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行业运行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运行
南充:加强收烘管理 建好中国绸都

 

 

一、我市茧丝绸基本情况

茧丝绸产业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出口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大投入、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等措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促进茧丝绸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市现有省级蚕桑基地县6个,蚕桑基地乡镇42个,蚕种场13个(其中省属场3个),省蚕研所1个,省蚕丝、服装校1个。全市现有桑园总面积99万亩、13.2亿株桑树,缫丝机6.256万绪(其中,自动缫5万绪),丝织机3800台(其中箭杆织机200台),工业平缝机近1000台,丝绸年印染能力8000万米。2011年,全市产桑蚕丝2200吨,丝织品3800万米,服装350万件(套),成为国内重要的真丝绸生产基地,丝绸总量居四川省第一,服装产能居四川省第二;全市60户规模以上丝纺服装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6.3亿元、工业增加值61.2亿元、利润6.6亿元、入库税金1.1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5%、28.4%、34%、26.1%。据海关统计,2011年全市丝纺服装商品出口22313万美元,同比增长16.2%,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1.5%。其中丝绸及其制品出口4122万美元,同比增长36.6%;棉纺织品出口8041万美元,同比增长6.4 %;服装出口10150万美元,同比 增长17.6 %。全行业基本形成了原料供应、织造、染整、服装及家纺用品、出口贸易等基本完整的产业链条。

 

二、蚕茧收购主要工作

(一)领导高度重视,认真贯彻收购政策。去年我市成立了蚕茧收购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加强对蚕茧收购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各县(市、区)政府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进一步明确了各自职责,共同建立了边界协调机制。各级各相关部门严格遵循“市场运行、政府协调、依法管理”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蚕茧收购工作相关政策规定。春茧收购前,市上及时召开了全市蚕茧收购工作会议,部署工作,落实责任。各县(市、区)政府也按照市上要求,进一步强化政策宣传,层层落实收购责任。南部、阆中、西充、仪陇等县(市、区)及时召开了乡镇长参加的蚕茧收烘会议,从基层基础工作抓起,营造了支持蚕桑发展、维护蚕农利益的良好氛围,确保了蚕茧收购工作顺利完成。

 

(二)严格执法监督,确保收购秩序良好。为规范蚕茧收购秩序,全市163户蚕茧收购站和11户缫丝绢纺企业通过了2010年资格证和准产证的复审。各级建立起了政府统一领导,商务、工商、物价、质监、公安等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蚕茧收购监管工作联动机制。各县(市、区)政府也成立了相应的执法监督机构。在蚕茧收购期间,各地、各相关部门开展了联合执法和专项检查,严厉打击无证经营,全市共出动检查车辆85(车)次,先后对30多起无证收购蚕茧、压级压价和滥收毛脚茧行为进行了查处,杜绝了大规模的蚕茧大战、短斤少两和给蚕农“打白条”的现象发生,确保了蚕茧收购秩序总体平稳,切实维护了广大蚕农的利益。

 

(三)蚕农收入增加,收购价格大幅提高。全年蚕茧综合均价1353元/50公斤,同比增加149元/50公斤,增幅14%。蚕农茧款收入达2.187亿元,蚕农增收3400万元,同比增长15.5%。其中:春茧收购综合均价1668.5元/50公斤,同比增加404.5元/50公斤,增幅达36.95%,创我市近年来春茧收购价格新高;夏茧收购综合均价1280元/50公斤,同比增幅12.1%;正秋收购综合均价1225元/50公斤,同比下降5.6%。

 

(四)茧量稳步增长,收购质量有所提高。受上半年茧、丝绸市场行情利好因素的综合影响,2011年南充市9县(市、区)全年共发蚕种56.42万张,同比增长2.58%。共收购鲜茧839.34万公斤,同比增长11.29%。其中:鲜正茧802.66万公斤,占收购总量的95.63%。去年以来,我市各地加大纸板方格簇推广和蚕桑技术服务力度,使蚕茧质量总体水平较去年同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我市质监局纤检所对全市38个茧站抽查检验,各茧站用于收购的计量器具已经检定合格,未发现短斤少两的行为,上车茧率87.58%,同比提高1.37%,茧层含水率20.9%,同比下降1.6%,解舒率提高6.3%。这主要得益于我市蚕桑“百万工程”和“东桑西移”蚕桑基地项目的实施,使全市养蚕技术水平和设施、设备条件得到不断提升和改善,对提高我市蚕茧质量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培育“龙头”企业,推进贸工农一体化进程。近年来,我市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和建立良好的蚕茧收购市场秩序,成功引进南部嘉佳、西充绮香纱和仪陇苏隆等一批贸工农茧丝绸企业,带动了当地蚕桑产业发展。目前,西充绮香纱已建成拥有自动缫4000绪、丝织机150台和46个蚕茧收购站点的贸工农一体化企业,实现年产值1.5亿元。去年4月,南部县引进浙江嘉佳茧丝绸有限公司,并快速启动一期建设任务,目前公司已建成自动缫丝机1600绪,在5月底将安装完成其余3600绪自动缫,今年一期工程投产后,将实现年产白厂丝300吨、双宫丝100吨、丝绵100吨的目标,同时可解决200余人就业,公司计划二期工程将建成打线丝和服绸设备各60台,全部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3亿元的目标,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优化生产布局,建立标准化蚕桑基地。一是根据“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要求,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模式,抓好蚕桑发展规划,全市重点发展南部、阆中、西充、仪陇、嘉陵等优势蚕桑主产区,建设以国道212线为中心的优势蚕桑产业带。二是要推进土地流转,培育一批养蚕大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推广“分户栽桑、分户管桑、集中养蚕”,“以桑入股、按股分红”,“农民种地、业主养蚕”等多种桑园流转方式,把闲置桑园全部流转到养蚕大户,提高蚕桑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重点培育一批有桑园3-5亩、年养蚕15-20张、蚕桑收入3-5万元的养蚕大户。三是要整合项目配套投入。对农业、林业、扶贫、水利、农机、交通等涉农项目资金整合使用,重点用于集中养殖小区的水、电、路等蚕桑基础设施建设,统一修建养蚕大棚,吸引蚕农入园养蚕。四是大力推广省力化高效养蚕技术。重点推广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免除沙蚕台育、自动上簇营茧技术等和蚕桑新品种。五是建立高效养蚕示范区。每个县(市、区)都要建设一批集成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和蚕桑新技术的高产高效优质的生产典型,通过典型带动,引导蚕农应用新技术,提高生产水平。

