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丝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丝绸文化
古蜀文明绽放华光——210 件(套)文物揭开神秘古蜀面纱



造型神秘的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华光璀璨的金沙遗址金冠带、代表古蜀“王之遗物”的新都马家乡“邵之飤鼎”铭青铜鼎……7月19日,“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揭幕,210件(套)珍贵文物,揭开了悠远神秘的古蜀面纱。

在西汉扬雄的《蜀王本纪》中,古蜀人“不晓文字,未知礼乐”。然而此次展览却以文物为证,勾勒出古蜀文明的华美。

古蜀文明首次整体呈现

7月19日上午10点,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北9厅正式揭幕。步入展厅,迎面而来的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很快将观众带入遥远神秘的古蜀王国。从三星堆到金沙,再到青羊宫文化时期,来自古蜀的青铜、金器、玉器等精美文物,吸引着观众眼球。赴京旅游的广东观众张晓娥惊叹,“以前我只知三星堆,没想到古代四川人拥有如此悠久绚烂的历史!”

这正是此次展览值得关注之处。国家博物馆展览策展人黄一介绍,“古蜀华章”首次将古蜀文明不同时期的考古发现进行了一次综观展示,展览的5部分脉络清晰:序章简述成都平原自然地理环境,综合介绍古蜀文明发展历程,第一章“伴月三星”展示古蜀文明发展的第一个时期——三星堆文化时期。这一阶段大约从公元前18世纪初延续至公元前12世纪中叶,大体相当于中原王朝的夏代晚期至商代晚期。随着1986年三星堆两个祭祀坑的出土,包括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金杖等一系列造型奇诡的器物出土,它们与同样在3000多年以前的其它考古出土的器物风格大相径庭。此次展览中,包括青铜纵目面具、青铜鸟首等大部分文物,就来自这两个祭祀坑。

“古蜀华章”第二章,聚集了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蜀文明第二个时期的文物。黄一说,这个时期,相当于中原王朝的商代晚期至春秋晚期,它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就是金沙遗址,而这一章节的展品,也主要来自金沙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

古蜀文明首次综观展示的一大亮点,在于将青羊宫文化时期的文物纳入了此次展览。这是古蜀文明发展的第三个时期,大体相当于中原地区的战国至汉代早期。这一时期出土的文物,不仅有新都马家乡出土的极可能是一代蜀王墓中的青铜礼器和兵器,也有彭州竹瓦街窖藏的嵌错水陆攻战纹铜壶等,它们工艺复杂、器形精美。在展览尾章,公元316年以后秦并巴蜀、古蜀文明融入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也通过文物进行了展示。这一时期著名的青川木牍、成都矛等文物,成为古蜀文明谢幕的历史见证。

独辟学术视角 文物讲活古蜀历史

然而,此次“古蜀华章”绝非以往偏重于文物审美而轻史论的一次展览。210件(套)文物,不仅有视觉上的震撼和美感,更在于通过文物的挑选和组合,让古蜀文明的面貌更加清晰。

四川博物院是此次展览的参展方之一。博物院副院长谢志成说,关于古蜀文化,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道“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说明早在唐代,古蜀文化的记忆已非常朦胧。但这次展览的210件(套)古蜀遗珍,证实了古蜀文明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是中华文明宝库中一颗独特而璀璨的明珠。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令人叹为观止的精美青铜、金器之外,有大量修补痕迹的三星堆出土陶器也成组亮相。但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介绍,这些“不好看”的文物,却是三星堆文化时期的代表器物,因为陶器外形的演变,是对时间的记录。“这一时期,小平底罐、鸟头勺把等是此时陶器的基本组合,但随后的十二桥文化时期,可以看到出现了瓮、类底杯等新的陶器,说明二者在文化上既有传承,同时注入了新的文化,这也说明古蜀人的族群构成在此时添了新的血液。”

黄一表示,从1986年三星堆祭祀坑发现至今已超过30年,古蜀文明考古成果十分丰硕,历史的脉络已渐渐显现,有些悬置和有争议的学术焦点,专家也开始形成共识。因此这次展览大胆吸纳了一些学术界新的研究成果,“比如从发型、发饰角度解析三星堆、金沙遗址发现的青铜人头像、金面具等,力图提供给观众更深层的历史信息,阐释在文化更替中,古蜀统治族群的更迭。”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