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丝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丝绸文化
被追捧的丝织品的日常

文/游佳君

我们常看见走出去的丝织背影,却鲜少看见丝织品最终落地于何处。进入西方生活后,丝织品的价值不再只限于记录服饰和记录穿戴者对东方丝织品的狂热,其他价值也被进一步发掘,因此,有关丝织品的日常也多了起来。

来自欧洲/中亚上层社会对装饰搭配的一致认同:

身份尊贵、城市崛起、国家竞争里,都有丝织品的影子。

1.webp.jpg

“整个欧洲都对中国着了迷。那里的宫殿里挂着中国图案的装饰布,就像天朝的杂货铺。”

这句话写于1792年,是英国外交官马嘎尔尼在日记中对当时欧洲狂热模仿中国产品的记录。实际上,自公元一世纪始,丝绸就陆续进入欧洲人的生活中。

据相关资料记载,恺撒大帝曾穿一件中国产的丝绸长袍看戏,引起了罗马城的轰动,丝绸也逐渐成为罗马人所追求的奢侈品,流行于上层社会,自此后一千余年,丝绸都是欧洲最大宗的进口商品之一。

2.webp.jpg

(图为古罗马贵族身着丝绸)

自然而然的,威尼斯也因市场需求进行频繁的贸易交流,成为世界级港口;哪怕欧洲各国为了保护本国贸易,争夺丝绸市场,防止过多的金钱外流而想尽办法习得技术、仿造式样,却仍难以破解’made in China’的神秘东方之力。直到马嘎尔尼生活的18世纪中期,欧洲每年的丝绸进口量依然高至七万五千余匹,供不应求。

英国处于丝绸之路终端,因此在地缘关系上,经过了中亚各国精挑细选,到达英国的中国丝绸就尤为珍贵。11世纪前后,在英国上层社会,丝绸可谓一匹难求,英国贵族中都难见丝织衣物。供不应求的市场需求,使得丝织品进一步强化了身份象征,甚至有些国家颁布法令,限制平民阶层使用丝绸。

3.webp.jpg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油画里才看见了身着丝绸衣物的贵妇,这也说明丝绸生产力进一步提升,市场供求趋于平衡。

古代无纸时期,记载文献、书写绘画该怎么办?

自先秦时期起,丝织品就承担起媒介的作用,古时也称为帛书、绢本。从战国帛书,到汉代马王堆,哪怕是造纸后的一段时间内,频繁出现“洛阳纸贵”的现象,帛书也承担着帮助记录的作用。

4.webp.jpg

(1942年长沙楚墓出土的帛画)  (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

在造纸术得到发扬,不再一纸难求时,丝绸依然作为文字实物载体作用于统治阶层中,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君权的显著特征。例如我们熟悉的圣旨,均采用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伴以祥云瑞鹤,以示威严与尊贵。

5.webp.jpg

(山东聊城的圣旨博物馆里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圣旨,均以明黄色丝绸为质地进行内外部装饰和书写材料,相比于纸更容易保存,不易造假。)

到了现代,丝绸字画更多被赋予艺术意义,丝绸书画走入民间,在书画家笔下,栩栩如生。

左图为苏州画娘刘美真在丝绸上作画,相比于帆布油画,丝绸质地更多了一份流畅与灵动之感。右图为中国国务院丝绸礼品艺术家、泉州丝绸艺术馆馆长陈荣浩先生为丝绸画的传扬功不可没。

6.webp.jpg

做买卖发现手上还有隐形货币是怎样的体验?

“货物兼通,将以利用。而布帛为本,钱刀是末。贱本贵末,为弊则深。......自今已后,所有庄宅,以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

----《唐会要·泉货篇》

唐代实行钱帛兼行政策,由于贸易需要商队携带大量铜钱,沿途的安全问题便尤为显著。丝绸轻便、价值高、用途广,同样能够行使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交换功能。因此,根据2015年杭州西湖博物馆丝路之绸展中提供的物价数据,我们可知晓唐天宝年间丝绸之路沿线贸易中‘丝绸币’所体现的价值:

1次等/上等马=9 丝绸

1次等/上等波斯敦父驼=33丝绸  

1次等/上等 草驼=30 丝绸

1奴隶=21 丝绸

公元743年,丝绸与不同品级马价交换价值如下:

1 上等马=9 大练绸(指粗糙厚实的丝织物)

1 次等马=8 大练绸 

1下等马=7 大练绸

在兑换钱币方面,天宝年间的交换价值如下:

1 丝绸=10文 银币 =460文 铜板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无论何种意义的功能丝织品,在海内外交往中均为佳选。即使如今世界范围内已有不少国家掌握了桑蚕、丝织技术,东方古国的美名自古到今都与丝织品密不可分。

 总编辑:牧羊人

科学编辑:章可

文字编辑:H

美术编辑:仙人掌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