 

(二)建立联结机制,壮大贸工农“龙头”企业。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原则,着力保护蚕桑投资者利益。鼓励条件成熟的企业走贸工农一体化路子,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发展模式,建立企业和蚕农互助“双赢”、共同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整顿蚕茧收购秩序,严厉惩处蚕茧收购中的质量违法行为和投机行为,加强茧站站长和技术人员培训,努力提高蚕茧收烘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蚕茧收购市场健康有序,努力促进我市茧丝绸行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三)抓好综合开发,提高蚕桑综合效益。一是要大力推广桑-粮、桑-菜间作模式。推广仪陇柴井、铜鼓等基地乡镇蚕桑专业合作社与仪陇中味公司签订合同,组织农民在桑园内间种大蒜、榨菜等,实行“订单生产”,对桑园进行综合开发,提高桑园综合利用率,提高桑地综合经济效益的典型经验。二是要大力推广桑禽套养等复合经营模式。在桑园中套养鸡、鸭、鹅等家禽,可以起到除去杂草、防治桑虫、培肥桑树的作用,而且鸡的肉质好、产蛋高,深受市场欢迎。三是要加强蚕桑副产物的综合开发利用。要引导龙头企业搞好蚕桑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利用桑枝开发食用菌、加工桑枝地板,利用桑果开发桑葚醋、桑葚酒,提高蚕桑综合效益。

 

(四)加快技术进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紧紧抓住丝绸产业新一轮产业调整升级的契机,大力支持六合、依格尔、顺成、长叶等大中型丝绸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合作,积极引进当前业界最新工艺、最新设备,采用最新技术、最新材料,力争利用5年时间,使我市丝绸企业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同行先进水平。大力支持有条件的大中型丝绸企业独立创建技术研究中心、产品开发中心或由丝纺服装企业联合创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丝绸服装精深加工和茧丝综合加工,自主研发一批适应国内外需求、科技含量高、市场附加值高、风格各异的新型茧丝绸系列产品,切实增强我市丝绸产品市场竞争力。二要加快品牌建设。重点帮助六合、依格尔、卓尚、顺成、绮香纱等企业申报“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高档丝绸标志”等,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全市丝绸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工作,推进企业由原料生产型向贸易经营型转变。三要加快龙头企业培育。积极引导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合资合作、产权转让、收购兼并、租赁承包等方式,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打造能带动行业跨越发展,在国内同行都叫得响的企业集团,切实提高产业集群化和生产集约化水平。四要强化招商引资。支持顺成纺织与浙江金富春的联合与合作,以此为契机,依托都京丝纺服装园区、龙门纺织工业区和嘉陵工业园区,围绕延长丝纺服装产业链,强力招引一批规模化、现代化、品牌化的丝纺服装生产经营项目落户南充。五要积极支持依格尔等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做好上市工作,推动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筹集社会资金,优化资源配置,转换经营机制,加速企业做大做强。

 

(五)弘扬丝绸文化,扩大对外交流合作。今年五月初,我局将与四川省丝绸协会联合举办“茧丝产销形势分析暨丝绸文化发展研讨会”,通过进一步挖掘丝绸文化资源、延伸丝绸产业链、推动我市茧丝绸产业向多元产业发展。积极支持六合集团办好“百年庆典”活动,协助依格尔规划建好|丝绸文化展示馆“,以”千年绸都第一坊“、南充丝绸精品馆、丝绸主题公园等为窗口,开展丝绸文化旅游和蚕桑农业观光项目。以丝绸文化为载体,大力开发旅游特色产品,积极推进丝绸文化产业的建设。推进对外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要进一步强化成渝南区域合作及与江浙、广东等的跨区域产业协作,实现产业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积极开展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丝纺企业有选择性的引进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资本运作、产品研发、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增强企业发展内动力,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