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企业展台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人物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展台 > 人物访谈
系列专访:《丝绸》创刊一甲子,不负众望续辉煌
    丝绸从远古走来,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的优雅与美丽闻名世界。老一辈的丝绸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丝绸精神”。筚路蓝缕,薪火相传,丝绸之路上一代代的新丝绸人在不断加入。老一辈丝绸人默默指引,新丝绸人克绍箕裘、创新发展,这就是最难能可贵的丝路精神。
 
舒惠国:拓宽视野增添形式,《丝绸》之路将越走越广
 
1.jpg
 
桑蚕茧专家,曾任第十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
 
    曾就读于浙江农业大学的舒惠国对丝绸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一直密切关注着丝绸产业的发展,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舒部长马不停蹄地做了一篇在时代背景下阐释“丝绸之路”含义的文章:“丝绸之路,是友谊之路、文化之路、产业之路、商贸之路。在以前,这条路联通了一些国家,让他们与我国保持密切的外交关系。另外,它还让我国的文化得以流传:从瓷器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到生产的理念,再到历史积淀下的文化,都依靠这条路传播出去。近几年,很多人更是经由这条路来到中国学习丝绸制作:斯里兰卡、越南、东欧,这些国家对丝绸的关注使得产业发展十分迅速。”
 
    “借‘一带一路’的新契机,我们要将丝绸产业做大做强,发挥着行业纽带和桥梁作用的《丝绸》杂志要为丝绸产业提供更多的帮助。”一直密切关注《丝绸》的舒部长不仅表达了对杂志的殷切期望,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丝绸》中的文章偏重于论文形式,这导致了杂志的受众偏窄,只有比较专业的人士才会来关注它。我觉得杂志的内容和受众都要定位得更加广一些。如:文字上,语言可以活泼些,这样可以让更多的普通读者对丝绸产生兴趣;内容上,论文、科普文章、通俗知识都可以涉及,这样不同的读者可以各取所需;受众上,要让企业家、学者,普通群众都喜欢。”讲到这里,舒部长微微点着头,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走去。
 
杨永元:紧跟结构改革步调,开创丝绸发展新篇章
 
2.jpg
 
中国丝绸协会会长,曾任中国丝绸工业总公司总经理
 
    2016年10月15日,中国丝绸协会杨永元会长在《丝绸》创刊60周年纪念活动的致辞中表示:《丝绸》杂志在创刊以来一直紧跟时代步伐,在贯彻落实国家方针,刊发丝绸科研创新成果,反应行业呼声和诉求,宣传报道企业改革成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丝绸》从行业最初一本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刊物,逐渐成长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我国丝绸行业的技术进步、文化建设和创建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对于中国丝绸业发展现状,杨永元会长认为:近几年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对丝绸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全行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没有出现大的波动。我们的企业在国家调结构改革的进程中非常努力,并在转型升级、提档增质、开创品牌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4年北京APEC峰会和2016年杭州G20会议上,具有浓郁中国民族特色的丝绸国礼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和欢迎。说到这里,杨会长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说:“这说明国内丝绸企业的产品质量、品牌、档次都已经跟世界高端品牌接轨了,这是近年来中国丝绸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重要成果的体现。”
 
    对未来丝绸产业的发展方向,杨会长指出:“接下来中国丝绸‘十三五’的发展战略大概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要夯实种桑养蚕基础,稳定桑园面积和蚕种发种量,保证茧丝原料供给。二是要打开中高端丝绸消费品市场,大力拓展丝绸服装、领带、头巾、家纺等领域的最终消费品的生产,并且要以产品的品牌、质量和档次作为抓手,推动整个丝绸行业产品结构的全面转型升级,有效打开行业发展空间。”杨会长强调,当前国家正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力打造“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努力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双引擎,将为中国丝绸行业环境改善增添新的活力。因此,《丝绸》杂志作为行业中的权威媒体,更是展示行业形象的重要窗口,要紧紧抓住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行业和企业改革成功的案例,失败的经验教训都要及时地采集发布,大力弘扬正能量,共同为丝绸行业发展加油鼓劲。
 
    杨会长希望,丝绸杂志社的全体同志要继续坚持为行业服务的办刊宗旨,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坚守主阵地,唱响主旋律。同时,要立足国内,放眼全球,把握世界丝绸业发展潮流趋势,继续发挥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成为丝绸行业交流信息,传递心声的重要载体。尤其是要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力争办出自己的特色,为弘扬中国丝绸历史文化,推动实现丝绸强国宏伟目标,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钱有清:集点为面,愿《丝绸》再续辉煌
 
