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丝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丝绸文化
甲骨文中的“丝绸”

1.webp.jpg

2017年11月24日,中国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这些文字因为契刻在兽骨或龟甲上,故名甲骨文。甲骨文并不是我们最早的文字,但从甲骨文的出现,才可以称我们的文字有了“书法”。也就是说,从原始的图画文字逐渐转变为具有结构对称、稳定的格局,有了较为严密的造字系统,形成了我国目前可见最早的成熟文字。

2.png

“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美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文学家郭沫若曾这样赞美甲骨文。

3.webp.jpg

甲骨文最初是刻在用于祭祀、占卜用的龟甲上的卜辞,商代先民以细致的观察力和惊人的想象力,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为、所感转化成字符,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面。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桑、蚕、丝、帛”等字样,记录了商人种桑、养蚕、制丝、织帛的生活景象。著名的历史学家夏鼎指出“我国是世界最早饲养家蚕和织造丝绸的国家,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唯一的这样的国家。”在商代,我国养蚕、制丝已经发展为一种手工业,是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4.webp.jpg

我们国家的一些地区,将桑树视为生命之树。蚕以桑叶为食,蚕成熟后结茧吐丝,而丝绸又贵如黄金,因此桑树又有财富的象征。甲骨文中的“桑”字,

5.webp.jpg

很像一颗栩栩如生的桑树。而“丝”字,

6.webp.jpg

则形象地表达了丝从蚕茧中抽出,缠绕在一起合并成可以织绸的丝线。“蚕”字甲骨文的形态是

7.webp.jpg

就如一只正在昂头吐丝的春蚕,无私地将自己的毕生心血奉献给人类。甲骨文“帛”的形态为

8.webp.jpg

“帛”在古时就是丝绸的意思,“帛”字的出现表明,商代的丝织业已经相当发达。而“帛”含有顶级的意思,解释丝绸再恰当不过。

9.webp.jpg

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我们的丝绸已经开始传到西方。不过古代的西方世界并不知道丝绸是怎样制成的,产生了很多离奇的想象,古希腊历史学家多德就认为蚕丝产自于“长羊毛的树”。追溯养蚕的历史,早在仰韶时期,就已经发现了用工具切割后的蚕茧。而属于良渚文化的钱山漾发现的“世界上第一片丝绸”,实证5000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良渚先民已经开始了种桑、养蚕、制丝、织帛的生产活动。

10.webp.jpg

我们国家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拥有丰富的文化与物质遗产,我们的丝绸不仅承载着前人的智慧,更沿着丝绸之路一路向西,为西方世界披上华丽的绮罗。

如果说,甲骨文是记录与传承中华文明的工具,通过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中华文明得以塑造与传承。那么,丝绸,是中华文明智慧的象征,是中华文明传承和传播的使者,带给世界美好。

因为刻骨,所以铭心。

因为绵长,所以流传。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