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企业展台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企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展台 > 企业动态
南充西充县建设川东北蚕业经济强县的对策与建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给我们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经济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加快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全社会都十分关注。在新一轮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中,省内外不少地方都在快速扩张,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广西自治区政府把蚕桑列为全区重点发展的十一大新兴农业产业之首,短短几年时间蚕茧产量翻了两番,跃居全国第一。蚕桑是西充县的传统优势产业,是效益较好的特色产业,随着国家“东桑西移”和南充市蚕桑“百万工程”的实施,以及西充县在仁和、双洛、鸣龙、罐垭、义兴、西碾等乡镇建设的“万亩蚕桑示范片”,在扶君乡建设的“千亩有机果桑基地”,为加快建设川东北蚕业经济强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发展优势

西充县幅员面积1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万亩,辖44个乡镇,总人口72万,是誉满全川的“丝绸之乡”,作为全省30个蚕桑重点基地县之一,蚕业发展历史悠久,桑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发展茧丝产业,条件优越,得天独厚。

 1、良好的基础条件。区位优势明显,处在“成渝南两小时经济圈”内,国道212线横贯全境,全县100%的乡镇通油路。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光热适度,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17.2℃,无霜期30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445.3小时、降水量900—1100mm、降水日142天,升钟水库控灌面达80%以上,水保、长防、退耕还林工程成效明显,是生产优质蚕茧的最适生态区。

 2、悠久的桑耕传统。早在汉唐时期就有“凡属妇女,人人都会养蚕,大半都会缫丝”之说;《西充县志》也有“咸丰年间,谷雨之后,停征停讼,差不下乡重蚕也”的记载;千百年来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发展到今天,逐步实现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转变。20世纪90年代初,是西充县蚕业发展的鼎盛时期,1995年全县发种14.5万张,收购鲜茧293万公斤,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3、坚实的产业基础。以仁和镇、鸣龙镇、双洛乡、罐垭乡、义兴镇、多扶镇、永清乡等为主线的“百里优质蚕桑长廊”规模效益显著;蚕业合作社和蚕桑协会发展良好;蚕桑专业村、业主大户不断增多;优质蚕区建设顺利进行。全县现有桑树1亿株,桑园12万亩,有市级蚕桑基地乡镇9个,县级蚕桑基地乡镇12个,专业村100个,年养蚕10张以上的大户2000余户;全县有蚕茧收购站(点)46个,年收烘能力300万公斤,有缫丝企业1个,缫丝能力16000绪,可产生丝700吨;全县有织绸企业52户,织机827台,织绸产量达到800万米。

 4、良好的发展氛围。蚕桑以投资少、见效快、比较效益高等优势,已经成为西充县干部爱抓、群众想抓的助农增收骨干产业。

5、雄厚的技术支撑。全县蚕业科技队伍完善齐全,共有蚕业专业技术人员300余人,44个乡镇均有技术过硬的蚕桑技术员和管理员,社平有养蚕能手5人,管桑(嫁接)能手4人。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近年来,西充县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人员仅占农村人口的46%,且以老人、儿童为主,无能力养蚕,已成为制约蚕桑产业发展的瓶颈。

