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丝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丝绸文化
十九大代表粟田梅:侗锦织出侗乡美好生活

 

 

 

 

十九大代表粟田梅:侗锦织出侗乡美好生活
党的十九大代表、文坡村党支部书记粟田梅。

伴随着老式手工织布机吱吱呀呀的声音,一块块精致的侗锦在粟田梅的手中焕发活力。“织锦时要手脚并用”,粟田梅一面织锦,一面向围在自己身旁的村民传授这项技艺。党的十九大代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镇文坡村党支部书记粟田梅期望着能够传承当地的侗锦技艺,并用帮助侗乡人民编织出美好生活。

侗锦色彩亮丽,图案风格鲜明,系侗族女性世代相传的织锦,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近年来,由于诸多侗族妇女离乡打工,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文坡村的侗锦技艺传承成了难题。粟田梅说,自己生来就热爱侗锦这项技艺,12岁随母研习,15岁就能独自织成侗锦作品。“侗锦编织过程繁杂,耗时耗力,通常一个织锦成手也要一个月才能完成一条围巾”,粟田梅告诉记者。“刚开始的时候靠织锦收入也非常不稳定,我的丈夫一个人要支撑全家的开销。有一次他甚至要烧掉我的织布机”。

 

 

十九大代表粟田梅:侗锦织出侗乡美好生活
侗锦编织出侗乡美好生活

但粟田梅没有放弃她的梦想,多年来她拜访当地老艺人学习侗锦图案,并与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合作研习侗锦技艺,创新侗锦技法和图案满足市场需求。2008年,侗锦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粟田梅被评为侗锦技艺传承人。2009年,粟田梅拿出自己多年积蓄,建立了雄关侗锦坊,敞开大门欢迎当地村民学习侗锦技艺。

“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听说侗锦致富后都回来学习,侗族的妇女都会织锦,只是需要进一步提升技能。”粟田梅每次开课时,屋子里都挤满了村民妇女,还吸引了很多邻村的妇女前来学习。“一来侗锦纺织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手艺,不能丢了;二来它可以帮助和我一样的姐妹们找到一条维持生计的路子”。粟田梅先后带动4000多名妇女学习侗锦,其中许多通过在家织锦增加收入。

 

 

十九大代表粟田梅:侗锦织出侗乡美好生活
10月22日《中国日报》第2版截图

粟念礼是两个儿子的母亲,她说:“我丈夫是个农名工,过去全家都靠他的收入。现在我每个月织锦能赚3000元,去年我们还盖了新房子。”

2015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粟田梅成立了侗锦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00多人,合作社每年生产20000多件侗锦织品,产品供不应求。多年来,粟田梅多次在国际展会上展示自己的侗锦织品,2010上海世博会上,她的一幅3米长、1.5米宽的蜘蛛图案的侗锦获得了外籍展商的高度评价。(记者 冯志伟)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