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丝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丝绸文化
“一针一线”传承古老刺绣艺术


中国拥有众多的刺绣种类,传承中华民族古老的刺绣手艺,就是保护中华民族古老的非遗财产,“阿坝州妇女羌绣就业帮扶中心”用古老羌绣开拓了少数民族地区妇女的致富之路,总结出了农村妇女居家就业的新经验,值得各地学习与借鉴。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4天,成都高屯子文化机构的总策划颜俊辉和丈夫把200多吨药品运到灾区后,便和志愿者们办了个“5·12汶川大地震受灾群众寻亲站”,她从每天几百个打来的电话中,听出了广大受灾群众的就业渴望。

    “5·12大地震”的重灾区——汶川、理县、茂县是羌族的聚居地,羌绣是当地妇女人人皆会的传统技能。颜俊辉带领团队经过两个月的调研后,起草了《羌绣文化创意产业帮扶计划》,打算利用“羌绣”这门传统技艺,帮扶灾区妇女就地就业。

    在四川省妇联、阿坝州州委州政府和中国红十字会“壹基金”支持下,2008年7月24日“阿坝州妇女羌绣就业帮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了,颜俊辉为法人代表,至此,“羌绣帮扶计划”正式启动。

    工作点建在村庄上

    “帮扶中心”在四川省各级妇联的支持下,开始组织灾区妇女参加羌绣培训的工作。
    颜俊辉带领团队到汶川县龙溪乡召开“羌绣帮扶计划”宣讲会,当地400多名妇女到场。听说“羌绣帮扶计划”给绣娘发绣片和针线等原料,妇女们说“天下没有这么好的事,一定是做了活儿拿不到钱。”最后仅有8位妇女报名。

    “帮扶中心”工作陷入僵局,开始改变策略,把工作点建在了村、寨里,工作人员进村入户与妇女群众同吃同住,赢得了妇女们的信任,建立起第一个工作站,开始向妇女们发放绣片,背着现金到妇女们家里收购绣品, “这是真的!”妇女们一传十,十传百,“羌绣帮扶计划”在汶川、茂县、理县、都江堰市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培养出了8000名绣娘,及时缓解了灾区妇女就业难的问题。

    2009年,“帮扶中心”为更加系统、专业地对绣娘进行培训,在汶川开设了“阿坝州妇女羌绣就业培训学校”, 建立了完整的分级羌绣技艺培训体系。组织专家对羌绣的针法、构图进行了收集整理,整理出16种羌绣的绣法,作为培训妇女们开发羌绣产品的标准,并出了国内第一本关于羌绣技法与图案的专用培训教材。

    5年来,“羌绣帮扶计划”团队培训羌、汉、藏族绣娘1万多名,帮助12000多名妇女居家就业。

    闯出羌绣大市场

    “很难想象哪个机构会买一万双绣花鞋去送客户,这种没有实用性的传统产品没有打入市场的可能。” 颜俊辉意识到如何打开羌族绣品销路是个大问题。为此,“帮扶中心”一是主动联合中央美院、现代传播集团和国内外的设计公司等单位结成设计联盟,开发设计了带有羌族传统图案的钱包、手袋、车载用品等实用性强的产品;二是培养起自己的设计团队,根据市场需求定位产品线,将产品类型延展到办公类、家居家具类、服饰类,真正做到将传统手工技艺产业化。

    地震后两年的时间里,帮扶中心的订单大多以企业的爱心订单为主。2010年“帮扶中心”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创建了“一针一线”品牌,实现公益帮扶与市场结合的良性循环。同年,“一针一线”品牌开通电子商务平台,并将第一家实体专卖店落户到成都久负盛名的宽窄巷子。

    2011年,“一针一线”品牌创建了第一家旗舰店,并顺利启动“百店计划”。到今天,“一针一线”品牌已开设12家专卖店,两家旗舰店,每一家专卖店的成功开业都能为更多山里的妇女提供源源不断的订单。

    绣娘自我管理模式

    随着绣娘队伍的日益壮大,“帮扶中心”开始从各村寨工作点招募技艺能力强、个人威信高的绣娘作为负责人,如今,已培养32人成为当地妇女管理人才,有效地带动各地妇女从事羌绣居家就业。

    汶川县龙溪乡俄布村28岁的余琼是本村帮扶工作点负责人。她整天乐呵呵地忙着为大家领取原材料,验收绣品,发放工资。她告诉记者说:“自从加入帮扶计划后,天不亮我就起床了,还向上面要求到海拔3000多米的寨子去开设工作点。”

    记者来到汶川县龙溪乡银杏乡妇女羌绣中心,设计工作室来自各工艺大学的毕业生在电脑前忙碌着;宽敞明亮的培训教室里,穿红着绿的羌藏汉妇女们聚堆有说有笑地在绣活儿。

    负责人杨树彩指着写明每批绣片的来源、定价和交货日期的黑板告诉记者:“我们经常接到大订单,这就需要调动上万人一起做,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那一定是做不好的。妇女们刺绣价格定为平均8元/小时,能绣制高级产品的绣娘一天能挣60~70元。随着个人收入不断提高,妇女们家庭的地位随之提高。”

    “一针一线”的名气越来越响,订单越来越多,但是,各地绣娘们在农忙时节,纷纷放下绣活去干田里活儿。因此,绣品订单交货的时间很难控制,有好几次买家急于要货,等不及时,多次建议“帮扶中心”采用机绣赶活儿。颜俊辉坚决地拒绝说:“羌绣的精髓就在它的手工,我们宁可不做这单生意了,也不用机绣,坚守传统与质量是‘一针一线’品牌的命根子。”

    近两年来,颜俊辉尝试把 “羌绣帮扶计划”的经验,复制到新疆的柯赛绣、贵州的苗绣的开发中。新疆的尼勒克县妇联在“帮扶中心”的帮助下对柯赛绣产业化和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青海、云南、海南等天南海北来求取经验的团队,“帮扶中心”毫无保留地把经验教训和盘托出。颜俊辉说:“希望‘羌绣帮扶计划’的成功模式在全国各民族之间复制,帮助更多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妇女和其家庭受益。”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