过“企业拉车、农民坐车、政府推车”的方式,实现了三方的共同发展和获益——

    万缕蚕丝织出农民增收网

    在射洪县金华镇,当地村民一直都有种桑养蚕的习惯。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金华缫丝厂面临设备陈旧、销路阻塞、管理不当等情况,致使当地种桑养蚕缫丝产业发展一度停滞不前。为此,金华镇党委、政府改变发展策略,积极引进新兴资本、先进管理技术,帮助缫丝厂转型升级,不仅让企业走上了持续发展道路,更为农民增收建立起了新的增长点。如今,金华镇在已建立桑蚕基地2500亩的基础上,开始着手建设万亩蚕桑基地,不断扩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覆盖面。

    缫丝厂寻觅“金龟婿”

    如今在金华镇,种桑养蚕缫丝产业依然是该镇的支柱产业。换作以前,养蚕缫丝产业的发展之路却走得颇为迂回曲折,甚至一度到了“叫停”的边缘。伴随着市场的开放化和多元化,原来的金华缫丝厂逐渐跟不上发展的步伐,设备陈旧、销路阻塞、管理不当等带来的后果让企业变得越来越不景气,“厂子没效益,工资收入低,工人们都选择了其他出路,蚕农也不愿意继续养蚕。”

    “如何破解金华缫丝厂遭遇的困境,改变种桑养蚕缫丝产业发展结构?”无论是金华镇,还是射洪县,都在思考这些问题。

    当时,各级党委政府深刻地意识到,只有引进新兴资本和先进的管理技术,金华缫丝厂才有可能起死回生。在一次“选婿”过程中,金华镇把目光放在了浙江老板沈富良的身上,他们看重的正是后者的管理经营经验和成熟的销售网络。于是,沈富良带着他的团队多次赶赴金华镇实地考察,觉得这里面有金可挖,便有了入驻缫丝厂的打算。

    转型升级发展带来千万产值

    2000年6月,沈富良接手金华缫丝厂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变卖厂里的废铜烂铁,紧接着引进了在当时属于国内先进的生产设备,正式开门营业。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度生产经营,缫丝厂的经济效益有了明显好转。

    企业有了效益,当地农户开始重新拾起种桑养蚕的活路,也有不少年轻人回乡就业。女工杨燕君就是众多受益者之一,她不仅在家门口赚到了钱,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家人。

    随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探索采取“公司+基地+农民”的经营模式,走“订单农业”的路子,与种桑养蚕农民签订收购合同,为农民免费提供蚕种、蚕药和技术支持,补贴提供纸板方格簇、蚕药等物资,配套政策性信息服务,并以最低保护价全额收购订单蚕茧和副产品,提高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凭借高质量的产品成功开拓国内外市场,其生产的白厂丝主要销往我国长三角地区,并出口印度、巴基斯坦等国。

    2012年,缫丝厂出口白厂丝150余吨,产值达到6000多万元,税利突破500万元,蚕农茧款收入4000余万元,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2013年产值增加到了7000多万元。

    农民增收道路走得宽敞平坦

    缫丝厂正在稳步发展,与此同时,桑蚕基地里又是一番别样的风光。农民除负责种桑、养蚕两个关键环节外,还可以在林下间种榨菜、蔬菜等作物,放养小家禽。原来在田里能挣1份钱变成了现在的3份钱,农民的“荷包”一下就鼓起来了。

    “哪家企业能够发展产业、助农增收,我们就会留下它,如果不能就把它请出去。”金华镇党委书记王彬告诉记者,金华镇发展种桑养蚕缫丝产业,并不仅仅只是简单地把农户与企业捆绑在一起,而是把决定权交到农民手中,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收入增长。

    经过长期合作,当地党委政府与缫丝厂形成了默契,就是通过企业拉车、农民坐车、政府推车来实现共同发展和获益。目前,金华镇已发展桑蚕基地2500亩,今年基地将达到5000亩,同时该镇也把建设万亩桑蚕基地提上日程,制定规划加紧实施。

    时下,金华缫丝厂已完成第三次技术改造,年内蚕丝被加工厂将正式投入生产,万亩蚕丝基地也正在加紧实施建设,种桑养蚕缫丝产业发展的翅膀将变得更加丰满,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道路也将越走越宽。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