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丝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丝绸文化
复兴丝绸之路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1..jpg

图1 汉代《纺织图》拓片,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华夏族被称为汉族延续千年至今,是因为强大的汉朝威震九州、泽被四方。而汉朝初期,中原几经战乱,刚建立的汉王朝面临休养生息、恢复社会秩序的巨大任务,加上地方“异姓诸王”的存在,中央集权尚未确立,积贫积弱的汉朝饱受周边游牧民族的欺侮,只有高筑墙、广积粮、和亲、进贡来委曲求全。忍辱负重几十载,韬光养晦战匈奴。而汉族的强盛与繁荣同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种动物紧密相关。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2..jpg

图2 上古玉蚕

“农者,食之本;桑者,衣之源”。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植桑养蚕,中国是全世界第一个饲养家蚕和缫丝制绢的国家。有人认为“丝绸或许是中国对于世界物质文化最大的一项贡献”。慷慨的大自然赋予汉族人如此珍贵的礼物,无疑成为了我们互通有无、远交近攻的筹码。(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蚕桑丝织包括:杭罗织造技艺、轧蚕花、扫蚕花地丝绸生产习俗等。)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3..jpg

图3 汉武帝雕像

武帝时期,汉朝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力日渐强盛,不过对于匈奴仍没有完胜的把握。于是派张骞出使西域,探寻古玉帛之路(此处不究其源),联合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历经磨难,汉节不失,虽未达成联盟,但他熟记西域环境,对战胜匈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西域开通以后,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

“丝绸之路”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促进了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交流。罗马人征服叙利亚的塞琉西帝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后,通过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阿克苏姆帝国取得从丝绸之路上传来的中国丝绸。中国蚕丝和冶铁术的西进,对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甚大。

4..jpg

图4 释迦摩尼佛像

西汉末年,丝绸之路一度断绝。东汉时期,班超从洛阳出发,再次出使西域,他到达了西域,他的随从到达了罗马,这是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对话。仍在东汉,印度僧人沿着丝绸之路到达洛阳,将佛教传入中国,从另一个角度拓展了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儒道思想转变的基石。唐代,洛阳人玄奘沿着丝绸之路历时19年到印度求取真经,促进了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的交流,写下了《大唐西域记》,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儒释道思想的形成。

日月所照,梯山航海

5..jpg

图5 海上商航

西方人最初对中国的了解,就是从认识中国丝绸开始的。他们誉称中国为赛里斯(“Seres”希腊文意为“丝绸”),中国丝绸从此誉满天下,是古代贸易中运销最远、规模最大、价值最高、获利最丰的商品。但这条在汉唐时期异常活跃的丝绸之路,因为经济重心的南移,且从陆路外传有它一定的局限性,便逐渐转为海路。海上通道在隋唐时运送的主要大宗货物是丝绸,所以大家都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宋元时期,瓷器的出口渐渐成为主要货物,因此,人们也把它叫作“海上陶瓷之路”。其实在陆上丝绸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丝绸之路,其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借古鉴今,继往开来

6..jpg

图6 未央宫

清末封建专治已弊病百出,又遭万胡乱华,生灵涂炭。国父中山,开历史先河,创天下为公。蒋公中正,治割据乱世,护国土完整。后国共交恶、东瀛入侵。伟人毛主席艰难建国后肃清残党、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对印反击、珍宝之战、出兵越南,并受到西方国家的联合封锁,甚至延续至今。“高筑墙”我们勒紧腰带研发两弹一星、科教兴国;“广积粮”我们集中力量推进工业化、建设经济。几十年的拼搏我们开出了最稳的高铁,独立研发了宇宙空间站、全球导航系统、量子传输卫星。这些是世界所熟知的,但仅是中华文明的九牛一毛。

7..jpg

图7 中国高速铁路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8..jpg

图8 东方崛起之上海

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以期开创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上,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平等协商,兼顾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诉求,携手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一带一路”建设是开放的、包容的,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积极参与。

过去华夏祖先赶着骆驼传播农桑文化教世界铸剑为犁、缫丝织衣,今天龙的传人开着高铁延续千年使命同四海超越体制、共织彩锦。

9..jpg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