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企业展台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人物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展台 > 人物访谈
张国芬:26年坚守不弃的丝绸情结

e9dd5c8273927a2e5eda146414f9f509.jpg

  在南充众多“丝绸人”中,张国芬的事迹极为平凡,这位丝绸行业的普通女工,始终坚守在丝绸生产第一线,用自己精湛的技能和勤劳的双手,收获了无数荣誉:全国纺织行业劳模(省部级劳模)、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等,也赢得了同行的高度评价。 目前,45岁的张国芬仍然坚守在挡车工的岗位上。

 19岁做挡车工 勤奋好学成佼佼者
  昨日上午,在南充六合丝绸集团公司一车间内,机器声轰鸣作响,当记者见到张国芬时,她正专注地查看出丝的质量。
  “我的工作要领有三个,一是手摸、二是眼看、三是灯光照,从中发现有问题的地方,也就是次品,不让它进入最后的出厂检验环节,因为一旦返工,将非常麻烦”。
  一身工装的张国芬看上去非常年轻,嘴里时不时冒出一些关于丝绸生产的专业词汇,显然她对业务非常熟悉。在与记者的摆谈中,张国芬一刻也没停止工作,双手和眼睛一直在观察梭子机产丝状况,并在很多台机器前来回奔走。“由于人手少,我们一个人平均要负责10台机器产丝,工作时间基本上都在来回走动,一刻也停不下来。”
  张国芬19岁顶替父亲做了一名挡车工,当时“六合集团”的前身是南充丝二厂。“刚进厂时,我与其他姐妹一样,什么都不懂,后来经过培训才熟悉了这个工种。”张国芬非常勤奋好学,在公司的挡车工中,她是技术最好的,同时对工作非常敬业。“从她手里出来的丝绸几乎没有次品,在历年纺织行业举办的技能大赛中,她连续多年获得第一名和‘操作能手’称号,我们都视她为榜样”,车间里一些工友听说采访张国芬,七嘴八舌地向记者介绍情况。

 拒绝高薪邀请 再苦再累也无悔
  张国芬回忆说,她最初从事挡车工时,每天要连续工作8小时,后来企业改制后,由于业务量大且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上班时间延长到12个小时。
  “我丈夫是退伍后分到跟我同一个单位,家也在单位附近,婚后有了孩子,我白天要上班,他晚上上夜班,我们只能轮换着照顾孩子。这么多年来,我已习惯并喜爱上了这份工作,后来,丈夫为了照顾孩子和家庭,毅然转行去做了其他工作,现在孩子都20岁了,这全靠丈夫的付出”。提到家人的支持,张国芬充满感激。她说,这么多年来,她也有很多机会可以转行或是跳槽到其他待遇更高的丝绸企业,其中一家看中她的技术,给出了5000元的高薪,她思考再三最终婉拒了。“当时我的想法是,换环境虽然可以挣更多的钱,但几十年都干过来了,对单位有了一定的感情,要说离开熟悉的同事,我心里舍不得”。

 26年坚守一线愿为南充丝绸奉献终生
  受常年机器轰鸣声的影响,张国芬的听力不太好,她却说,这是丝绸工人的职业病,不算什么。尽管目前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并不高,但张国芬却十分知足,她说,她拥有了很多人没有的荣誉。“其实在丝绸行业的第一线,像我这样的人还很多,正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南充的丝绸产品质量才越来越好,销量才越来越大,卖到了海内外。”
  张国芬笑着向记者透露了自己的一个“小毛病”,但凡看见亲友穿着丝绸服装,她总会忍不住向对方介绍丝绸服装的好处,并帮对方分析所买丝绸产品的优劣,以至于不少朋友都开她玩笑说,“你可以去当南充丝绸推销员了”。
  谈及将来的打算,张国芬直言,自己没有太高的文化,挡车工干了26年,已经形成一种职业习惯,同时也对这一行产生了较深的感情,她想一直在这行干到老。“如果突然叫我不干这行,我会难受,会不舍”,张国芬说。南充晚报记者 张驰 文/图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