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丝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丝绸文化
继文说丝绸:从茶文化到丝绸文化(3)

正如哲学起源于宗教,艺术起源于宗教,茶和丝绸这两种文化底蕴丰厚的东西,都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茶圣陆羽本是僧人养大的孤儿,成年后遍访天下茶,到达江浙后,与名僧皎然同住杼山妙喜寺,结成忘年之交。同时又结识了灵澈、李冶、孟郊、张志和、刘长卿等名僧高士,在与他们交往的同事开始了《茶经》的的著述。后来“茶禅一味”之说,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茶理与佛教的禅理完全融通。此外,佛教活动也与茶叶有不解之缘,不仅僧侣饮茶者甚众,而且研究茶道的僧人,多有成就。例如浙江名茶惠明茶,就出自浙江景宁赤木山惠明寺,并在1912年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丝绸由于历史更长,与宗教的关系则要复杂得多。

蚕桑传说中,首先记忆的是先民图腾崇拜,以及天人合一的理念。这种理念,后来一直贯穿在丝绸文化中,成为丝绸文化的精邃。

道教在兴起过程中,又与丝绸结下不解之缘。

首先,道家炼丹术的兴起,直接为丝绸染织提供了很多矿石染料,使丝绸在原来植物染料的基础上,又有了重要的染料品种。而且,矿石染料的颜色更艳丽、更耐久,这对丝绸得到贵族上流社会的重视,尤其是得到古罗马帝国上流社会的亲睐,起到重要的作用。

道教文化的影响,也在丝绸活动中得到了体现。杭嘉湖一带都信仰蚕神,流行的蚕花习俗,如祭蚕神、蚕花节、唱马明王、接蚕花,甚至颇有些低俗的摸蚕花奶奶等活动,都是在祈求蚕茧丰收、生活称心如意。马头娘娘的传说,也颇符合道家成仙传说。

后来,佛教的影响超过了道教,蚕桑活动中,佛教文化的痕迹随处可见。按道教方式成仙的马头娘娘,后来成为马明王菩萨,立庙供奉。从南宋时期就开始的西湖香市,是杭嘉湖地区春天蚕事开始之前,最为盛大的活动。此时,杭嘉湖各地的蚕乡女子,乘香船,自带干粮,到杭州各大寺庙进香,请蚕花蜡烛,以到灵隐寺进香为最盛,所以又叫“灵隐烧香”。祈求菩萨保佑蚕茧丰收。

那段时间,杭州西湖一带一下子增多几十万香客,这些人个个身披黄色香袋,成群结队,在西湖群山的寺院丛林中穿行,蔚为大观。

上层社会,也将丝绸与佛教紧密联系到了一起。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文物中,丝锦织品有700余件,包括了锦、绫、罗、绢、缣、纱、绮、绣等,堪称唐代丝绸宝库,这些珍贵的丝绸,都是当时皇家供奉佛祖的礼品。2001年杭州雷峰塔地宫中出土的盛放银舍利塔的铁函,外层包裹的就是吴越国时期的丝织品,而铁函内盛放“佛螺髻发”的银舍利,底部铺垫的也是丝绸。丝绸与佛的密切融合,可见一斑。

在佛教,僧侣生活起居应用丝绸在所多多,而在各种活动,特别是大型活动中,很多重要场合都会用到丝绸。连盛放佛祖舍利,一般也是先用丝绸包裹,再置入容器。佛家这样重视丝绸,不仅因为丝绸是华贵的物料,更因为丝绸本身蕴含的灵性。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