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企业展台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人物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展台 > 人物访谈
汪明树:见证南充丝绸跌宕

11.jpg

汪明树在缫丝车间

22.jpg

汪明树

  汪明树,作为南充老一辈“丝绸人”,已在“南充丝绸之路”上踏行近50年了。他说,第一次接触丝绸,他就被丝绸细腻、光滑的质感所迷住。几十年来,从一名普通工人到企业高管,他先后操办了南充首届丝绸节、时装模特大赛,引领南充丝绸行业变革。同时,他见证了南充丝绸最繁华鼎盛的时期,也陪伴南充丝绸走过衰败的阶段。在他看来,南充丝绸是南充一张不朽的名片,也是他今生无法释怀的眷恋。如今,在新时期下,67岁的汪明树依旧决定将“南充丝绸”这张名片做大做强,让南充成为名符其实的“丝绸之都”。

  结缘丝绸

  知青痴迷南充丝绸

  1969年,20出头的汪明树作为一名知青进入原南充绸厂,当上了一名织绸工人,也就是这一次经历,让他和南充丝绸结下了不解之缘。“很庆幸自己能够到丝绸厂上班,是那一次机会,注定了我终生的丝绸情结。”汪明树说,自己刚刚进厂时,还是一个毛头小子。回想当时的情形,汪明树说,在那个年代,很多人都以能够进丝绸厂工作为荣。在那个全民养蚕的年代,绸厂的工作无疑是一个“铁饭碗”。“当时绸厂的岗位比现在的公务员考试都火,那是千百人挤破头皮都想挤进去啊。”说到这里,汪明树更是难掩心中的喜悦和激动。

  进入绸厂后,作为一名普通工人,汪明树很快就对丝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用手抚摸绸面,就像婴儿的肌肤一样光滑。”汪明树说,他依旧记得第一次接触到丝绸时的感觉。“光滑、轻盈、柔顺”,那种感觉也注定了他这一生的丝绸之缘。在工作中,汪明树时常向有经验的老师傅请教技术要领、仔细揣摩师傅的动作、认真对照分析自己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私下里,他用笔记本记录生产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我喜欢那份工作,便没有多想,只是一心想把工作做好。”很快,当了三四个月的织绸工、挡车工后,他便成为了厂里的优秀员工。原南充市劳动局领导李先培,对汪明树的印象很深。“他是一个踏实肯干的小伙子,有上进心,能吃苦耐劳。”李先培这样评价他。

  见证辉煌

  丝绸节万人空巷

  在新一轮的竞选上岗中,年轻的汪明树当上了绸厂厂长。也就在他担任厂长的前十几年里,南充丝绸进入鼎盛时期。“那个时候的南充延安路,几乎都是与丝绸有关的行业,大大小小的绸厂遍地开花。”汪明树给记者讲起当时的繁华场景,眼里流露出些许忧伤。汪明树讲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南充丝绸进入发展的辉煌阶段,南充一厂、南充二厂、阆中丝厂、营山丝厂,他顺口讲出了好多绸厂的名字。说到这些,汪明树忍不住翻开《记忆中的南充丝绸》这本书,每翻到一页精彩的故事,他都神采飞扬,双手微微颤抖着给记者讲述:哪个厂、哪条街、哪个镇曾经有多么的繁华……无疑,作为南充绸厂的厂长,汪明树亲眼见证了那个辉煌时期。

  回想南充丝绸的黄金时期,汪明树说,记忆最深刻的还是他参与操办的“南充首届丝节”。1990年8月25日,这个日子,已经过去25年了,汪明树依旧清楚地记得这个让南充丝绸人振奋的日子。“当时,文化路形成了一条商业街,道路两边全是展棚,一连几天,南充万人空巷,聚集在此。”提起南充首届丝绸节,汪明树仍旧历历在目,如数家珍。“在丝绸节期间,还特别举办了时装模特大赛,就在北湖公园对面的香港城。”汪明树说,当时这个时装表演可谓是一票难求,虽然大多数模特都是南充各个绸厂的女职工,但是“十万大军”的南充丝绸行业在这次丝绸节上,将南充丝绸的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声势浩大、客流如海、销售喜人。”这是汪明树对首届南充丝绸节的评价。

