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丝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丝绸文化
「中国古代缂丝刺绣展」| 超清实拍最精美宋代缂丝刺绣

毫无疑问,2018年国内最重要的中国古代书画展览就在辽宁省博物馆。经过近半年的准备,展览终于向公众正式开放了。

由于辽博的图片版权皆归其所有,因此我们虽然在展馆试开放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但一直没有急于推送。通过对近期公号推送主题的观察,发现大家基本上集中在中国书画部分。其实此次正式开放的,除了中国古代书法、绘画展外,还有一个重头戏就是中国古代缂丝刺绣展。 中国古代缂丝刺绣展分缂丝与刺绣两个部分,其中最精彩的是宋代的缂丝,朱克柔的《山茶蛱蝶图》册页、《牡丹图》册页,《赵佶木槿花卉图》册页等都在展出。它们一方面展现了中国古代丝绣的高超技艺,另一方面又能让大家体会丝绣与书画的相交融会。 我们要说明的是,本期推送所使用的图片皆来自微博著名博主@疯人二院院长,也是扔書编辑部的好友冯晟祎。感谢他从现场传来这些宋代丝绣的第一手超高清图片!在此,也提醒各位朋友,据“院长”透露,现在已有大批人前去辽博现场观看这次的展览,请大家做好排队的准备。

超高清实拍辽博最精美的宋代缂丝刺绣!

缂丝,是以生丝为经线,各种彩色熟丝线为纬线,通过通经断纬方法制造的精美丝织物。中国的缂丝至少已有2000多年,宋代是最蓬勃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在南宋,一部分缂丝开始向欣赏的仿名人书画方向发展。 辽博向来以收藏中国缂丝丰富而著称,共有79件280余种,其中又以朱启钤的捐赠部分最有特色。上一次的集中特展还是在2009年,辽博为庆祝建馆60周年,举办了《华彩若英——中国古代缂丝刺绣展》,并出版了相关的图录。

 1.webp.jpg

朱启钤是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喜好收藏,尤以缂丝收藏为最,堪称“中国缂丝收藏第一人”。他在民国初年,从恭亲王奕䜣的后人手中购藏了一批缂丝珍品,就包括南宋名家朱克柔的《山茶蛱蝶图》册页、《牡丹图》册页等。抗战期间,朱启钤珍藏的缂丝先后存放在中央银行和故宫博物院,新中国成立后又拨交给当时的东北博物馆(今辽宁省博物馆),珍藏至今,成为辽博的镇馆之宝。

此次展览,缂丝刺绣展一共展出了35件缂丝,另有23件刺绣,我们从中选择7件并通过现场实拍的高清图,为各位朋友做一分享。

南宋 朱克柔《山茶蛱蝶图》册页

2.webp.jpg

3.webp.jpg

此幅以宋代花鸟画为稿本织造。在蓝地上织出三朵盛开的山茶花,捕捉住蝴蝶萦绕的瞬间。左下角缂织“朱克柔印”印。

4.webp.jpg

5.webp.jpg

此幅用多种技法完整地再现了原画的精神:使用合花线表现自然的和色效果,花萼用长短戗织出层次。

枝干的绿叶与盛开的花蕊细腻动人,分枝上的蓓蕾含苞待放,甚至被虫蛀过的黄叶都表现的惟妙惟肖。

6.webp.jpg

7.webp.jpg

6-777.webp.jpg

8.webp.jpg

9.webp.jpg

朱克柔是南宋时期云间(今上海)的缂丝艺术家,以摹缂名家绘画作品极富盛名。对页上明代文从简(文征明曾孙)的题道出了朱克柔的生平,对作品做出极高的评价。明代晚期苏州地区的缂丝非常繁荣,织造水平也达到相当的高度,但在文从简看来却远不及宋代。

10.webp.jpg

此幅清初为书画鉴赏家卞永誉收藏,右钤“令之清玩”印。清雍正、乾隆年间归安歧所有,有“仪周”珍藏印。入清宫后汇入《宋缂丝绣线合璧册》,《石渠宝笈重编》著录。

南宋 朱克柔《牡丹图》册页

11.webp.jpg

12.webp.jpg

此幅同样是在配色高级而深沉的蓝色地上织出一株盛开的牡丹。左下角缂织“朱克柔印”印。

13.webp.jpg

14.jpg

为了追求自然逼真的效果,此幅采用了朱克柔自创的长短戗技法。将牡丹花瓣和花叶用同一色系、深浅不同的颜色相互穿插地缂织,取得了自然晕色的效果。

朱克柔是善用色彩的高手,用十余种不同色阶以梭代笔,进行织造。

这幅尺幅不大的牡丹册页,远观只有黄、蓝、绿三色。其实在缂织中使用了不同深浅的近十种黄色和绿色的丝线拼色,这才使得牡丹层次分明,叶枝阴阳相分,立体而鲜活,怒放千年。

15.webp.jpg

9-777.webp.jpg

16.webp.jpg

对页为明弘治时人张习志对宋、元、明时期的缂丝工艺进行比较。

17.webp.jpg

此幅编入《宋缂丝绣线合璧册》,《石渠宝笈重编》著录,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定鉴”“石渠宝笈”“宝笈重编”印。后流入恭亲王府,画心外有“冰泉”“郡王衔多罗贝勒”印。

朱克柔现存世作品共7件,分别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此次辽博展出2件实为难得。  北宋 《紫鸾鹊谱图》轴

