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企业展台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企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展台 > 企业动态
胡祚忠

/

  在顺庆区合众街一栋不起眼的矮房子前, 挂着2008年国家农业部、财政部授予的“国家蚕桑产业体系机械与设施研究室”的牌子,这也是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的办公场地。在这个有着70多年历史的小阁楼里,胡祚忠工作了32年,研制成功30多种蚕桑机械设备。现如今,这些蚕业机具遍布全国,市场占有率80%以上。

教书先生成蚕具专家

 1966年,在农村长大的胡祚忠中学毕业后,回到家乡遂宁蓬溪县当上了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担任初中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这一教就是十余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胡祚忠满怀激情地报考了西南农学院蚕桑专业,最终圆了大学梦。

 1982年,胡祚忠大学毕业后,随即参与到蚕桑机械的研究工作中。当时,省级蚕桑技术改进费很少,国家几乎没有蚕业机械研究方面的投入。本世纪初期,蚕桑技术改进费被取消,蚕业机具研究几乎无任何经费支撑,全国从事20多年蚕业机械的研究人员屈指可数,胡祚忠就是其中一员。

 因为条件艰苦,资金匮乏,起初,对机械方面并不熟悉的胡祚忠只能通过虚心求教,看书自学的方式获取专业知识。“其实中学的很多知识可以派上用场。”胡祚忠说,很多人感觉不到课本知识的重要,学了没用于实践。当年教书时对中学物理化学课本烂熟于心的他,平常总能灵活地运用杠杆原理、皮带齿轮的传动原理等。他笑称这些看似与蚕业机械制造无关的知识,却帮了他大忙。

 由于研制一项蚕桑机械设备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撑和研究经费,胡祚忠和同事们经常在没有设计图的情况下,先凭着经验和对机械的天然敏锐,利用木头一遍又一遍地手工打造模型、修改模型,直到做到心中满意的样子,才把这个木头模型拿去向专门的工匠订制。

哪里有蚕房哪里就有南充蚕具

 上世纪90年代,有一项发明需要用到照相机,胡祚忠准备好了需要用的显微镜等工具,专门赶到成都卖相机的地方试用人家的相机做试验,谎称单位采购。最终这项发明在预防微粒子原虫病的蚕种筛查上节省了很多时间。

 蚕业生产涉及种桑、养蚕等环节,技术要求高,所需的机械设备比水稻等其他农业产业更复杂,全流程五六十种设备都远远不够。为了不断满足全国蚕业生产的需要,产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和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进行了合作,长期共同致力于蚕业机械设备的研究开发与示范推广。

 蚕具公司在蚕研所的帮助下,现已成为全国生产蚕业机具种类最齐全,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生产厂家,是农业部现代蚕桑技术体系机械与设施功能研究室的依托单位和实验基地,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销售的各类蚕业机具已基本覆盖全国所有的蚕桑生产省市,还走出了国门。这些高效省力设备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南充市蚕业生产的科技水平。

 今年8月3日至5日,海南省昌江县农科、林业等部门工作人员一行11人来到我市考察,希望为昌江县发展蚕桑产业找到一条捷径。胡祚忠作为国家蚕桑体系设施研究室主任陪同考察。通过两天的考察和专家论证,海南省相关部门决定投入大笔资金,学习南充经验发展当地蚕桑产业,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尽己所能研究更多蚕桑机械

 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的办公场地,是建于1936年的老办公室,有些像影视剧里的谍报部门。胡祚忠的家离这并不远,他每天一早就匆匆赶来,穿过一个堆满各种蚕桑机械的甬道,爬上十余级没有扶手几近垂直的楼梯,坐到他低矮的小阁楼上的电脑前,开始一天十多个小时的工作。“每天时间都不够用,还好住得近,不然一部分工作的时间又浪费在路上了。”胡祚忠说。

 谈及南充的丝绸业,胡祚忠称,南充的丝绸工业对南充经济的发展贡献巨大,占南充工业总产值的10%以上。南充的出口商品以丝绸为主,同时南充还有“中国绸都”的美誉。他指出,这些成就主要产生在丝绸产业后端部分,前端的蚕茧方面在质量和产量上都有待提高,这些对机械化都有一定要求。

 现如今,蚕桑机械的专家在全国屈指可数,而胡祚忠是做得最久钻研最深的,责任也就最重。因此,他周末和节假日从不休息,希望能尽自己所能,研究出更多适合蚕桑业发展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蚕桑的生产效率和出品质量,为南充的丝绸业发展保驾护航。

  南充晚报记者 王治钦 文/图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