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行业运行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运行
宁南桑蚕:养在深闺中的奇葩


    近日,笔者走访了世界级优质茧丝之乡——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走乡村,进工厂,看基地,宁南茧丝,真是养在深闺中的一朵奇葩!

    20年坚守荒山变绿洲

    “风大沙满坡,年年灾情多;种田一片坡,收获一箩箩。”20年前,当地农民的一句顺口溜,是宁南的真实写照。“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当地农民年均收入只有360元,如今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了近8000元。”宁南县蚕业局局长李兴盛说,近年来,宁南通过大力发展茧桑产业,到处绿意盎然,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宁南地处金沙江流域,金沙江也是长江上游地区产沙量最多的河流,是国家长防工程建设重点县、国家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面临严酷的自然条件,宁南提出“农业提升、优势优先、绿树崛起”的发展方向,全面推广退耕还桑,打造金沙江流域、黑水河流域蚕桑产业经济带,建成华弹镇“十万亩桑园基地”、15万亩特色经济林地、10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经过20余年建设,宁南县形成了以桑园种植为主,经济林为辅的综合性造林工程体系,森林覆盖率达23.3%。

    2012年,宁南县桑园种植面积20万亩,养蚕24万张,实现产茧22万担,蚕农收入3.5亿元,“养蚕单产、人均产茧、蚕茧质量”3项指标全国第一。

    “6215”中国种桑新模式

    近年来,宁南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6215”种植模式。所谓“6215”,即“6215宽窄行载桑模式”,具体标准为“宽行6尺,窄行2尺,株距1.5尺”的三角形错位栽植,宽行按季节可套种黄豆、花生等低竿经济作物。

    据宁南县养蚕大户姜月华介绍,按照“6215桑园套种模式”栽植的优质桑园正式投产后,每亩桑园养蚕可达4张,售茧收入8000元左右。同时,桑园套种的其它经济作物,每亩可增收7000元左右,每亩经济效益达1.5万元以上,比单种粮食增收1.5倍以上。

    据悉,“6215宽窄行载桑模式”在宁南25个乡镇全面推广,桑园面积达到20余万亩,有10.2万农业人口从事蚕桑生产,今年上半年该县蚕农养蚕收入达2.08亿元,全年有望突破4.5亿元。

    深藏不露的“宁南现代化”

    宁南县披砂镇农民姜月华站在自家现代化家庭农场前,看着正茁壮成长的夏蚕,喜上眉梢。

    今年刚好29岁的姜月华,曾经在上海、广州做过服装销售等工作,得知家乡蚕桑产业大有希望的信息后,2010年,姜月华回到家乡投资32万元,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家庭农场。消毒、温控、喂蚕、摘茧等过程,全是智能化或半智能化操作,今年他可养160张~180张蚕,除去成本年收入将达20余万元。

    在宁南景星乡蚕茧收购站,笔者看到,农民售茧十分方便。递卡、过磅、抽检……不一会儿,室外的大屏幕上,便显示出重量、等级、金额等信息。宁南县茧丝绸园区管委会主任、南丝路集团公司董事长丁广涛介绍,这是一套高智能的收茧系统,速度快、信息准、较客观。该县有15个类似的收购站,平均每个收购站每年收购蚕茧100多万公斤。

    走进宁南县蚕桑工业园,宁南县南丝路集团银鸿丝业有限公司20组缫丝机正快速运转。丁广涛介绍,这台机组可年产生丝800余吨,产值3亿多元,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缫丝机组。为打造世界级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宁南规划了7.1平方公里特色产业园,浙江、重庆等地的企业慕名入驻,对桑叶、桑枝,茧丝、蚕蛹进行深加工,建起了蚕蛹深加工厂、5亿罐冬桑凉茶厂,桑枝综合开发项目、双宫及黄斑蚕茧综合开发项目等正在有序推进之中。

    宁南县委书记张硕介绍说,该县将加速构建100亿级茧丝绸、100亿级矿冶、50亿级绿色特色农业、10亿级建材、10亿级能源“五大产业集群”,到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100亿元,挺进全州经济总量“第一方阵”,进而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