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行业运行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运行
重庆黔江桑田运行循环经济圈
 
    提到黔江,除了古镇鸡杂,还有桑蚕茧这张名片。几年时间,黔江从蚕茧产量位居全市排名倒数第三到现在的产量大户。不仅桑树下的循环经济运作了起来,未来“黔江制”的丝绸成衣也将走向更大的市场。
  0.25万亩到10万亩
  2001年,黔江种桑养蚕的只有少数的农户,桑树种植面积仅0.25万亩,蚕茧产量更是全市各区县当中的倒数第三位。2006年,黔江区政府把重点发展桑蚕产业列上了日程,并从浙江桐乡市招商引进双河丝绸公司。
  短短6年间,黔江区桑园达到10万亩;蚕茧产量由1587担增加到2011年的60132担,蚕茧增量连续六年全市第一;蚕农收入由100万元提高到 2011年的9500万元,增长95倍。2012年,全区实现产茧7.2万担,蚕农收入达到1.16亿元,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公司实现产值2.63 亿元,利税1280万元。
  种桑养蚕年纯收入翻番
  “我种桑树有10年了,从来没想过现在可以发展得这么好。”38岁的黔江区石会镇的桑农黄兴壮笑着就说,“一开始家里的2、3亩地也是种桑树,但那时技术 不好,对桑树了解也不多,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千块钱。”黄兴壮回忆说,后来他就跑到外省去打工,一年下来的总收入也不过3、4万块钱。
    5、6年前,黄兴壮听说家乡丝绸产业大发展,很多同乡靠自己曾经看不起的种桑养蚕发了家,他决定也回来试试。参加过双河公司的培训后,黄兴壮信心大增,流 转了十多亩土地开始种桑养蚕,而且桑苗蚕种都是由政府补贴。如今他手里有了近40亩的桑园,种出来的桑叶一年供蚕食用能产出4000多斤的蚕茧,年纯利润 能挣个7、8万块钱。
  桑田里的循环经济
  位于石会镇,双河公司建起了一个200亩的桑园培训基地,免费给桑农培训各种相关技术。基地内除了成片的桑树外,还有一座座类似仓库似的低矮房子,里面 “躺着”成千上万的塑料包,原来这些都是人工养殖的食用菌,而特别的就在于塑料包内的原料都是由桑树的枝条打成碎屑后制成的。
  聂明亮在基地成立了“聂明亮食用菌技术公司”,年产量可以达到10万袋。“平均下来每个菌袋的利润可以达到6块钱左右。”聂明亮说,对于桑农来说,他们可 以用自家桑树的枝条来换菌袋,每斤枝条2角钱,而每个菌袋的成本是3块钱,而且菌袋内的枝条在种过食用菌后还能洒在桑树地里继续当肥料。“至少能给他们增 加几千到几万块钱的纯收入。”聂明亮说。此外重庆市双河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松奎还介绍说,很多桑农都在桑树下种植红薯、生姜等等,这一项的收入,也能给 桑农带来亩均1500块钱的增收。
  陈松奎介绍说,2011年以来,以双河丝绸为基础的招商引资、建设“黔江-桐乡丝绸工业园”已经初见成效。2011年以来公司开始进行全产业链打造,预计今年下半年各公司就会全面投产,丝绸的各个工序和包括原本外包给广东企业的丝绸成衣制品都可以在黔江境内完成。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