  经历衰败

  从“结缘”到“绝缘”

  然而,繁华过后的南充丝绸并没有一路高歌猛进,由于种种原因,逐渐走向衰落。上世纪90年代初,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国际丝绸市场持续疲软,国内丝绸产品流通领域及出口秩序混乱,许多私人收购蚕茧的行为,让南充各个绸厂的原料供应遭受重创。“大大小小的绸厂纷纷减产、裁员,蚕农开始改行,漫山遍野的桑树无人管理,看到蚕农们纷纷毁桑栽果的场景,我知道,南充丝绸遇到大问题了。”汪明树说。

  自1995年后的10年间,受市场、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南充蚕茧生产量逐年下降,南充各个区(市县)的绸厂开始倒闭,大量的绸厂工人失业下岗。“上万绸厂工人失业,撑起南充的黄金产业面临倒闭。”曾经的繁华与当时的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刺痛着汪明树的心。盛极一时的延安路,从人潮涌动的商业,变成了人烟稀少的“废街”。“在那里呆了四十年,融入了毕生的心血,面对那样的结果,心里很难接受。”然而,这一切突如而至,昔日忙碌的车间,只剩下少数的几个工人转动着几台缫丝机。2005年,汪明树最后一次站在南充绸厂的车间里,他决定从此不再碰丝绸,从“结缘”走到了“绝缘”。

  重振绸都

  六旬老人发挥余热

  汪明树说,经历南充丝绸的衰败后,由于痛心和绝望,他辞去了绸厂领导的职务,离开了那个他曾挥洒青春与热血的地方。与此同时,他的老朋友张和才找到了他。张和才一手创办的四川依格尔纺织品已经初具规模,后期的经营和产品质量需要汪明树的支援。“听到他(张和才)提起我的理想和抱负时,我就心软了。”汪明树坦言,与南充丝绸纠缠在一起的四十年间,他融入了太多的感情,真正到了离开的时候,却是那样的难舍难分。“南充丝绸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繁华和衰落,它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置它于不顾。”于是,汪明树来到依格尔,决定在该企业打拼,重塑南充丝绸形象。

  10年,又是一个轮回,他的豪言壮志在这个企业得到了体现。到依格尔后,汪明树作为总经理,先后在企业内部进行了大量的革新。“在新时期下,必须要转变发展思路,不能走老路。”汪明树坦言,如今的丝绸企业,必须在技术和管理上进行突破。首先,在生产技术上,引进和研发先进的生产设备;在产品上,不断创新,生产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概念产品;在管理上,实行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如今,在汪明树的管理下,依格尔公司已经成功转型为现代化的丝绸企业,在国际国内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而汪明树个人的南充丝绸情怀,还在源源不断地流传,他的人生价值也在这条“丝绸之路”上得到体现。

  》 对话汪明树

  作为“丝绸人”,以重振南充丝绸为己任

  记者:第一次接触到南充丝绸是什么样的感觉?

  汪明树:那种丝滑、柔顺的感觉永生难忘,真的是一见钟情。

  记者:在南充丝绸最繁华的时期,你作为南充绸厂厂长,是否感觉到自豪?

  汪明树:那是肯定的啊,作为一个“丝绸人”,能见证到当时的鼎盛和繁华,这一辈子都忘不了。那个时候,很多人都以在绸厂工作为傲。一听说是绸厂工人,身价都会高很多。

    记者:在南充丝绸衰败的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汪明树:在南充丝绸衰落的时期,作为个人,我心里很难受。但是,作为一个丝绸人,就不应该沮丧,而应该重拾信心,以重振南充丝绸为己任,让南充丝绸重现繁华。

  记者:你现在已经67岁了,对于以后,还有什么打算呢?

  汪明树:我一直坚持自己的丝绸情怀,我是一个“丝绸人”,在我有生之年,我还是会继续将南充丝绸做大做强,让南充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绸都”。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