 2、产业链不健全。茧丝产业是集种、养、收购、加工为一体的系统工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各系统环节之间相互支撑力量薄弱,没有形成一种良性互动机制,急需建立一种相互促进又相互保护的和谐发展产业链,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区域发展不平衡。个别地方党政认识不到位,蚕桑产业发展观念淡化,工作存在畏难情绪,缺乏主动性和开创性,致使工作进展缓慢。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大领导推动力度。为推进全县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县上成立了蚕桑产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县蚕桑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统一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基地乡镇产业发展规划、检查督促、制定阶段目标和验收考核。各基地乡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确定专人、专门机构、专项经费抓落实,确保了全县蚕桑产业建设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在今后的工作中,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领导,提高认识,落实举措,常抓不懈,做到班子不散,力度不减,为顺利推进蚕桑产业发展、壮大区域茧丝产业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2、加大宣传推进力度。蚕桑产业经历了市场风雨的洗礼,实践证明,仍是西充县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富民产业。一是潜力很大。近年来,虽实现了恢复性发展,但与历史记录仍有较大差距,迄今为止,全县还有上千台机器在缫丝、织绸,蚕桑产业的深度开发,如缫丝水制化装品,蚕蛹制食油,桑树全身都是中药成份,是西充县走工业强县战略的科学选择,劳动力将实现新一轮的回引,社会资源量将不断增加,发展潜力很大。二是机遇难得。据专家介绍,蚕桑产业处在“晴间多云,时而有偏北风或暴风雨”的“徘徊态势”,但总的形势看好,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省委、省政府实施农业千亿增收工程“万亩蚕桑示范片”建设,市委、市政府推进“百万工程”及其后续工程建设,西充县委、县政府每年都出台蚕桑产业扶持政策和逐年增大财政投入力度,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期。三是比较效益好。实行“一步成园”的科学栽植方式和推行的密植桑园模式,比纯粹栽植农作物效益高得多;实行科技养蚕,经济效益将大幅增长。

 3、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一是加强基地建设。坚持产业管护与新栽扩面并重,建立完善以“百里优质蚕桑长廊”为轴心的蚕桑产业带,力争良桑化达95%以上,到2015年实现年发种15万张、产茧500万公斤以上。二是创新科技兴蚕。大力推行新型种养模式,实现蚕茧单产、质量、效益三提高,力争2015年,小蚕“三育”达12万张,建标准化蚕房面达80%以上;推广应用纸板方格蔟800万片,大幅提升蚕茧质量,蚕茧茧丝长达1000米、上车率达95%、解舒率达60%以上。三是扩大蚕业合作社。支持成立以业主大户和乡村蚕桑技术能力为社长、养蚕农户参加的蚕业合作社,提高蚕农组织化程度和自我服务意识,力争到2015年蚕农入社率达80%以上。四是扶持专业大户。按照“业主投入为主,政府以奖代补,农业项目配套”的办法,力争3年内新培育拥有桑园3—5亩,年养蚕10张以上的基本养蚕户3000户;拥有桑园30亩以上、年养蚕100张、产茧3000公斤以上示范大户100户;集中租赁土地100亩以上、年养蚕300张、产茧1万公斤蚕桑业主30户。

 4、加大龙头企业培植力度。一是扶持壮大骨干企业。强化与绮香纱丝业公司的合作力度,为企业如期生产创造良好条件,并整合全县茧站,减少生产、收购中间环节,壮大产业链条,舞活收购加工龙头。二是建设丝绸工业园。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配套开发的原则,选择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多扶镇工业园区启动丝绸特色工业园及丝绸博物馆建设。力争至2015年园区内绸机达到3000台套,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三是培育产业发展新亮点。采取包装出售、嫁接改造等形式,以存量吸引增量,盘活王河湾丝厂、义兴丝厂等企业,打造丝绸产业新亮点。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新培育一批市级乃至省级丝绸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全县丝绸行业的整体快速发展。

 5、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制订出台《桑树栽培技术培训》、《桑蚕饲育技术规程》等蚕业技术标准,以“百里优质蚕桑长廊”为重点建立蚕桑标准化生产示范样板,努力申报、实施好“国家级蚕桑标准化建设示范县”建设项目,争创国家级蚕桑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大力扶持丝绸龙头企业绮香纱丝业加大科技投入,增强其“欧亚特”、“绮香纱”丝绸品牌的竞争力和品牌知名效应,提升茧丝绸业发展综合效益。

  6、加大技术服务力度。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功能,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网络,逐步形成由县乡村社、蚕桑技术骨干组成的蚕业技术网络服务体系,及时为蚕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