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丝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丝绸文化
织起苏州丝绸业的前世与今生 工业遗产的新使命与开发价值

 

 

 

 交易会上的“交流”,可能只是一小块布料的呈现,丝绸档案中含金量最高的,当属生产工艺单,也就是“生产技术档案”丝织厂要开发新品种,必定先要进行一番调研,为什么要生产这种料子?市场前景如何?以上调研结果,在技术档案上都会有比较详尽的记载; 然后就是试生产的过程,图样、设计底稿一一呈现;如果是主打产品,应该还会有生产及销售情况,甚至还有关于生产管理的一些经验体现其中。

 在丝绸样本档案中占有相当比例的配套生产工艺单,真实地反映了原料构成、织造工艺、印染工艺以及技术参数,对今后复制、研发、创新类似产品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用工商档案中心资源开发科科长皇甫元的话来说,这些都是“宝贝中的宝贝”,具有极大的潜在商业价值。“档案的最终价值在于利用,而不是躺在档案馆里做睡美人。”方玉群说,这批档案是属于全人类的工业文明遗产,它们还有新的使命。

 第一个被赋予新使命的是宋锦样本。去年开始,吴江一家民营丝绸公司就与工商档案中心合作,利用馆藏的宋锦样本,开发并生产了宋锦箱包系列,目前在市场上已能见到相关产品。

 与民营丝绸企业的接洽及合作,使得工商档案中心对保持丝绸档案的延续性有了新的设想:虽然今天的苏州丝绸业与上世纪最辉煌时已不可同日而语,但这个行业仍在进行之中,因此还将有源源不断的新档案产生当这批珍贵的丝绸档案有了新的延续性,苏州丝绸的前世与今生才有可能紧密地连接起来。

 现任苏州市丝绸行业协会秘书长的商大民曾参与了改制企事业单位的档案抢救,因为长期供职于丝绸行业,他对苏州丝绸的家底十分清楚,也正是在他的促成下,家明缂丝厂才完成了生产档案的整理。不过在商大民看来,要让今天以民营为主的丝绸公司们主动提供其生产档案,依然面临一定的难度,“时过境迁,生产档案中都是重要的企业信息啊。”

 近年来不断有有识之士提出建议,可否在这批馆藏的基础上,成立一个专门的丝绸档案馆,通过这个新的平台,征集到更多散落于民间或私人收藏的丝绸样本及实物。最新消息是,这个设想目前已经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

 最大限度地延长它们的寿命

 不管何种形式的开发利用,丝绸档案目前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延长它们的寿命。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布料,有可能来自化学纤维,也有可能来自植物纤维,但是丝绸不同,它是一种动物蛋白纤维这种性质即决定了它的存在寿命,必将存在于一个区间之内老话讲“陈丝如烂草”,一件真丝衣裳,就算不穿,长期暴露于空气之中,也很有可能污染而被损,动物蛋白丝的娇贵,也即在此。

 这就给这批丝绸档案的保护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它们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包括病菌、霉菌这样的菌类侵蚀。

 一起发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真实事例或许能够证明丝绸的脆弱:在H省的一个考古现场,一批漂亮的丝织服饰自两千年前华丽丽地穿越而来,令所有人都眼前一亮,其中一些因为浸于液体之中,被人取出晾晒令人惊讶的是,在暴露于空气的几小时后,丝织衣裳竟然慢慢变为一堆粉状物幸亏当时边上有眼明手快的摄影师抢在它们消失之前拍下衣物样貌。后来才知,原来丝织物的内部结构已经发生了碳化,但因浸于水中隔绝空气,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工商档案管理中心目前存放丝绸档案的库房并非最理想的保存之地,库房所在的大楼,原先是一家丝织厂的厂房,即便后来被改作了存放档案的库房,当初也是按照存放纸质档案的要求进行改造。

 这些长至数十年的丝绸样本,之所以还迄今完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它们所形成的这些年中,少有露面,并长期存于不见光的档案簿中,与空气、光线相对隔离,而且纸张又能起到一定的吸潮作用。这种原始的保存方法在苏州地区被颇多采纳,很多绣娘便将隔年的丝线紧紧夹于书本之中,以此延长丝线的使用寿命但这种相对原始的保存条件,很难说能令这批珍贵的丝绸档案一直长久保存下去。

 中国大陆迄今还没有对动物纤维进行长久保存的完整研究,而在苏州,新的办法,正在摸索之中。在工商档案中心和苏州大学科研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新的合作课题已经在执行之中:即,用纳米技术来对这批珍贵的丝绸档案进行保护!方玉群解释,丝绸绸缎花样繁复,纹路细密,而纳米级的微粒则可以进入到很小的纹路,甚至在每根丝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专题学术研究、制定长期保护方案,这些都是抢救与保护工作所涉,而为了最大限度地延长这些珍贵档案的寿命,工商档案中心也另有计划为它们单独设立存放库房,同时亦着手对这批丝绸绸缎样本进行整理、修复及数字化。

 一部正在编纂中的《苏州丝绸志》

 丝绸样本档案是苏州丝绸的标本与活化石,但是只有标本与活化石是远远不够的,苏州丝绸迄今尚缺一部完整而全面的“丝绸志”。

 上世纪八十年代,《盛泽丝绸志》编纂完成并出版;同时期,《苏州丝绸工业志》也完成编纂,但迄今尚未出版。商大民告诉记者,以上两种丝绸志都更偏重于丝绸工业的记载,“而丝绸行业还涉及农业、科技、教育、文化贸易等领域,苏州人种桑养蚕织丝的历史,四千年不止,而丝绸工业还只是近百年来的事。”

 编纂一部详实而全面的苏州丝绸志,厘清丝绸的发展历史,是为数代丝绸人的真切夙愿。去年,此事终于促成,并已正式启动,由苏州地方志办公室牵头,目前已召开过数次专家研讨会,并且初步确定了各章节的撰稿人。

 商大民承担了其中“丝绸工业”及“大事纪”部分的撰写,他坦言这项工作“并不容易”,因为关于丝绸业的文字记载相对分散,“而且吴江在与苏州合并之前,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绸都",两大绸都合并,苏州丝绸志的编纂,涉及面要比从前宽泛许多。”退休后仍在为丝绸事业奔忙的商大民利用见缝插针的时间,目前已完成了“大事记”六万余字的撰写。

 而《苏州丝绸志》工程浩大,预计将在三至四年内完成编纂并出版。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