3.jpg
 
中国丝绸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在《丝绸》创刊6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钱有清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简单采访。在谈到被授予“《丝绸》杂志突出贡献奖”时,他表示:“多年来,自己对《丝绸》杂志有着很深的感情,能够为杂志做出一份贡献,这也是每个丝绸人的职责和使命。《丝绸》风风雨雨六十年,既有辉煌,也有过波折,但是一直到现在,它都是丝绸行业唯一全国发行的核心杂志,确实来之不易也难能可贵。可以说这本杂志见证了建国以来整个丝绸行业的发展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所取得的成就,所有的丝绸人对这本杂志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举办《丝绸》创刊60周年纪念活动,一方面总结过去的经验,更重要的是群策群力,共同来谋划《丝绸》杂志未来发展方向。”
 
    在谈到对《丝绸》办刊的建议时,他说道:“在当今互联网、自媒体、移动终端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传统纸质媒体遭遇方方面面的挑战。希望《丝绸》杂志坚持为行业和企业服务的办刊宗旨,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更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丝绸》杂志作为传统媒体,在贯彻落实国家大政方针,发布丝绸科技资讯,反映行业呼声和诉求,宣传报道企业改革创新成果等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它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钱会长特地强调了多样化和丰富性在办刊中的重要性,“希望这本杂志能够越办越好,力争办成最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优秀品牌期刊,为丝绸专业人士及社会各界提供更多更好的行业科技资讯和相关知识。”
 
王  伟:突破行业瓶颈,实现弯道超车
 
4.jpg
 
浙江省丝绸协会副会长、秘书长
 
    作为浙江省丝绸协会副会长和秘书长,王伟在大学时代就与《丝绸》杂志结下情缘。说起自己的学习经历,王伟不禁回忆起当年在丝织专业的学习情况。“我学的是丝织专业,大四要做毕业设计。通过阅读《丝绸》杂志,我的毕业设计顺利完成,也结识、爱上了《丝绸》杂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王伟先生一直密切关注《丝绸》杂志的发展变化,并在企业管理、行业经济运行等方面积极撰稿,在《丝绸》杂志上发表过10余篇文章,助推《丝绸》杂志的进步发展。
 
    作为一名资深的丝绸人,王伟也对丝绸行业有着自己的见解:“近几十年来丝绸行业的发展有机遇也有挑战。挑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技术落后。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开始兴起工业化,科技发展迅速。老祖宗发明的丝绸及产业近百年来一直处于跟随和追赶的状态,一些先机和优势始终轮不到我们。其次,我们的营销手段、营销模式落后于西方国家,解放前100年中国一直处于战争状态,解放后搞计划经济,丝绸产业的营销手段、营销模式也比较滞后,世界上大部分丝绸出自中国,但在国外被深加工或转口贸易,使得欧洲等国的丝绸贸易量大大超过中国丝绸的出口量。最后,纺织业的其他行业技术领先,如棉纺、化纤的机械化和智能化程度都相当高,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丝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消费。”
 
    王伟笑言,如今丝绸产业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他也对丝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期望:“第一,利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输出中国的元素和文化,借助丝绸输出中国元素和文化,比如最近投入运行的由中国援建的埃塞俄比亚铁路等这类项目完全可以利用丝绸扩大对中国文化的宣传。第二,积极融入到‘互联网+’的潮流,减少中间商。用大数据为基础的新营销模式拓展和夺回丝绸的消费领域和市场。“一带一路+互联网+个性定制”就是具有重现中国丝绸辉煌意义的“弯道超车”;第三,建立有特色的丝绸小镇。中国南方很多小镇都有丝绸历史文化渊源,我们要挖掘其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国丝绸文化,让具有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的特色小镇发挥功能,让消费者更深入广泛地体验丝绸,喜欢丝绸和消费丝绸;第四,把以前的粗放型生产转化为节约生产,提高丝绸尤其是提高种桑养蚕缫丝等前道生产的集约化和智能化水平,改变低效粗放的生产方式。不断创新,把丝绸行业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丝绸作为中华文化的名片,走过茶马古道与戈壁沙漠。中国智慧也因此扬名世界。
 
