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行业运行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运行
中国丝绸博物馆新开“活态展厅”展技艺

 

 

一根丝如何从蚕茧里抽出来;一幅杭绣如何成品;从墓葬里挖出来的古代袍子,如何穿针引线,修旧如旧……从今天起,如果你走进中国丝绸博物馆,除了看看展柜里的古代丝织品,还能亲眼看到一些古代技艺。

11月30日,在中国丝绸博物馆20周年庆典仪式上,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正式挂牌并启动运行。而博物馆也首次开放了几大“活态展厅”,让记者们先睹为快。

“抽一根丝要多少颗蚕茧?”

“二十多颗蚕茧,只能抽出一根生丝。”

“煮茧子的水温,要多少度?”

“和泡茶一样80度,丝才能一根根抽出来。”

在“天蚕灵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里,50多岁的贝阿姨一边搅动着木桶里滚烫的蚕茧,一边回答观众的各种问题。

 

而纺织品文物修复展示馆里,则陈列着修复完成的“化妆袋”、“梳镜袋”等。

这些都是古时人们必备的生活用品。那么,这些从墓葬等考古现场挖出来的,已经破碎的布料、棉线,如何恢复到最初的样子?

答案就在“脚下”。记者站在二楼一整面落地窗前,往下看,原本神秘的幕后团队修复工作室,首次展现在公众面前。

修复人员戴惠兰的面前,摆着一件明代丝绸裙子。它是从嘉兴王店镇的墓葬中发掘而来的。说是裙子,其实是一块破烂不堪的碎布头。她拿着磁铁先把周围不平整的地方压好,再用针线,一针针固定。而旁边,是她已经修复的部分,绛红色的裙摆,上面印着的仕女图,清晰精致。

“人们平时只是在展柜里看到修复好的,或是完整的丝织成品,但这背后的技艺,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国丝绸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楼航燕告诉记者,技艺本身,就是一种动态展示,在文化的传承上,比展示实物更重要。而文物修复的过程,让观众有了感性的认识,也能让人亲近博物馆,拉进与文物之间原本冷冰冰的距离。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