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企业展台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企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展台 > 企业动态
“新丝路”上的“新思路”


 

  宁南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州东南部,县境内气候宜人,光热资源极为丰富,被蚕桑专家誉为“发展蚕桑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宁南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充分激发农村和农民自身活力,全力推进蚕业富民工程建设,将蚕业发展成为了宁南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撑产业。尤其是近年来,宁南县积极探索现代蚕业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全力推进标准化栽桑、工厂化饲养、产业化发展的现代蚕业发展进程,有力的促进了蚕业发展和蚕农增收。

一、宁南县蚕桑家庭农场现状

宁南县于2012年开始探索蚕业资源整合、集约化、规模化养蚕模式。2013年,在全县25个蚕业生产乡镇大力推行以蚕桑家庭农场为主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蚕业生产模式。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模式、整合蚕业资源,大力培育养蚕大户和养蚕专业户,逐步实现大蚕饲养从零星散户饲养向规模化和工厂化转变,推广合作社、联户经营、家庭农场等集中化养蚕模式,成功建设了一批现代蚕业家庭农场和蚕业专业合作社,培育了以张庆福、张伦贵、姜月华、杨家云等为代表的现代蚕业家庭农场主。目前,全县已培育多种模式生产的蚕桑家庭农场939户,整合桑园面积3.6万亩,并组建蚕业专业合作社50家,专业合作联社1户,带动农户养蚕增收9400余万元。同时,“公司+基地+农户”、“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的产业化运作机制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和巩固,生产者、管理者、服务者和经营者的“权、责、利”联系更加密切,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农户从事蚕业生产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促进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宁南县发展蚕桑家庭农场主要做法

宁南党政高度重视蚕业发展,将其作为县域“五大富民工程”之一,确定为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必不可少的富民产业、朝阳产业。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家庭农场”,发展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宁南县委、县政府深刻领会文件精髓,进一步审视县情,大力推行适度规模的蚕桑家庭农场,建立了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登记办法,截至目前,全县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蚕桑家庭农场已达到680余户。

(一)正确把握新形势,促进规模适度化。

蚕桑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养蚕需要进行精心管理。适度规模的蚕桑家庭农场,不需要太大的规模,也不需要繁杂的组成程序,涉及户数少,桑园土地流转难度小,流转手续简单方便,地价也相对稳定,土地流入方、流出方的农户信任程度高、后顾之忧少,容易实现土地的快速流转。因此,家庭农场规模经营需要量体裁衣,从实际出发,按照依法、自愿和有偿的原则,充分掌握自身情况,考虑经营能力、资源利用率、桑园产出率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桑园产出和劳动力等因素,找出合适的盈利节点,实现最优的生产要素配置,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进而不断优化蚕业资源布局,创造更多的价值。

(二)扶持保障新局面,促进措施实效化。

一是建立土地流转保障制度。土地流转是家庭农场发展的关键,家庭农场能否存续下去,土地管理制度至为关键,特别是家庭农场流转而来的土地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因此,建立土地流转保障制度显得尤为重要,确保家庭农场有土地进行生产和经营,又保证流出土地的家庭有相对固定的收入。二是制定出台《宜桑区抛荒闲置桑园有偿流转实施方案》,杜绝桑园抛荒闲置。对劳动力低下、外出务工农户、劳力退化农户闲置桑园采取委托管理、公开拍卖等方式进行有偿流转,有效杜绝桑园抛荒闲置。三是制定出台《宜桑区桑园零碎化管理办法》,降低蚕业生产成本。以乡(镇)、村为管理主体,村民小组为单位,蚕业专业合作社为依托,鼓励和协调蚕农主动探索通过互换互利解决桑园零碎化问题,有效降低蚕业生产运输和采摘成本,为组建工厂化饲养提供桑源优势。四是建立扶持发展政策。针对蚕农融资难的问题,国家或省、州相关部门需对家庭农场进行资金和政策扶持,完善桑渠、桑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桑园。帮助蚕桑家庭农场主建设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集中式蚕房”。切实提高蚕业集约化、科技化。五是对家庭农场在税收、法律、金融、市场、教育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以国家保险的方式维护家庭农场的利益,规避一定风险,保障一定利益。