刘  洋:怀赤子之心,助丝绸发展
 
5.jpg
 
陕西省蚕桑丝绸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刘会长在谈到自己与丝绸的情缘时用到了“误打误撞”这个词。自1987年从政府部门“下海”到陕西省丝绸进出口公司工作,一干就是近三十年。当时中国还处于政企不分的计划经济时代,茧丝绸还实行由各省丝绸进出口公司统一经营管理,不能随便出口,只有专门的进出口公司才有资质。刘会长从那时就开始从事茧丝绸的统一经营管理工作,也与丝绸结下了情缘,一直在这个行业工作到了现在。“说是误入,但是冥冥之中,丝绸与我已经被拴在了丝线的两头;说是情缘,大概缘起时早已情深了。”刘会长深情地说道。
 
    随着改革开放、政企分开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刘洋所在的公司成立了陕西省丝绸协会,成为全国成立较早的丝绸协会之一。丝绸的前道工序和后道产品质量关系密切,生产链中的各个环节对丝绸产品的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虽说大家极力挽留想让放开的时间推迟但还是放开了,转变为让市场、企业去自我调节。”谈到丝绸行业的发展,刘洋有些忧虑,“无论是整个国家还是东部省份,丝绸行业大多专注于生产效率和销售业绩的提高,却在研发方面投入不足。多年下来,蚕茧质量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导致丝绸本身的品质也没有明显提升。中国想从茧丝大国到茧丝强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刘会长在讲述丝绸行业时眼里的光是无法让人忽视的,那是一种怀赤子之心的光芒。对于这次的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他认为展会硬件设施都很不错,比如会场和展厅比较高端,论坛和活动的密集度都有所增加。但是会场和会场之间没有隔离,显得很吵闹,相互影响很大,一些参展商发来的货物与布展的衔接也存在一些不够顺畅的问题。另外,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参展商比往年少了,涵盖的范围也变小了,特别是一些像广东、山东、广西、安徽等丝绸大省都没有来,在这样一个全球性的专业展会中,这一点着实令人担忧。但是,他也欣喜地看到了展会的进步:“参加展会的有关政府部门来得很全,释放出了好的信号。在开幕式上看到国家商务部、茧丝办、国家工信部、纺织工业协会、纺织商会、浙江省文化厅等政府部门,这是多个部门将联合发力来推动行业发展的信号。”
 
    刘会长连连用“欣喜”和“喜悦”这样的词汇表达了对《丝绸》杂志60周年纪念活动感受。“《丝绸》杂志是这个行业最专业的杂志,有六十年的悠久历史。丝绸同仁都能在这里找到我们共同的理念,也能看到丝绸行业最前沿的信息,衷心地祝愿我们的《丝绸》杂志能越办越好!”
 
魏保信:推动苏州丝绸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6.jpg
 
苏州丝绸博物馆馆长,曾任苏州博物馆副馆长
 
    丝绸之于中国,承载着历史,镌刻着文化,象征着荣耀与辉煌。这是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是当代丝绸人的责任和使命。魏保信作为苏州丝绸博物馆的现任馆长,立志将苏州丝绸推向世界,推向未来。
 
    谈及苏州丝绸的发展现状,魏保信表示:“丝绸是苏州重要的文化品牌。苏州的丝绸历史悠久,质量也在全国领先。苏州丝绸当代的发展受大环境的影响有起有伏,2015年苏州市政府将丝绸博物馆作为苏州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之一,投资了七千多万,对丝绸博物馆进行提升改造,使其于2016年5月18号重新开放,也使苏州丝绸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在2016杭州G20峰会上,苏州丝绸“合礼”作为国礼被赠送给与会的20国集团领导夫人们。中国源远流长的丝绸文化被世人熟知,丝绸的华美与雍容也再度风靡全球。说起G20峰会,魏馆长笑称:“此次国礼中的‘合礼’便是由苏州绣娘丝绸制作的。苏州的丝绸产业能够参与这么高端的活动,这是对苏州丝绸文化的认可,并将使苏州整体丝绸行业的发展迈向新台阶。”
 
    丝绸在G20峰会上极尽风采,那么丝绸有没有可能“飞入寻常百姓家”呢?魏馆长坦言,“丝绸产品在历史上就是一个比较高端的门类,古代达官贵人才能穿得起丝绸服饰。我们现在也在致力于将丝绸与社会大众对接,使丝绸更多地走向社会,走向民众。丝绸产业若能良性发展,肯定能兼顾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魏馆长身上,我们看到了丝绸人对丝绸的热爱与执着,看到了老丝绸人传承下来的“丝绸精神”。
 
(文/ 王煜华, 蒋一倩, 蔡仪, 俞嘉;图/ 祝莹, 马昕)
 
《丝绸》杂志社/史量才学生记者中心  联合报道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