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企业展台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企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展台 > 企业动态
蓬安县蚕业局罗昌福:蚕桑产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兴桑养蚕再次得到大发展,实现了蚕桑生产的四个转变,即老劣桑园向优质高产桑园的转变,传统养殖向科学养殖的转变,分散种植向集中建基地的转变,粗放经营向“公司加农户”的发展模式转变,特别是自2006年实施“东桑西移”以来,我县的蚕桑产业,凭借国家政策机遇,发展热潮堪称“空前”。诚然,发展高潮的到来,让人欢欣鼓舞,但是,近几年随着生丝价格波动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给这一产业蒙上阴影,蚕桑生产已出现滑坡,已影响到广大蚕农的养蚕积极性和巩固发展这一产业的信心。通过我来到蚕业局一年来与乡镇干部、专业人员、蚕农走访座谈,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了全县蚕桑生产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蚕桑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市场行情持续低迷,经营分散比较效益低

2007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及国际经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茧丝价格一路下滑,现丝价已跌至14万元/吨,导致我国蚕茧价格长期在低价位徘徊。茧价下跌,蚕农积极性严重受挫,蚕桑产业形势较为严峻。全县21个蚕桑基地乡镇养蚕规模、养蚕条件与技术差异巨大,传统养殖与科学养殖、粗放经营与立体种养并存,蚕农把养蚕当作副业,收入打作家庭“零补”。

(二)物价上涨投入减少,蚕农“移情别恋”动心思

随着化肥等农资、农民工工资价格的上涨,蚕农自然就减少在农业生产资料上的资金投入和减少用工,这主要表现为减少肥料的购买和施用,加之市场行情低迷,严重挫伤蚕农的裁桑养蚕积极性,甚至有些蚕农动起了心思对农业生产的种植结构有转型态势,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农村家庭平均有1-2个精壮劳力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的均为老人、妇女、小孩,被人们形象称为“386170”部队。蚕农积极性一旦受挫,必然导致养蚕数量减少或养蚕管理粗放。无论是在桑树田间施肥、锄草、病虫防治上工序减少,在饲养管理上粗枝大叶,蚕前蚕中蚕后的消毒有所怠慢,给桑次数减少,这样导致蚕儿食桑不足、体质差、抗病能力弱致使蚕病暴发,形成单产低、价格低、收购矛盾突出,影响蚕农养蚕积极性。

(三)蚕桑一线科技人员严重不足,导致技术指导严重不到位

县蚕业局局机关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加之各乡镇蚕桑技术人员配置不齐,又不是专职的人员,同时又还要负责驻村,导致技术指导难以跟上,入户指导率低,造成桑园管理和养蚕技术指导不到位,有病虫害发生,养蚕效益降低。

(四)少数乡镇对蚕桑产业认识不到位,导致抓蚕桑产业措施不力

虽然蚕桑产业是我县长期以来的传统产业,是我县三大农业产业之一,是农民科技致富、增收致富的短平快项目,县委县政府也把蚕桑产业纳入了每年的年度目标考核,但是还是有部分乡镇对蚕桑产业在思想上认识上严重不到位,觉得这个产业可有可无,特别是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导致抓蚕桑产业领导力度减弱,存在“只打雷不下雨”的现象。

二、蚕桑业发展的应对措施

国家 “东桑西移”战略调整,给西部地区的蚕桑产业大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长远看,蚕桑产业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从目前国际国内的大环境看,全球经济正在逐步回暖,国内的桑蚕丝绸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的趋势加快进行,市场疲软的问题应该不会延续太久。坚定发展信心,我县的蚕桑产业就有希望。

(一)深化对蚕桑的再认识,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

纵观整个蚕桑发展史,蚕桑业有其自身的特点,素有“三年有个小波动,五年有个大转机”的说法。在九十年代时期蚕桑从1994年走向低谷到1998年开始好转,1999年到2001年走向辉煌,2002年又回落至低谷,2005年到2006年又开始回升,2007年下半年又走向低迷时期,2008年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再次跌入低谷。各级干部群众应该正视问题、立足现状、着眼前景,以发展的观点去对待蚕桑业,要在现有基础上转换机制、挖掘潜力,扩大产业链,增强规模,提高竞争力,增加产业效益。要进一步加大领导力度,强化组织措施,在抓工作措施的落实、抓科技措施的贯彻上动真格、下死功夫。各乡镇要采取有力措施,守护好已建桑园,坚决制止挖桑毁桑行为,避免出现大面积的挖桑毁桑现象。

(二)千方百计整合项目资金,加大对蚕桑生产的较强扶持力度

  多渠道筹集蚕桑发展资金,在强化蚕农自身投入主体的前提下,形成政府相关项目资金倾斜配套为主,龙头企业扶持的投入机制。建议县委、县政府按照必要的试验、示范和科技推广培训经费,以便蚕业部门组织开展蚕桑科技试验,办好丰产桑园示范样板,进一步巩固提高老桑园质量,带动全县蚕农栽桑养蚕的科技水平。对蚕桑基地乡镇,要实行项目捆绑,整合农业、林业、水利、科技、扶贫、小额信贷、生物创新、农业综合开发等各项财政支农发展资金,培育高产桑园专重大户典型,力求在小蚕共育、蚕室建设、配套蚕药蚕具、技术培训、桑园品种改良、养蚕风险补贴、培植奖励养殖大户等方面增加投入,真正做到“以点带面”。 依靠土地流转政策,适度将土地和桑园向养蚕大户集中,重点培植和发展养蚕大户,努力提高养蚕质量和效益。

 (三)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增强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完善县、乡、村科技服务体系,选拔配齐配强以乡镇为主的一线蚕桑辅导员,确保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的入户指导到位率。对蚕桑面积超500亩以上的村委会,一定要配备专职蚕桑辅导员。以乡镇为单位建立蚕桑生产合作社,用合作形式引领和指导生产,服务蚕农,增强预防市场风险能力。鼓励外出务工能人返乡领办养蚕工厂,用工厂式规模养殖逐步代替农户小规模养殖,以此增加年养蚕批次,提高规模效益。设立蚕桑发展风险基金,确保每年茧价稳中有升和蚕农收入相对稳定,资金来源采取农民入社交一点、政府筹集一点、企业税后利润提一点的办法解决。政府要强化宏观价格指导,坚持蚕茧价格的公开透明,制定蚕茧收购最低保护价,取消蚕茧收购的地方保护政策,引入价格竟争机制,在市场活和价格优的双重保障下,使蚕农得到更多实惠。

(四)严格强化乡镇抓蚕桑的力度,实行蚕桑生产问责制

建立健全蚕桑产业发展考核奖惩体系,建立蚕桑产业发展目标考核制,将蚕桑发展主要指标列为对乡镇、对部门政绩考核、年度综合考核的主要指标和干部提拔任用的主要依据之一。加大督查力度,由县委、县政府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蚕桑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督查,随时掌握产业建设进展情况,每年对各乡镇蚕桑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对县级各部门帮扶挂点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督查。对发展速度快、成效显著的乡镇和部门,对在蚕桑产业建设中做出较大贡献的乡村和养蚕大户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充分发挥他们的宣传带动效应,促进全县蚕桑产业健康发展。对完成任务差、工作进展缓慢的乡镇和部门要给予通报批评,并对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实施问责。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