18.webp.jpg

19.webp.jpg

20.webp.jpg

北宋时期书画艺术空前繁荣,带动了装裱用缂丝的发展,其中紫鸾鹊题材非常盛行。

此幅完整地保存了两组图案,每组由五横排花鸟组成,文鸾、仙鹤、锦鸡、孔雀在牡丹、莲花丛中展翅飞翔。以紫色为底,使用蓝、绿、白、黄等深浅不同的色彩表现花鸟的线条与层次。用搭梭法避免裂缝的出现。使用亮色勾边,强调轮廓线。

唐代风行的团窠对称图案到北宋时期变成横向对称或连续排列的形式,保留着唐代的装饰意味,与南宋自然写实的风格形成对比。

21.webp.jpg

1920年春天朱启钤游北京琉璃厂海王村,购于博韫斋,并得知此物出自山东潍县陈氏家族。 

宋《赵佶木槿花卉图》册页

22.webp.jpg

23.webp.jpg

24.webp.jpg

25.webp.jpg

此幅采用宋徽宗赵佶的画稿织造。右上方织“御书”葫芦印,并有“天下一人”墨押。书画艺术到宋徽宗时期达到鼎盛,徽宗本人擅长绘画和书法,同时也倡导织绣画的创作,以其绘画为蓝本制作的缂丝流传多件。

此幅花瓣和绿叶用合花线织出色阶的变化。花叶断断续续地勾勒轮廓,灵活自如,同样也将花蕊的层次与花叶的阴阳立体呈现,表现出织者细腻而独特的创意。

26.webp.jpg

27.webp.jpg

明代为山西蒲阪杨氏所有,右下“蒲阪杨氏家藏”印。清雍正、乾隆间归安歧收藏,有“仪周珍藏”印。乾隆时流入宫廷,汇入《宋缂丝绣线合璧册》,《石渠宝笈重编》著录。 

宋《瑶台跨鹤图》册页 

28.webp.jpg

29.webp.jpg

此幅为道教题材的经典绣品。绢地刺绣云中仙境,西王母跨鹤飞来,亭台上二人持幢相迎,周围奇山仙雾,松柏环绕。

运用劈丝细线、双股粗埝线、片金线、捻金线等多种材料刺绣,这几乎囊括了南宋时期的所有刺绣针法,大胆使用补笔手法,绣工精湛。

30.webp.jpg

31.webp.jpg

最为精彩的部分是亭台楼阁——铺针地上叠绣图案。砖文、斗拱、窗和卷帘在铺针地上用细线绣各种网格图案,再钉针固定;屋顶的瓦楞部分在铺针地上压绣捻金线。

楼阁墙壁上画龙纹,松枝分明,连蓝天也不忘记渲染。

人物虽然只有2.5厘米高,但眉目、衣纹精细、清晰。使用长短针法纵向施绣,衣襟、袖襟在捻金线地上钉线绣花纹。西王母的头饰、云肩边饰和幢上坠饰均以捻金线勾边,华丽而精致。

32.webp.jpg

33.webp.jpg

34.webp.jpg

35.webp.jpg

36.webp.jpg

37.webp.jpg

宋代对崇佛有所节制,宋真宗以后道教高于佛教,宋徽宗更是痴迷于道教,道教题材的绘画开始流行起来。辽博馆藏南宋绘画《仙山楼阁》纨扇,构图和内容与此非常相似。

此幅明嘉靖年间为安国收藏,后入清宫汇入《宋缂丝绣线合璧册》。

宋《梅竹鹦鹉图》册页

38.webp.jpg

39.webp.jpg

40.webp.jpg

这是一幅典型的工笔花鸟画稿本。一红嘴鹦鹉伫立于枝头,转首下窥,以长短针和套针依照鸟羽生长方向退晕刺绣,翅膀、尾羽层层重叠生动逼真,末端加施毛针表现出羽毛的质感。

梅枝与竹叶相互掩映,花瓣使用单色或两色线套针绣,花蕊打籽针。

41.webp.jpg

42.webp.jpg

43.webp.jpg

44.webp.jpg

此幅流传有序,明末清初为姜绍书所有,钤“姜氏二酉家藏”印,后为安歧收藏,钤“仪周珍藏”印。乾隆年间归张镠所有,有“张镠”印。后入清宫,有

“乾隆鉴赏”“嘉庆御览之宝”等五枚印章。后赐予恭亲王奕䜣,有“继泽堂珍藏印”印。 

宋《海棠双鸟图》册页

45.webp.jpg

46.webp.jpg

47.webp.jpg

这幅以工笔花鸟画为稿本,刺绣折枝海棠,双鸟呼应成趣。

主要以平针的变化技法,如齐针、长短针、抢针绣法表现花鸟的线条和层次的变化。海棠花和花叶分别用深浅不同的黄白色、蓝绿色表现色彩的变化,枯叶用蓝绿色、米灰色、黄色逐层退晕,表现出秋日渐深的景象。鸟以黑、灰、白三种色彩绣出浓淡层次,鸟爪绣稀疏的扎针,再以灰黑色绣线表现纹理。

宋代刺绣多采用柔和的中间色,与宋代绘画风格一致。

48.webp.jpg

49.webp.jpg

50.webp.jpg

51.webp.jpg

此幅明代由安歧收藏,有“古香书屋”“安仪周家珍藏”印。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