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丝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丝绸文化
这个上海人隐居深山30年,搞的事情惊世骇俗……

 1.png

专访养蚕人梁绍基

2.webp.jpg
 
3.webp.jpg
 
2000年,56岁的梁绍基在法国里昂双年展上,
 
用蚕丝包裹了舞蹈学校两名女学生的裸体,
 
这件名为《自缚》的作品,
 
引起了巨大轰动。
 
最厉害的是,这些蚕丝并不是外面找来的材料,
 
而是他亲手养的蚕宝宝吐出来的丝。
 
早在1988年,梁绍基迷上了养蚕,
 
他觉得蚕丝可以帮他做出
 
和别人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于是,他干脆把工作室,
 
搬到了文革时工作过的浙江天台山,
 
研究蚕宝宝的生长习性。
 
2009年,他因为独特的蚕丝作品,
 
获得了荷兰最高荣誉的克劳斯亲王奖,
 
得过这个奖的还有王世襄、崔健和贾樟柯,
 
但生活中的梁绍基完全不像艺术家,
 
走在山间就跟当地老农民一模一样,
 
他70多岁刚学会用手机,
 
“买房买车那些,
 
我年纪大了,何必想着?
 
能够把创作做下去,
 
了了自己的心愿就好。”
 
4444.png
 
5.webp.jpg
 
梁绍基,上海人,生于上世纪40年代,
 
60年代他从中国美院毕业那会儿,
 
刚好遇上文化大革命,
 
被分配到了浙江台州一个纺织厂里做设计,
 
很早就关注那些纺织用的材质,也包括蚕丝。
 
6.webp.jpg
 
7.webp.jpg
 
梁绍基43岁那年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
 
对一般人来说,也算是到顶了,
 
但他总还想做一些别人无法复制的东西。
 
他发现蚕丝这个材料,既代表中国,
 
蚕吐丝的过程又能表达一种时间的概念,
 
1988年,为了养更多的蚕宝宝,他开始潜心研究,
 
2001年把整个工作室,
 
都搬到台州的天台山国清寺脚下。
 
“天台山这里出过很多疯和尚、野和尚。
 
济公、寒山、拾得、丰干。
 
我非常敬仰寒山,
 
他隐居天台,活到90多岁。
 
有一种很超前的意识,而人又那么淡泊。”
 
8.webp.jpg
 
《易—魔方》 1988
 
早期梁绍基一直以做雕塑、壁挂来赚钱谋生,
 
1988年他尝试用干丝和干蚕茧,
 
完成作品《易-魔方》,有了这次经验后,
 
他开始研究是否能用活体蚕吐丝来完成作品,
 
9.webp.jpg
 
于是就去老蚕农那里取经。
 
“蚕吐丝,一般不超过5天,
 
却能吐出1000多米的丝,
 
这不就是生命的纺织!”
 
那一瞬间,梁绍基惊呼,
 
终于找到了喜欢的创作方向,
 
并决心用活体蚕吐丝创作新的作品。
 
梁绍基想把蚕放在各种材料上吐丝,
 
木头、塑料桶、铁链、纸张等等,
 
因为蚕吐丝时对环境特别敏感,
 
所以针对不同材料,
 
他就必须用光线或声音引导,
 
让蚕根据他的构思去吐丝。
 
这是他独特的创作手法,
 
也是最困难的地方。
 
10.webp.jpg
 
11.webp.jpg
 
他去农业大学实验,
 
他想让蚕爬在铜丝网上吐丝,
 
可从没人这样做过这样的事,
 
农大的老师都非常不解,
 
觉得这个怪人到底要干吗?
 
一段时间后,梁绍基离开农大开始自学之路,
 
“我几乎借走了图书馆所有
 
关于蚕和养殖方面的书,
 
没办法,没人理解我想做的东西,
 
我只好自己去寻找那个方法。”
 
12.webp.jpg
 
蚕是非常有灵性的动物,
 
它的一生经过蚕卵—蚁蚕—熟蚕—蚕茧—蚕蛾,
 
共50多天的时间,
 
为了掌握蚕的生活特性,
 
梁绍基会全程陪伴在蚕宝宝身边,
 
吐丝期更是几天几夜通宵不睡觉,
 
长久以往,他的身体也非常虚弱。
 
13.gif
 
14.webp.jpg
 
《听蚕》展览现场
 
制作一件作品需要同时养殖近万条蚕。
 
偶然间,梁绍基发现蚕吃桑叶的声音很像流水,
 
还创作了声音作品《听蚕》。
 
15.gif
 
“夜晚,上千条上万条蚕吐丝的声音,
 
像落雨声,又像流水,太震撼了。
 
我就想办法把它录下来,
 
录音需要在晚上很安静的时候,
 
但村里经常突然出来狗叫,
 
汪汪一响,就打乱了,
 
不知重头来过多少次。”
 
16.webp.jpg
 
他说自己跟蚕在一起久了,
 
也从蚕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有一件作品是将蚕放在尖锐的玻璃上吐丝,
 
它们会沿着玻璃边缘慢慢爬过去,
 
避免被玻璃碎片割破,
 
蚕就是有这种以柔克刚的特性,
 
这股力量也给了我无限的创作灵感。”
 
17---.png
 
18.webp.jpg

《自缚》
 
《自缚》的想法是梁绍基1992年就有的,
 
有句成语说“作茧自缚”,
 
他觉得自己做艺术也是一种自缚。
 
最初他让蚕在自己的头发上进行吐丝,
 
结果因为他的头发有气味,
 
蚕不愿意吐丝,没有成功。
 
直到2000年参加法国里昂双年展,
 
他邀请法国舞蹈学校的两名女学生担任模特,
 
让蚕在熟悉人的味道之后,
 
从手部吐丝,慢慢把人包裹在蚕丝里。
 
19.webp.jpg
 
《自然系列 No.10/床》
 
“为了熟悉蚕,我经常在蚕室过夜,
 
有一天夜里,大概打了3、4个小时瞌睡后,
 
醒来发现脖颈附近的蚕,
 
已经在我衣领与脖子中间织出了一层薄丝,
 
疲于奔命的我也好像那条脆弱的蚕宝宝。 
 
后来我用铁丝做成一个小小的床架,
 
让蚕在上面自然地吐丝成茧,有了作品《床》。”
 
20.webp.jpg
 
21.webp.jpg

《云根》
 
2008年汶川地震后,梁绍基亲自去往灾区,
 
运回一批废墟上的砖瓦、石头,
 
用蚕丝去包扎,
 
想表达治疗、抚伤的意思。
 
22.webp.jpg
 
《残山水- 纱梦》
 
他还尝试让蚕在丝帛上
 
吐丝、排泄、化蛹、产卵,
 
丝帛完整地保留下了整个过程,
 
像是一副生命的山水画卷。
 
23.webp.jpg
 
“在现在的社会,我不会妒忌别人,
 
我觉得每个人能够做到自己想做的东西,
 
就是最大的回报。”
 
73岁的梁绍基,
 
创作还在继续。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