(三)服务体系新管理,生产经营专业化。

一是建立完善蚕业技术服务体系,全县形成了以县蚕业部门为龙头,乡镇蚕辅员为骨架,村、组技术队伍为支撑的蚕业生产技术服务体系,为全县蚕桑家庭农场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二是县蚕业富民工程领导小组强力调动基层行政指挥力量,加大引导培训,着力提高家庭农场主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新技术应用水平;三是充分发挥乡(镇)、村、组和蚕业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协调作用,有效组织蚕业生产集中期外聘人员助力家庭农场生产,形成家庭养蚕能手饲养+外聘人员供桑的蚕业生产模式,通过分工合作提高蚕业生产质量。

(四)资源开发新突破,促进发展产业化。

加快龙头企业的技改升级,形成完善的“公司+基础+农户”、“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产业化运作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对桑蚕茧丝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实现产业链的多环节增值,提升产品的市场化水平。桑叶茶、凉茶饮品、桑椹酒、茧丝绸、蚕砂枕多点开花,实现蚕业产业附属产品变废为宝,蚕桑家庭农场主一业致富、多极增收。

三、宁南县发展蚕桑家庭农场的成效

通过推广发展现代蚕业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宁南蚕业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高产量促进蚕农增收

蚕桑家庭农场相比传统模式下的蚕业生产资源利用率高,生产成本小,效益高。同时,成规模的桑园采用 “桑+薯+青饲料”、“桑+早熟蔬菜+冬季马铃薯”等套种模式,可以使土地从“单一单季产出”到“套种多季增效”,每亩桑园收入均在万元以上。目前,全县蚕桑家庭农场近千户(含未注册的),整合闲置桑园3.6万亩,按每亩桑园投产后年收入8000元计算,可带动农户增收2.8亿元,户均收入28万以上,产业增收相当明显。

(二)高品质助推现代农业

家庭农场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使利益和责任紧密结合,调动了生产积极性,短期内即可形成高品质的现代蚕业。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科学度高。适度规模的蚕桑家庭农场,相比普通蚕户,家庭农场更适宜科学管理,更注重质量安全,产品质量优势大,产品品质更高。宁南县蚕茧质量不断提高,粒茧丝长达到1150米,上车率95%,解舒率75%,清洁94分,洁净98分,成为生产高档生丝的首选原料。二是抗风险能力强。只要没有特殊自然灾害,就不会造成大减产,即使一季欠收,损失也不会太大,完全有能力自行恢复生产。三是新技术程度高。蚕桑家庭农场有利于新技术推广应用,主动流入土地的都是富有经验的栽桑养蚕能手,是专业蚕农,以蚕桑业为主业,善于学习运用新的蚕桑科学技术,同时,还有利于传播新技术。四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真正的城镇化,不是讲农民赶进城市,成为“城里人”,而是将农村发展好了,变成真正的城镇。蚕桑家庭农场的良好发展,将不断改善农村经济条件,蚕农享受城里人生活,农村城镇化也将越走越近。

(三)高效益造就产业集聚

 蚕桑家庭农场,是蚕桑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和载体。蚕桑家庭农场的大力推行,为后续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产业资源桑、茧、丝及副产物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提高产业整体效益,更能推进产业与市场的对接,克服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形成以蚕业系列产品生产、仓储、物流为主的产业发展集聚区。目前,宁南县正加速推进茧丝绸工业园区建设,完善服务平台,加强招商引资,整合蚕业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建立以茧丝绸产业和蚕业资源为主的贸、工、农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打造辐射金沙江流域的蚕桑主产区和“全国最大、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百亿级桑茧丝绸产业集群。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