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丝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丝绸文化
华夏文明传承之丝绸之路文化 从一轮明月到群星闪烁

 提到丝绸之路,人们脑海里就会条件反射般地浮现出一群沙漠骆驼队、一女反弹琵琶舞丝带。在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交流之路,承载着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欧洲、北非的贸易文化交流史。那么,在现代,丝绸之路文化该何去何从呢?

 开发利用重保护

 “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绵延1600多公里,留下了灿烂的古代文明遗存,成为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丝绸之路最核心的一段就是甘肃段,甘肃最核心的一部分在酒泉,酒泉最核心的部分又在敦煌。这么多年来,敦煌吸引了无数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敦煌文化更是成为学者争相研究的对象。在丝绸之路文化中,惟独敦煌文化如一轮明月,而其他宝贵的文化遗产则像围绕在它周围的群星,忽明忽暗。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实现从一轮明月到群星闪烁的转变,让丝绸之路文化都能为世人了解,都能像敦煌文化一样绽放出其独特的魅力。”市文广局局长贾其全说。

 丝绸之路在我省境内,从兰州到武威、张掖会合,再沿河西走廊经酒泉、瓜州至敦煌,其中由张掖至敦煌段在许多年内相对稳定。酒泉东西长近700公里,南北宽500多公里,境内有文物景点1153个,其中国家级文物景点14处、省级208处。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丝绸之路是中国人主动开拓的,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市文广局金利勇强调说,“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按照省上建设华夏文明传承新区的规划,要建设丝绸之路文化带,首先就要做好传承区内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上世纪六七十年,酒泉境内的许多文物古迹曾受到严重破坏。中国丝绸之路首批申遗项目中,玉门关及河仓城遗址、悬泉置遗址保护设施建设及展示工程、锁阳城遗址及墓群受到高度重视。除此之外,还要做好河西走廊酒泉境内长城文化、果园墓群、丁家闸5号墓、皇城、紫金城、将台墩遗址、干骨崖、赵家水磨遗址、下河清汉墓、西河滩‘四坝文化’遗址、金塔县居延遗址考古公园、玉门火烧沟文化遗址、瓜州锁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肃北县五个庙石窟、大黑沟岩画群、石包城、马鬃山黑戈壁军事要塞等遗址的保护工作。”

 丝路申遗亮品牌

 丝绸之路整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个国家联合申报的一个文化项目,共有备选点33个,我国有22个,其中甘肃5个,酒泉占3个,即瓜州锁阳城、敦煌玉门关、悬泉置。市文物管理局的段应君认为,丝绸之路整体申遗是目前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大、最好、最核心的项目。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申请的成功,对当地文化品位的提升、旅游事业的发展、经济社会的繁荣,都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做好申遗工作,争取申遗的成功,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文物保护和利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要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文化内涵,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首先是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把大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瓜州锁阳城已经被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金塔的‘两城一关’(大湾城、地湾城,肩水金关)、肃州区的果园——新城墓群、玉门的火烧沟遗址、敦煌的‘两关’遗址(玉门关、阳关)、肃北马鬃山的战国晚期玉矿遗址,都具备遗址公园的开发利用条件。要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把这些遗址的开发、保护与旅游综合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搞综合开发和利用。其次是敦煌要用好佛教文化。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敦煌是佛教艺术东传的第一站,也是东西文化交流融合的‘源’。敦煌可以通过佛教协会,举办‘敦煌佛教艺术节’,邀请国内外的大德高僧讲经说法,以此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再次是围绕敦煌、航天两大题材,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发展动漫、影视、科幻、体验等现代文化产业。”段应君说。

文化旅游巧包装

“丝绸之路发展的新时代真正到来了。风光电文化、边塞军旅文化、红色旅游文化、奇石夜光杯文化、酒文化,还有飞天与航天两大文化品牌,都是非常好的可利用资源。”金利勇说,“各个县市区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开发利用以下项目:在肃州区建立西凉文化研究中心、奇石古玩市场,开发利用西域民俗风情城、西汉酒泉胜迹、酒泉自然博物馆、地质博物馆、画像砖艺术博物馆、航天博物馆、新能源博物馆等项目。在金塔开发利用沙漠胡杨森林公园。石油使丝绸之路重新成为世界的枢纽地区,丝绸之路变成了‘石油之路’,玉门可借此发展石油文化,建立玉门石油博物馆,树立‘铁人’系列品牌,并开发建设丹霞地貌、硅化木地质公园。在瓜州做好雅丹地貌景区项目、张芝书法文化产业园、青山子草原湿地、常乐红柳林的保护开发。在敦煌文化产业园建立影视基地,做好敦煌佛教文化、玄奘之路历史记录文献资料片。肃北、阿克塞县则发挥少数民族特色,结合民族融合历史,发展民俗民间文化。”

 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开发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将其转化为社会文化的有机部分和当代文化发展的精神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首先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找到建设文化大市的途径和突破口。其次,要按照文化线路的特征要求和旅游自身的发展规律,开发设计与对外宣传一致的跨区域大尺度文化线路型旅游产品体系,带动第三产业综合发展,与周边省份如新疆、宁夏等省区合作。文化资源也是旅游资源,应同旅游挂钩,古代丝绸之路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旅游品牌,可以整体展示古代丝绸之路旅游的魅力。(记者 王永霞)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