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企业展台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企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展台 > 企业动态
冯文果

http://www.scsilk.com/uploadfile/2014/1202/20141202091907771.jpg

南充晚报记者 许朋 文/图

  说到丝绸,不得不提到蚕茧。光滑、 细嫩的丝绸是从蚕茧中提炼而出的,丝绸离不开蚕茧。西充绮香纱仁和茧站站长冯文果已经57岁,到了这个年纪,本该在家享清福;但是出于对丝绸、对蚕茧的由衷热爱,让冯文果在蚕桑、丝绸这条道路上走得无比的坚定。这一干, 就在丝绸行业干了整整39个年头。

学生时代结缘蚕桑 义无反顾爱上丝绸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南充的蚕桑养殖,达到了最鼎盛和辉煌的时期。以冯文果的话说,那时候人们的经济生活来源,主要就是靠蚕桑的养殖。冯文果毕业于四川省蚕丝学校,为何选择这个专业、从事这个工作?还要从冯文果的中学时代说起,冯文果的初、高中都是在西充中学读书,在上高中的时候有个农技班,冯文果被分配到这个班上学习,在高中即将毕业的时候,学校派遣农技班的学生一起出去实习,就因为这次的实习,让还是学生的冯文果热爱上了蚕桑、喜欢上了丝绸。

 这次为期2个月的高中实习是冯文果第一次接触蚕桑和丝绸,也正是因为这个暑假,让冯文果与蚕桑、与丝绸牢牢连在了一起,他与蚕桑的结缘,与丝绸的结缘也是从这一刻开始的。当时农技班的学生被安排在西充蚕种场实习,冯文果深深迷恋上了蚕桑的养殖和丝绸的制作,“实习的时候,是我第一次接触蚕桑,当时感觉蚕子通体雪白,十分可爱,能够从它身体中提炼出丝绸的原材感觉不可思议,非常的神奇。”冯文果说,暑假结束之后,高中也毕业了,出于对蚕桑的喜爱,对丝绸的向往,自己就上了蚕丝学校。

  执著蚕桑养殖 将先进技术带回老家

 从学校毕业之后,找工作的问题困扰着冯文果,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外很难就业,其他的工作冯文果又不懂,怎么办呢?热爱蚕桑、丝绸的冯文果想起了自己的家乡西充县仁和镇,这里是蚕桑养殖的基地,当地的农民们一直靠着种桑养蚕而生活。想到这一点,冯文果心里有了计划,他准备整合资源,把仁和镇打造成为一个蚕桑养殖基地。1975年,冯文果回到了老家仁和镇,从事起了自己喜爱的蚕桑养殖,让自己与蚕桑、丝绸的情结延续了下去。

 “因为我有技术,所以没过多久,仁和镇蚕桑的养殖数量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我在仁和镇负责蚕桑基地的养殖与发展。”冯文果说,当时仁和镇当地的农民种桑养蚕的方式还十分落后,他到来之后,就把自己在学校所学的最新型、最先进的技术传授给这些蚕桑养殖户,“当时仁和镇的种桑养蚕质量低、数量少、技术落后。”冯文果说,通过技术传播,没过多久,仁和镇当地的种桑养蚕有了十分显著的变化和发展,有许多企业主动上门来要求跟仁和镇合作。在仁和镇,冯文果通过自己在学校学到知识和技术,为种桑养蚕带去了巨大的帮助,也让仁和镇的蚕桑养殖闯出了名头。

39年风雨他与丝绸结下深厚情感

 在仁和镇种桑养蚕几十年,冯文果到了退休的年龄,与蚕桑、丝绸的情缘即将结束。2008年四川绮香纱丝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西充成立,也就是在这一年,冯文果被公司返聘为仁和茧站站长,让冯文果与蚕桑、丝绸的情缘又延续了下去,从2008年开始,冯文果继续负责仁和镇的桑树栽培、蚕子饲养、蚕用物资的供应等,在担任站长的6年时间里,冯文果发挥自己所学,研发出桑树一步成园、蚕子方格簇等新型的种桑养蚕技术。

 “现在的丝绸制品比以前的样式多、款式新、质量好。在耐用性、美观性上大大提升了。”冯文果说,自己来到这里之后,接触了许多以前没有见过的产品,丝绸制成的丝被、睡衣、旗袍、床品等,这是以前都没有的,如今生产出来的丝绸产品更加舒适,款式更加多样化。

 “从来没想过自己快到退休的年纪,还能够干自己喜爱的蚕桑和丝绸工作,这是上天给自己的一份回报,我想做到自己不能动了为止。”冯文果说,39年的蚕桑情结,让他与蚕桑、与丝绸结下了深厚的情感,这是一种无法被岁月冲淡,无法被时间忘怀的情感。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